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阳 《集邮博览》2014,(1):53-53
正每每整理邮友们寄来的明信片时,陶铨老先生的剪纸明信片总会一下就映入我的眼帘。陶铨老先生是我们江苏吴江人,我们已相识多年。陶老先生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剪纸和集邮。现在虽然已是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但剪纸却一年比一年更勤了。他的剪纸内容比较特别,主要是党旗、天坛、天安门、伟人头像和伟人语录等。每逢一些特殊的日子,我总会收到他寄来的明信片,每一枚都是别具一格的、带有剪纸作品的明信片。如图所示这枚明信片,就是我珍藏陶铨老先生剪纸明信片中的一枚。这是一枚寄自2010年7月1日的明信片,这天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纪念日。记得收到这枚明信片时,贴在明信片左侧的一幅毛泽东头像剪纸作品最先映入了我的眼帘,初看简简单单的剪纸作品贴在明  相似文献   

2.
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四方连"的意义,那么,未裁开的"四方连明信片"呢?台湾漫画家朱德庸把漫画画在四个格子里,用四格漫画很好地表述了一件事情,一个故事,明信片应该也能做到吧。基于以上想法,我在世博会开幕后,开始制作"四方连明信片"。  相似文献   

3.
2011年端午节下午,我打开信箱,惊讶地发现了朋友从美国俄勒冈寄给我的风光明信片,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那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手捧明信片。仔细欣赏。马上被俄勒冈别样的风光深深地打动,急不可耐地想和集邮博览的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4.
胡丹华 《集邮博览》2011,(12):67-67
8月初的一个下午,我打开信箱,发现里面有几张明信片。取出后仔细观察。原来是朋友从美国阿拉斯加寄来的风光明信片,再看邮票竟然是美国发行的“二维码”电子标签,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贴有“二维码”电子标签的明信片。当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急不可耐地想与集邮者共享。  相似文献   

5.
我酷爱极限明信片。近日在我市旧书摊位上,觅得一套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发行的“中支那风俗A”明信片一套,共7枚(可能不全)。看到这7枚风俗明信片上的旧景,使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现将这套明信片展示出来,与大家共赏。图1是封套。反映旧时车夫用自制的独轮车载客的情景。旧中国,有钱的人通常用黄包车、马车作为交通工具,普通人家以步行为主,能用上独轮车已属不易。这幅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图2画面是三位农家妇女在田边车水的情景。我  相似文献   

6.
1970年代初,我在某市远郊乡下做知青。一日接到市里同学的一枚明信片。明信片上主要写了两件事:向我要外地书店的地址;邀我春节期间去市里玩。除了同学写的几句话外,明信片上还有用红笔写、字号较大的一句话:“收件者加强对寄件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1985年中国发行《梅花》邮票时,我在同济大学任教。班上一位同学知我喜爱集邮,专门绘制了全套仿邮票图案的国画明信片相赠。我在明信片上贴票盖戳,图1是其中之一。在欣赏这套自制的梅花邮票明信片时,我脑海中不由会想到宋人林逋的咏梅佳句:  相似文献   

8.
王玉珠 《集邮博览》2012,(10):45-45
我曾于2010年介绍了一枚由广西桂林邮电局印制的“广西民居极限明信片”,该明信片误将“中国邮政明信片”译为"POST CARD Republic of China" o  相似文献   

9.
正春节期间我收到了两枚2014年贺年明信片。看到明信片上那熟悉的字迹,一眼就认出是女儿寄来的。贺年片上书写的"新春快乐!万事如意!马年大吉!"几句祝福语浸透着浓浓亲情。我心里十分高兴。望着明信片,我凝视了很久,许多往事浮现在眼前。我清楚地记得20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时的情景。那时我在一个县的山区小镇工作。那里交通不便,通讯主要靠信件。每次信件发出之后,就翘首期盼  相似文献   

