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我的父亲陈士榘,为党的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做出过杰出的贡献,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之一。父亲于上世纪20年代踏上革命道路,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秋收起义,并跟随毛泽东一起上井冈山,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弹一星基地建设都写满了他史诗般的传奇。  相似文献   

2.
<正>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拉开帷幕,中国军队在虹口、杨树浦一带与日军海军陆战队激战,日军决定全力增援上海,国民政府也决心大战一场,调动全国军队向上海进发,由此在上海市区之北沿江一带爆发了登陆与反登陆之战,打得最惨烈的是罗店争夺战,被后人称为"血肉磨坊"。首当其冲1937年8月23日晨,日军陆军上将、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率领第3、第11师团,1个航空  相似文献   

3.
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波茨坦协定》,越南北纬16度以南地区,由英国派遣军接受日军投降;北纬16度以北地区,由中国军队接受日军投降.8月,中国政府派遣云南军阀、第一方面军上将司令官卢汉率滇军入越受降.  相似文献   

4.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后。张自忠于11月率部进驻钟祥县,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十九军军长,上将军衔,担任防卫鄂西、鄂北地区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后,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划定了16个受降区,其中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上将被任命为该战区受降主官,主持对苏皖地区日军受降工作.根据苏皖地区日军驻防部队变化,及蚌埠战略地位重要性,受降地点由徐州改为蚌埠,日军投降主官也发生了变更.随后,全战区分为安庆区、固滁区和徐海区3个接收区展开受降接收工作,日俘、日侨进入集中营地后分批遣返回国,第十战区受降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6.
说起开国上将吕正操,许多人都知道他曾让日军闻风丧胆、威震冀中平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个从封建旧军阀部队里走出来的开国将军是从河北走上革命道路的。吕正操最初一直在东北军张学良手下任职。西安事变后,吕正操对蒋介石不抵外侮、专打内战以  相似文献   

7.
《上海档案》2007,(8):F0003-F0003
今年是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也是"八一三"事变爆发70周年。最近,上海市档案馆推出了《日军占领时期的上海》一书,此书精选了450多幅照片编辑而成,真实、深刻地揭露了日军在上海的侵略暴行。该书共分15章,从"八一三"前夕日军的调兵遣将、蓄意挑衅到日军投  相似文献   

8.
《兰台内外》2014,(5):20-21
正世界上有着偷袭"传统"的军队,日军算得上是"第一号"。纵观历史,不乏日军偷袭战例。1894年,日军突然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挑起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两天,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了驻仁川和旅顺港的俄军舰队;1931年"9·18"事件爆发前,日军先"偷袭"了东北军驻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日军先对中国军队进行偷袭;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从其军事思想上看,日军崇拜《孙子兵法》中"出其不意"思想,认为一场成功的"偷袭"能直接将对手置于"死地",决定战争胜负,为以  相似文献   

9.
知识与趣味     
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上将: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琪、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诚、杨成武、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  相似文献   

10.
微记录     
正@历史尘雪: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日军千余人在曹家桥附近偷渡成功,欲一举占领吴淞。当夜国军组织60人敢死队,队员全身缠满炸弹,淋上火油,潜入日军阵地后拉动导火索向日军发动攻击,日军阵地顿时爆炸四起,一片大乱,国军  相似文献   

11.
伪军,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利用汉奸及国民党投敌分子组织的军队,是日本"以华制华、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他们在日军的监视下成立,听命于当地的日军占领军并受其严密控制,为日军的侵华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12.
"慰安妇"制度是二战时期日军实施的一项性奴隶制度,而慰安所则是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场所.战时南京日军很多,日军在南京建立了很多慰安所.在南京调查得知的40多所慰安所中,有一个叫"人民慰安所"的较为特殊,虽然以"慰安所"冠名,但是也有普通妓院的嫌疑.对此作初步的考证,以确定"人民慰安所"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史学》2014,(8):F0003-F0004
正本期"影像记忆"特选登盛仰文先生私人珍藏的"八一三"日军明信片。这些明信片属于当年侵华日军内部发行的"军邮品",照片多为日本新闻记者、军人所摄。日军印制它们的目的在于对外宣扬、炫耀其战绩,上面至今仍清晰可见"意气冲天"、"稷威洽四海"、"皇威辉八纮"等戳印,尽显侵略者当年铁蹄肆虐时的嚣张与狂妄。此类明信片大多已被日军随身带回或寄回了日本,在中国留存的  相似文献   

14.
说起开国上将吕正操,许多人都知道他曾让日军闻风丧胆、威震冀中平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个从封建旧军阀部队里走出来的开国将军是从河北走上革命道路的。 吕正操最初一直在东北军张学良手下任职。西安事变后,吕正操对蒋介石不抵外侮、专打内战以及背信弃义扣押张学良的行为彻底失望,决心率部队投奔共产党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5.
正日军"太原集中营"是侵华日军于1938年6月在山西太原建立的规模最大的几个战俘集中营之一。他们为了掩人耳目,逃避战争罪行,对外名称为"工程队",日军内部的名称为"太原俘虏收容所"。"太原集中营"是日军侵略中国期间,利用中国战俘充当无偿劳动力,疯狂掠夺中国资源的劳工转运站。他们把所能掠夺到的中国资源和财富统统运到日本国内,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残留日军慰安所史料的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月,笔者在查阅山西省档案馆所藏残留日军档案过程中,偶然发现一份题为"连络"的日文材料,虽仅有一纸数百余字,但内容却涉及罪恶的日军慰安妇制度,说明即使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秘密残留山西的日军部队中,慰安妇制度仍然顽固存在.这一材料的发现,对于日军慰安妇制度和残留山西活动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达到"以炸迫降"、"以炸迫和"的战略目的,日军对"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大轰炸。本文对此间日军轰炸重庆的所属部队和武器装备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军仍设有慰安所.一份日军关于开放慰安所的详细通知在山西省档案馆发现. 战后曾有日军一部以"复兴皇国,恢弘天业"为根本宗旨,残留山西,企图东山再起.该部日军的这份通知,详细开列了在太原慰安所的开放地点、时间、标价、方法,特别写明"由保安第六大队经营之特殊慰安所'、"面向日人开放","从日籍管理人处买票"、"凭票游乐"、"票分甲、乙、丙三种"、"不可对接待妇直接委以金钱"等等.本刊同期发表赵永强同志专稿,就这一文件及其内容作了较详细考证,同时公布了该件照片与译文.首次发现的这一证据,延展了有关研究的范围与时限,对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霞 《湖北档案》2012,(8):38-40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后,日军直逼南京。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为长期抗战战略,正式决定西迁重庆。而早在12月初,湖北省政府就开始酝酿西迁计划,并将省政府档案列为首批迁移重要公物。  相似文献   

20.
难以忘却的历史--侵华日军七三一、一○○细菌部队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军国主义者策划侵吞中国的计划为时已久.1925年任日军军医少佐的石井四郎就开始了细菌武器的研究.1927年义提出如何将细菌应用于军事的设想,以及用细菌武器进行侵略战争的计谋.1928年石井研究细菌武器获得成功,并向日军参谋部建议生产细菌武器.1931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即开始筹建细菌战部队.1932年日军占领东北五常县背荫河地区,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了细菌战研究室,石井在此即开始用中国人作细菌武器的活体试验.1935年,日本天皇裕仁首次密令在满洲境内建立用于细菌战的秘密部队,即"中马城石井细菌部队"对外称"加茂、奈良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