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数字报纸”一直是这几年报业发展的热门话题,虽然很多报纸都推出了自己的数字报,但在形式上长期以来仅限于所谓的“原汁原味”,在理念上似乎仅是报纸内容在网络上的转移,少有突破。“《广州日报》数字报纸”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集合图文、视音频于一体数字报纸,并在《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中总分第一。  相似文献   

2.
在近现代报纸批评观念的萌发过程中,据笔者目前爬梳的书报史料,"报纸批评"一词最早见于1920年5月1日上海《新闻报》,而蔡和森在1923年12月12日《向导》文章中使用了该词.随着中国共产党报纸批评实践的积极推进,"报纸批评"一词从新名词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报纸批评观念从"自己批评"发展到"自我批评"再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的报刊上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开、管、好"报纸批评方针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3.
在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专家咨询组这几年,我一直负责审读《河北农民报》。审读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我觉得,一张好的报纸,应该认真遵循自己的办报宗旨和方  相似文献   

4.
黄大赛 《青年记者》2012,(24):87-88
《述报》是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中文日报之一,其在新闻业务上的诸多创新和政治上的爱国追求,确立了其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先锋和进步地位。但作为报纸的重要元素——"《述报》馆主人"是谁,一直是个谜。笔者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和推断,初步确认近代著名洋务人士邝其照为《述报》创办人。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写儿童诗的,不是研究儿童诗的,儿童诗的理论和作法,我都不懂。好在大家也只是要写儿童诗,我就大胆地来“自说自话”,说几句自己写儿童诗的点滴体会,供参考。错了,请批评。一什么是儿童诗?一句话,儿童诗是诗,是专门为儿童写的诗。  相似文献   

6.
数字报纸一直是这几年报业发展的热门话题,虽然很多报纸都推出了自己的数字报,但在形式上长期以来仅限于所谓的“原汁原味”,在理念上似乎仅是报纸内容在网络上的转移,少有突破。广州日报数字报纸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集合图文,视音频于一体的数字报纸,并在《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中位列总分第一。最近,《中国传媒科技》总编辑韩志国,对广州日报社长助理、总工程师、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大洋网总裁梁泉作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在形形色色的报纸副刊中,《中国科协报》的《方圆》社会文化副刊显然不是“名气”最大的。作为一份群众团体主办的专业性报纸,它缺乏那些可以凭依的“体制优势”为自己张扬,也不可能有显赫的发行量为自己炫耀。然而,自从几年前偶然读到这张副刊后,这些年来我一直阅读她、关注她,并从她那里汲取了不少有益的营养。我愿意诚心诚意地说,我对这块版面心怀敬意、对她的编辑者们心怀敬意。  相似文献   

8.
传统纸媒一直在"报纸唱衰论"的压力下寻找自己的出路,但是大多数报纸似乎在用尽浑身解数后依旧难有所获。传统纸媒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缓解自己的亏损之困呢?《华盛顿邮报》似乎给出了答案——以传统资源为独家优势,立足新技术。本文讨论了传统纸媒的困惑、成功的案例以及可能的发展之路,希望能给相关媒体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我于四、五岁时入私塾,念的是《孝经》、《千家诗》以及《论语》、《诗经》等。到八、九岁才进家乡莆田的砺青小学就读,这时候,由于老师的介绍,也由于自己在阅览室随便翻阅,开始与当时出版的《小朋友》、《儿童世界》等儿童期刊结识,随后又与《少年》、《学生杂志》以至《中学生》结识了。非常明显,这些少年儿童乃至以后读到的以青年为对象的期刊的阅读,对于有关我的德、智、美等方面的观念和情感的陶冶和培育,起了不易觉察而又十分明显的作用。我后来在文学创作方面,对于儿童诗、儿童散文以及童话的不时的尝试和发生不衰的兴趣,可能在幼时读了诸如《小朋友》等有很大关系。我大约在一九四八年,开始向《小朋友》投稿,投寄的作品,记得主要是一些儿童诗。当时的主编是陈伯吹同志,记得写稿的有施雁冰、黄衣青、鲁兵、圣野等同志。陈  相似文献   

10.
勤奋终有成     
我从事新闻报道7年来,已在市以上新闻单位上稿400多篇,而且还有几篇获奖作品。我的写稿诀窍只有两个字:“勤奋”。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去年脱产上了一年县党校,“捞”了个中专文凭。1985年底至今,我一直刻苦学习,虚心求教。每天坚持听广播新闻节目,报纸上的新闻必读,电视新闻很少漏看。与此同时,我还认真学习新闻知识。使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前几年在乡上工作时,就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新闻与写作》、《新闻通讯》等书刊。调到县委任专职通讯干事以后,订阅了几  相似文献   