10.
里昂 在法国里昂,友人的旅舍对面有家出售老明信片、老照片的商店,让收集上海老明信片的我产生兴趣,因为听说我国清末的明信片在欧洲屡见不鲜。于是兴冲冲地赶去,想买点便宜货。 商店的橱窗与铺内墙面上陈列着许  相似文献   

11.
谭立本 《集邮博览》2013,(10):45-45
我是一位普通的集邮者,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对邮品的追求,尤其是收集明信片更是我的钟爱。在笔者收藏的明信片中,有两枚油画明信片销盖的是广州沙面邮局的日戳。如今,沙面邮局已经撤销,集邮者再也不能销盖广州沙面戳了。  相似文献   

12.
大家议论     
我在黄石市某邮局购买《梅兰芳京剧艺术》邮资片和其他邮资封、片,营业员告之,买《梅》片每套要搭一套美术明信片,买邮资封、片每件要搭2至3张明信片。我看到搭卖的明信片破旧不堪,便同营  相似文献   

13.
客文达 《集邮博览》2012,(12):28-29
大多数极限集邮者,都是明信片收藏者。因为极限明信片讲究自己动手制作,没有足够的明信片储备,是难以在极限片制作中得心应手的。自从爱好极限集邮以来,我也陆续收藏了数以千计的各类成套图画明信片。在新中国图画明信片中,令我最为珍爱的,当教1959年北京出版社发行的《京剧》明信片。  相似文献   

14.
前年加拿大邮政工人罢工期间,儿子正好在渥太华旅游,他给我寄了一张明信片(如图),投入信筒的时间是1997年11月29日,明信片上写道:“虽然邮局仍在罢工之中,我还是按惯例给家里寄一张明信片。这张明信片将成为邮局罢工结束后,第一批前往国外的邮件,寄往中国。”正如他预计的那样,这张明信片在邮筒里等待了5天,当地邮局销戳的日期是12月4  相似文献   

15.
周六逛邮市,购得一枚实寄的贺年(有奖)明信片(如图)。这枚明信片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领奖附栏里的“红牛”邮资图。回家细看,才发现这是一枚多项违规的实寄贺年(有奖)明信片。  相似文献   

16.
吕杰 《集邮博览》2013,(12):36-38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世界上土地管辖面积最大的地区级城市”,其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丰草美,被称为“牧草王国”。每年的7、8月份是草原游的最佳季节,近日,我与朋友相约,踏上了呼伦贝尔草原之旅。旅游期间,每到一处,我都留意寻找喜欢的风景明信片,通过这些明信片可以较为完整地复原我的呼伦贝尔草原之行。  相似文献   

17.
盛唐印记     
左鹏 《集邮博览》2014,(1):58-59
日前,笔者在西安钟楼邮局购买"人文陕西"邮资明信片(图1)时,意外发现了一套八枚的、刚刚"出土"的《盛唐印记——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藏明信片》(图2)。据邮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摆上柜台的第二天,我是第一个购买的人。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但我还是非常愉快地实寄了一套。为了让大家先睹为快,专撰此文以飨广大邮友。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我到美国探亲,住在加里福尼亚州圣何塞儿子家。美国的商业广告印刷品异常活跃,大都通过信箱送至顾客家里。我每天看到儿子开信箱后,都要收到不少商业广告印刷品,其中有些是实寄广告明信片。有一天,我发现一枚广告明信片,背面  相似文献   

19.
2002年9月6日,我去西藏拉萨参观了布达拉宫,在最高层的游客休息室,看到有非邮政的纪念戳及出售相应的明信片,兴冲冲地盖了几张明信片,但布达拉宫没有邮筒,依据资料提示,走进了最邻近的邮政部门,即我这次旅游必去的八角街邮政所。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收到朋友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寄来的一枚风光明信片,仔细欣赏,发现明信片上除了贴有一张意大利纪念邮票外,还加贴了一张全球优先函件邮票和全球优先函件标签。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贴有全球优先函件邮票的实寄片,兴奋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