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0,(6):181-185
<正>一自由飞翔的愿望和现实的种种羁绊之间,仿佛永远有一道无形的穿不透的墙。古人喜欢用"心游万仞"、"神骛八极"之类的话语来状写人的心志的放纵无羁。可实际却是,或则被弃置在灵  相似文献   

2.
这篇北极考察的特稿是担任此次考察首席科学家助理的赵进平博士应约为本刊撰写的,且在归途之中写成,电传至我编辑部。赵博士曾于1995年参加民间组织的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的科学考察,靠滑雪和狗拉雪橇走到北极点。今年7-8月参加国家组织的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乘“雪龙”号破冰船考察了白令海和北冰洋部分海区,负责海洋项目的考察。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相似文献   

3.
用绘画来描绘自己在梦中和现实中的生活状态,是与人的自我意识的苏醒与确立有很直接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梦境和现实中的自我从生理状态到心理状态的一种主观再现.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笔记集大成时代,笔记创作量多质高,名家辈出。梁章钜的笔记创作以其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创作质量,在清代占有重要地位。简约信实、章法自然、博识雅驯、叙写从容的记叙特点,是其笔记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折射出时代学术潮流与笔记创作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真 《职业圈》2008,(17):131-131
用绘画来描绘自己在梦中和现实中的生活状态,是与人的自我意识的苏醒与确立有很直接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梦境和现实中的自我从生理状态到心理状态的一种主观再现。  相似文献   

6.
18世纪苏格兰小说家托比亚斯·斯摩莱特在小说创作中对小说的功用、创作形式和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尝试小说这一新的文学类型创作时,他把自己的设想运用到创作中,他的这些思想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小说创作理论,但对早期英语小说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鲁迅小说创作动力的研究多体现在强调"五四"时期启蒙主义思想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不过,鲁迅的小说创作并非只是启蒙主义思想下的产物,他小说创作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基于强烈个性主义精神上形成的"与黑暗捣乱"的创作心态的影响。本文尝试通过对鲁迅小说文本的具体分析,从艺术形式的先锋性、人物行为的异常化、"顽童"式的追问及"大话"式叙事的运用四个方面揭示鲁迅小说创作中所隐含的"与黑暗捣乱"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8.
文学编辑对影视剧创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因职业的特殊性常不为人知。文学编辑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剧本亮点,同时有独特的个性。文学编辑在影视剧创作中可发挥创造性,提升影视剧的形象性、生动性、说理性,从而升华剧本编剧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古代民族根据当时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创作的,不同程度地积淀着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民间舞蹈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在传承过程中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即群体性、民俗性和人类文化性.民间舞创作应该拥有多元并举的局面,在"传统"与"现代"这个永恒的话题中写下当代"中国民阃舞创作",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苏童作为先锋派代表作家,其小说创作一直以精湛的叙事语言、巧妙的隐喻手法、关注成长的主题、展示小人物的悲剧人生见长,形成了独特的小说创作特色,见证着苏童在文学创作中的执著与坚守。本文就以《黄雀记》为例,探讨苏童小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流行于宋代的鼓子词,多为宫廷、府会和节庆的应制之作。欧阳修分别创作了《采桑子》《渔家傲》等三组鼓子词,他创作的鼓子词与为宫廷、府会、节庆的应制鼓子词不同:具有自娱自乐的创作倾向,抒情述志,感怀咏物,带有明显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12.
十几年来,淮南市的少儿舞蹈创作活动一直非常活跃,屡屡获得国家级大奖,成绩斐然,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被专家伞誉为“淮南现象”。 任何一个优秀的少儿舞蹈或是成人舞蹈乃至一部舞剧都离不开优秀的舞蹈音乐。舞蹈的音乐创作,要求曲作者必须了解舞蹈编导者的创作意图、舞蹈作品的风格、式样、人物、情境、结构、布局等诸多背景,才能找准音乐创作的切入点和定位,才能从中撞击出创作灵感,激发创作激情,写作出既能表  相似文献   

13.
王云洁 《职业圈》2007,(24):99-100
戏仿,作为后现代作品对传统文类或文本的借用,既可能是对现代生活的解构,也可能是对这些文类或文本本身的解构.戏仿电影常常以超文本方式来改造传统,颠覆经典.<史莱克>系列成功地运用了戏仿手段,在笑傲票房之际,也引起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云南版画曾一度风靡全国,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当下信息社会,云南的版画创作,尤其是绝版木刻创作进入新的瓶颈时期。本文对云南绝版木刻技法特征、语言建构、版画群体建设、学院版画教育等版画创作生态要素进行简要梳理,力图为云南版画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网络小说大多以"复仇"和"爱情"为文学母题,且遵循一定的创作模板。通过纵向比较,就可发现网络文学的创作模板,其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小说。塑造类型化、扁平化的人物,运用无稽和狂欢的语言来迎合大众心理和大众情绪。但值得注意的是,创作模板的滥用会抹除文学的创新精神和价值,使创作成为工业生产,最终会造成"过剩的文学"和"稀缺文学性"反差鲜明。本文将通过具体作品为例,分析网络文学的内容、创作模式和文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天虹  张杨 《文化学刊》2008,(6):119-1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歌剧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音乐界对这一时期的歌剧创作给予了及时的研究与讨论。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有关讨论我国歌剧创作的评论文章进行梳理与综合,主要分成三大部分:1.对于这一时期歌剧创作观的研究;2.关于创作本体的研究;3.关于歌剧审美问题的探讨。希望能从当时音乐界对歌剧创作问题的相同与不同见解与争论中更准确地把握我国歌剧创作研究的成果与现状,以便于以后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女画家的创作心理和创作情绪与女性审美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分析了创作情绪的概念与基本理论,其次以珍妮·萨维尔和马琳·杜马斯这两位当代女性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为例,阐述了当代女画家创作情绪的内涵,以帮助女画家在今后的创作探索中合理运用自身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晚唐元白、韩孟两个诗派的创作和文学理论中,发掘其对晚唐五代词创作的繁荣和词体成熟产生的推进作用。元白诗派的诗歌分类意识、娱乐功能观和韩孟诗派"不平则鸣"、"笔补造化"的创作观,作为词体文体特征的形成背景,是本文论析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9.
童年经验对余华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像一条潜流隐藏在其文学追求中。首先,童年经验以生活原型和题材进入余华的创作;其次,童年经验对余华的创作风格产生影响;最后,童年经验影响着余华创作的手法和技巧。本文以余华的童年经验为切入点,研究童年经验对余华创作的影响,从而探究余华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20.
王新心 《文化学刊》2008,(5):126-130
大型舞蹈诗画《满风神韵》的创作激情来源于丰厚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满族文化在舞蹈、服饰、音乐和生活形态及宗教上的独特性为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满风神韵》以满族文化的精髓为原点以满族文化在今天新的发展为创作起点,用多元的艺术手段实现舞台视觉、听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