11.
准确的报纸定位是关系着报社发展方向的大问题。依据新疆《老年康乐报》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报纸在"专"和"精"字上下功夫,树立品牌意识,培养自己专业化的队伍,形成报纸姓"老"的特色,以创特色化品牌为发展目标。 1、强化服务意识,做"精"做"专"报纸。 《老年康乐报》的特色就是围绕满足老年人休闲时所需各种信息做文章,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强化政策法规服务、卫生保健服务、精品文化服务、生  相似文献   

12.
国际媒介     
在报业和报纸网站不景气的时期,"读者要为新闻付费"与"信息倾向于免费"的激辩一直在持续。本期《报纸新闻网站收费之辩》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后指出,在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13.
《都市快报》从创办的那天起,就强调读者的参与性,这与它"好看、亲民"的定位紧密相连,"与我有关"成为办报理念中的核心之一——让读者时时感到报上的信息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而在新传媒势力越来越强大的今天,传统的报纸在加强读者参与性的问题上面临空前的挑战:手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2,(30):46
是否设立"付费墙"一直困扰着报媒。不同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读者是报纸的客户,还是报纸要卖给广告商的产品?对这个问题,德国的《日报》认为,读者是报纸的主人,《日报》是由1.2万名读者组成的合作制企业。  相似文献   

15.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彰显着报纸的品位,也代表着报纸追求的境界。更有研究者称"副刊是滋养民族文化的一条血脉"。《大足日报》创办于1984年,近30年来,报纸多次改版,但一直保留了副刊,且其地位不断得到强化,常年坚持了《龙水湖》(文学副刊)、《大观》(地域文化副刊)和《读书》三个副刊交替出刊,形成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看了《新闻记者》第五期上刊登的《怎样办好地、市、县报的副刊?》一文,很受启发。但我们是专业性的小报,专业性报纸的副刊怎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呢? 广东李斯李斯同志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探讨、研究。象《上海副食品信息报》这样一张专业性的报纸,如何办好自己的副刊,这也是本报从创刊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编辑部曾有这么一种想法:一份报纸的三个版面讲的都是猪、禽、蛋、菜,货源预测,市场动  相似文献   

17.
一 报纸自有副刊以来,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但是,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附属品的观念,在很多人甚至是某些新闻理论界的人眼里却是未曾改变的.这种观念的最直接的一个反映就是报纸副刊一直都在"附属"的位置上小心翼翼地生存着,一直都不敢舒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吴万里 《今传媒》2007,(8):39-39
学的是新闻,教的也是新闻(1970年毕业留校至今一直任业务课教师),周围同事中也经常会议论报纸,说起《人民日报》,常有人用调侃的口气说:"《人民日报》最干净,也最没看头."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人民日报》还是挺有看头的,并且大气、有格调.  相似文献   

19.
在省报工作的时候,记得有位读者给报社写信批评报纸说:“我每日打开报纸,看见报纸上各大版的稿子,几乎都成了本报记者写的,群众写的稿件登不上,希望报纸改变这一现象。”对这位读者的意见,怎么看?我们当时的报社总编让群工部的同志统计了几天的《人民日报》,最后他得出结论说:“记者的稿件登得多?是好现象,《人民日报》发本报记者稿件达到94%左右(包括新华社电稿),我们还不及哩!”那位读者的意见给否定了。可这件事儿,一直在我的脑子里逗留着。近  相似文献   

20.
副刊的魅力     
黄啸 《新闻知识》2000,(10):18-20
十几年前,我是中学生,是副刊的读者。我把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北京日报“广场”副刊上的锦绣文章剪下来,剪成了厚厚的一大本。大学毕业后,我自己做了副刊编辑,一做就是10年,我的读者把我编的版面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跟我说他们的感动和收获,我觉得自己和副刊更加有了一种亲合的关系,再看报纸的副刊,就有了职业的探寻和比较的眼光了。辉煌与没落《光明日报》今年4月17日有一篇题为《文学副刊缘何日渐“消瘦”》的文章指出;全国各地不少报纸(包括一些大报和文学专业类报纸)原有的纯文学副刊,今年都做了大幅度调整,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