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德萍 《现代语文》2005,(3):109-10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对7-9年级写作提出了"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的教学目标,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材料、情感,通过思维写出代表自身特色文章,即要求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脱离生活的写作只会成为闭门造车,没有内容,缺乏真情实感。新课改非常重视写作教学,明确提出要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内化语言,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学会写作,能够用文字来表达最为真挚的情感,让写作成为学生书面交流、表达  相似文献   

4.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写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从上述作文要求不难看出,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写真话,抒真情;写出的文章要有个性,有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急功近利、随心所欲、成果虚化等问题。课标在"写作"方面明确提出:"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根据课标要求,当堂作文着重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何海琴 《语文天地》2012,(10):39-40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培养学生"写作情结",扬起学生写作的风帆,让学生勤于写作,爱上作文,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作文烦,作文烦,提起作文就心烦",这是流传在学生中的口头禅。小学三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十有八九的学生害怕写作,认真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会讲不愿写、脑袋一片空白、语言贫乏、乱写一气等。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喜欢写作,轻松愉快地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主体的浓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广告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次习作指导课力求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实施,使一向被视为老大难的作文教学有了很大改观.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按照"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相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力求有童真、有个性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做到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8,(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要求老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而写作历来被多数师生认为难以创新,但是,如果语文老师能动一点脑筋,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抓住学生的写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听学生抱怨作文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其实,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是语文.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作文之源.<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如果对生活缺乏感悟,就不会被生活感动,自然也就写不出动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写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通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也表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之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呢?下面就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一.激发兴趣,调动情感,让学生乐于表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过而不歇。"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关注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然而,生活的中总是精彩与平庸同存,丰富与枯燥并列的,因此,我们要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一、培养观察力,从自然中发现具体真实的写作素材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观察是人们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写作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灵、情感、情绪和状态,适度调控,让学生愿写、能写、善写.  相似文献   

17.
周燕 《广西教育》2013,(6):72-72,85
中学生虽已掌握了写作的一些基本要领,但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的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见,写作强调的是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个性化感悟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对中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新课标对写作的实质就是学生写"个性作文".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要求作者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