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职业教育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职业院校需要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学生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将中国梦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在圆学生个人成才梦、就业梦、创业梦的同时,实现中华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以军事思想、军事文化、现代国防发展历程、军事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等为内容的《军事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厚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召时代精神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着教育方式及内容单一、教育主体和客体不对等、受教育者的复杂性等现实困境,弱化了军事理论课教育实效。基于此,高校应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开辟新路径,建立"微平台",培养"微队伍",强化"微内容",加强"微军事理论课"探索,以增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支撑。科学界定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涵义,利用"协同理论"系统科学方法,厘清高校国防教育系统和素质教育系统之间关系,促进二者各个子系统之间关联互动,形成协同创新效应,最终构建二者共促共进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4.
高校大学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为培养出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有必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不断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行途径,从而达到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目的。艺术具有形象性及审美性等特点,正好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主要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两者融合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不久,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国梦;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对中国梦作了系统阐释。此后,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论述了中国梦。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就是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年来,"中国梦"由一个新词、一个新概念,逐渐成为凝聚中国奋进的精神力量,成为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和实现民族复兴的话语体系,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反响。本文以新浪微博为平台,借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从民众层面探讨"中国梦"话语体系的特征,挖掘"中国梦"话语传播的  相似文献   

7.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中国高层首次阐释"中国梦",而后,又循序渐进地对"中国梦"思想作出重要阐释和说明。"中国梦"一经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迅速成为讨论的热点和报道的焦点。内宣媒体集中宣传"中国梦",形成了一定的声势,成效显著,但由于传播理念和方式上的差异,在外国媒体和舆论中不乏对"中国梦"的错误解读。本期,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全方位集中阐释了"中国梦"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解析了"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明确了"中国梦"思想有效对外传播的路径与策略,针对如何做好"中国梦"的中国解读、对外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国防教育与体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体育对国防教育的积极影响:体育塑造人们的优良品质;体育提高军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体育培养人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体育发展为国防提供大量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为对外传播工作指明了战略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全面提升对外传播工作水平,须进一步认清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整体形势和战略趋势。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精彩描述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梦是国家、民族、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同一个梦。国家电网公司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中国梦国网情”,是“中国梦”在国家电网的自然延伸与实践。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一员,我们始终致力于推进“两个转变”,创建“两个一流”,为实现和谐美丽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张伟光 《职业圈》2013,(23):111-111
民兵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民兵国防观念,提高政治素质,造就优秀人才。而增强国防观念最基本的是培育“四种精神”,即: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爱军习武、民族自立自强等国防精神。强化民兵“四种精神:教育,有利于提高全体民兵的整体素质,激发爱国奉献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危害严重。建立大学生诚信约束激励机制迫在眉睫。高校领导和师生员工要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高校要健全大学生诚信行为约束激励机制,促进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素质提高,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文化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它对人心的教化功能;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总是要依靠文化实现自身。所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高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获得文化认同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乃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注意文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开启创新性发展征程的必然趋势,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公民法治教育,从而极大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奥运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宽  王琴 《职业圈》2007,(21):91-92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围绕奥运所进行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全面深入,使得高校可以利用以"奥运"为中心的社会舆论和氛围,发掘奥运教育的隐性思想政治功能,把奥运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起来,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6.
宋欣 《职业圈》2013,(13):26-29
全世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中华全国总工会目前启动了“中国梦·劳动美”丰题宣传活动,号召广大职工立足岗位,自觉做中国道路的实践者、中国精神的承载者、中国力量的主力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用劳动美托起中国梦,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重要论述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17.
植根于农业文明与农耕文化并发展壮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尤其是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在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背景下,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当下价值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步伐,无疑是实现当前乡村社会治理和促进广大农村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精神"以人为本"为例,分析其历史价值和当下价值,以期为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被相继选举出后,历经半年多时间已体现出鲜明的执政风格:既有承前启后、薪火相传的平稳思路,也具备催人振奋、进取创新的改革设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的实现伟大"中国梦"思想的倡议,反响强烈。海外媒体普遍评价为包容、大气、富于理想而  相似文献   

19.
文化差异和冲突是造成中美贸易战的深层原因。通过"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对比,可以窥见中美理想社会诉求的差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理想社会的诉求,例如温饱问题的彻底解决,生活的富裕,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而美国的理想社会诉求来源于宗教使命,多表现为追求物质财富和个人成功,具有个体主义的特点。我们应该更注重发掘"中国梦"的精神、道德、修养、生态、人文等方面的经验,加大"中国梦"的宣传力度,并在更为广泛的跨文化交往中,不断深化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理解和认识,以期实现更为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乡村全面振兴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优秀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对高校思政教育还是对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在此背景下,深挖和运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构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探索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路径,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等方面的育人功能,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立足国家和时代发展大势,勇担时代之责,反哺社会,为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