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微信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每个班都有微信群,班级通知都通过微信群下发;有的家长因工作忙,接送孩子交给了老人,老师便用微信及时与父母沟通孩子的情况。但微信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2.
微信作为一款新型的交流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便利和快乐。在幼儿园如果能合理运用它,可以促进家园共育。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微信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长微信群是当代家校合作中的一个重要载体,教师往往通过家长微信群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互动,家长微信群也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家长微信群的普遍使用以及家长身份差异、教师过度权威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家校互动时存在的矛盾、冲突也随之显露。因此,探讨家长微信群中存在的合作问题,分析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在微...  相似文献   

4.
班级微信群作为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一个网络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家长诉求过多、争吵站队、任性刷屏,以及教师建而不管、滥用权力、责任模糊等乱象,给家长和教师造成不少困扰。班级微信群乱象的产生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家长和教师尤其需要正视群内的乱象,为班级微信群的良性运行作出实际行动。纠正认识偏差;规范信息发布;明确班群定位;提升管理能力;建立班群规约。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还班级微信群一个明朗、和谐的公共空间,使其发挥出家校合作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已经逐渐被新颖便捷的现代化通信手段替代,尤其是当下流行的"家长微信群",因其实时互动、图文音像兼备等优势,成为家校之间使用频率较高的交流平台,为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的沟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微信群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却让教师倍感烦恼与困惑。一、现状分析"家长微信群"是班级家长与教师为共同培养幼儿而建立的一个交流与联系的方式,是便于家长与教师沟通孩子的发展情  相似文献   

6.
张同学:我们班有一个老师建的QQ群,用来布置作业和家长沟通等等,我们叫官方联络通道。同学们自己建了一个微信群,没有老师,真正拿来沟通感情的,可以尽情吐槽,班里的所有八卦和信息都是靠微信传播的。上课的时候我们会拿微信接下茬,所以老师是不明白我们到底在笑什么的,哈哈。曾经有一次有个女生犯了众怒被我们踢出微信群,结果她基本就被隔绝在班级之外了,就是什么消息也不知道的那种,只能让朋友转发群里的消息给她。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学生的班级QQ群、微信群因为新生入学被引爆。在QQ(微信)群里,为能尽快让老师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帮孩子求得老师的关注,家长取代孩子成为发布相关信息的主角,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所在班的QQ(微信)群晒娃坐豪车。“貌似这晒照片也有学问,一张张不经意的照片,背后都隐隐透露着某种讯息”,有家长对此感叹不已。  相似文献   

8.
现代沟通媒介技术的发展变革着人们的沟通方式,赋予人们新的沟通内容,班级微信群是这一技术在家校共育中运用的典型代表。班级微信群为家校共育中的各方带来技术性便利的同时,滋生出许多问题。对4所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的教师、学生与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班级微信群为家校共育中的各方增加了压力:班级微信群模糊了教师与家长的边界,为教师增压;班级微信群侵犯了学生的秘密,为学生增压;班级微信群挤压着家庭教育的空间,为家长增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家校微信群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实现家校协同育人,但目前的家校微信群普遍存在教师责任缺失、家长角色失范和学生缺席现象,致使微信群功能异化,由此引发的伦理风险更影响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成效。为此,需要明晰功能指向,回归家校微信群的教育初心;和顺家校关系,重建教师与家长的道德责任;充盈爱与关怀,共筑立德树人的道德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微信群只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在家校微信群里发言,就和在常规班会上发言一样,面对的同样都是学生家长,所以,必然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宜公开说。共性的问题可以在群里说。比如,学生当中存在某个普遍问题,教师可以在群里指出来,家长往往会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查找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有利于双方配合,共同教育学生。或者,需要一些家长参与讨论的问题可以在群里说,比如,请家长对班级工作提出建议,说说怎么开展班队会活动等,这样,家长可以在群里展开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微信群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的最新例证,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种电子化、虚拟化、多元化和直观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文章简单阐述微信群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确立研究基点,然后详细论述微信群在班级管理中的科学应用策略,即以教师为主导把握学生发展方向,以家长为主体积累学生成长信息,以合作为途径...  相似文献   

