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成长规律和天性,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幼儿园生态教育目标体系,要建立“凸显双主体”的幼儿园生态教育评价机制.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路径:通过体验,启发幼儿生态认知;寓教于乐,增强幼儿生态意识;利用泛灵心理,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启蒙教育;融入真实的自然环境,培养幼儿敬自然精神;通过激励评价和榜样示范,引导幼儿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早在20世纪70年代,"生态"式教育的理念就被应用于幼儿教育之中,其作为一种全新的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营造生活化特定化的教学氛围,使教育对象在特定环境下认知、体验、学习、反思。以生态教育为出发,对幼儿的礼仪养成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致力于全方位、系统化、科学化地制定幼儿生态式礼仪养成教育实施策略,有效促进幼儿、幼儿教育机构、家长等各方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幼儿从小进行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让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环境科学知识教育,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从环保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环保教育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原则;环保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原则;环保教育注重适龄化,循序渐进的原则;环保教育应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原则六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以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中。幼儿园开展游戏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培训,明确游戏课程化建设的方向和实施内容、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真正体现在幼儿能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游戏的教育价值的体现方式就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本文对情景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世界环境越来越恶化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态理念越来越强。幼儿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对未来世界的环境状态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环境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教师要注意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包括校园环境文化布置、带幼儿享受自然、进行环境教育主题活动、联系家长配合教育、通过形象动画片进行教育等,适时向幼儿灌输生态环保理念,使幼儿形成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王玲 《考试周刊》2022,(6):159-162
生态式教育是指以一种生态的原理和方法思考、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通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班级应充分利用园内外生态圈开展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依托园区内特有的自然条件和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故事,构建和实施适合本班幼儿的相对合...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规则是幼儿在幼儿园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和制度.园规(幼儿园规则)有利于构建和谐、有序、愉快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现实中的园规往往异化为压制幼儿的工具.妨碍了幼儿的自由,约束了幼儿的发展.面对园规副功能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制度伦理的视角来反思、审视园规.园规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园规设计必须合乎公正、民主、自由的伦理精神,园规运行必须遵循公平、和谐、效益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学校生态伦理教育的理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伦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探讨生态伦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对生态伦理教育的深入开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业院校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教育是当前社会德育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农业院校学生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高校德育与时俱进和个体良性发展的要求。农业院校应凸显教学计划中生态伦理的内容,加强教学中生态伦理意识的渗透,开辟第二课堂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并将生态伦理教育与实践、实习等专业训练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受到人们关注。隐性教育因其隐蔽性、渗透性、参与性等特点在高校生态伦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将教师的职业素质与人格魅力、校园人文景观、学校日常制度、社团活动以及校园舆论媒体等要素纳入生态伦理教育体系中,探索全员化、制度化、实践化、舆论化的高校生态伦理隐性教育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