12.
潘志燕 《班主任》2021,(1):45-47
刚回到家,我的手机就接连响了两声。家长(父):潘老师,谢谢您关心孩子的作业和成绩:但是孩子上了一天的学,已经很疲惫很累,有时做完作业就很晚了,这样会让孩子太辛苦,我认为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休息是最重要的,请您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相似文献   

13.
庞珍 《中国教师》2011,(18):16-16
<正>我是一名有着15年教龄的教师,对于当今社会上教师收受财物成风的现象,我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决不同意教师收礼!我们国家是个尊师重教的国度,家长给老师送礼,客观地说,是为了和老师更好的沟通,通过物质,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重",以达到希望老师对自己孩子"特殊照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这样说刘嘉琪:"我最喜欢的老师是音乐黄老师,我的乐感不好,但老师会一点一点地教我学唱,直到现在,我的乐感比以前强多了,这多亏有了黄老师的帮助呀!"柏嘉豪:"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最美、最快乐的生活,我喜欢你我的黄老师。"李宇卓:"我最喜爱的老师是黄老师,她每天带着我们排练,每天都要给家长发短信,为的是让家长知道我们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在排练的时候,黄老师看见我们非常累,就给我们买了非常多的小零食,让我们吃一小点饭。在黄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学校的管乐团得了第一名,多么好的老师啊!"  相似文献   

15.
王女士刚刚"荣升"为小学生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格外上心。让她放心的是,刚开学,班主任就建了一个家长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和家长们沟通。可是没过多久,她心里却开始不是滋味了——儿子太爱动,已经多次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最近作业完成得也不好,被点名的内容又多了一项。现在,王女士已经有点神经质了,听到微信通知的声音就有点紧张,生怕儿子又犯了什么错。微信群的使用确实使家校沟通更容易、更快捷了,但是使用中也会出现问题,前面所说的点评带来  相似文献   

16.
微信群里也常会有家长之间的对抗。这种对抗一般是由孩子在校时的摩擦引起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置之不理,不仅影响班级家长之间的团结,引起家长间的纷争,也极容易给家长带来教师不够负责、对孩子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印象。因而,建立微信群,还得对家长之间的沟通进行适当引导。给微信群一个交流条约并及时公告。在建立微信群后,要第一时间发布公告提出要求:家长的话题不要涉及别人家孩子。千万不要在群里指名批评某位孩子并要求其家长督促改正。孩子之间有任何问题,家长都要私下与教  相似文献   

17.
要给孩子做"特别助理"吗昨天,我在一个家长群里看到有家长讨论要不要给老师当特别助理的话题。一位家长抱怨说,家长每天都会接收老师没完没了的短信,指示家长完成改、默、判、背、预习、复习等各项教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家长群里的恩仇记:老师一声令下家长"争宠"》的文章在微信圈流传,文中提到家长和老师彼此信任难的话题,引起不少家长和教师的共鸣。在全社会都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的大环境下,此话题颇具现实意义。文中讲述了家长和教师的彼此无奈:一家长说:为了孩子,家长们不仅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争先恐后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纷纷利用各种机会讨好老师,有时候甚至是谄  相似文献   

19.
"前面两个月换了两个班主任,希望你在第三个月稳定这个班,让学生和家长满意。"校长让我中途接手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殊班级。一进入新班我就注意观察,看到学生有表现好的方面就立即记录下来,写成诗歌短评张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同时拍照发在家长微信群里。如《赠章同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相似文献   

20.
我想给已送孩子入幼儿园或准备送孩子入幼儿园的家长们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做一个好家长。1.接送孩子时,真诚热情地向老师问好向老师问好,既表示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这对促进老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之中肯定会起积极作用:同时,又是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身教"和"言教"的好机会;还可以融洽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更有利于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