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翠菊 《现代语文》2007,(5):118-118
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会头疼,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平时缺少素材的积累。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素材抓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2.
学生写作文,总是苦于没有内容可写,这种现状对广大语文教师也是一种挑战。作文素材从何而来?人们总认为学生生活枯燥单一,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解决作文素材问题,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然而,校园生活中丰富的“现成”习作素材,却常常被学生忽视了,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充分开发和合理使用有效的生活素材资源。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难,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十分贫乏,总感觉“无米下锅”。事实上,学生往往被囿于家庭和学校这样的两点一线上,学生没有时间去观察周围的生活,也就没有时间去感悟身边的情趣。提起笔来自然觉得生涩。  相似文献   

4.
杨昌恒 《双语学习》2007,(7M):F0003-F0003
提起作文,学生往往感叹手头缺乏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手中的材料有限,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阅读、观察、学生心中还是积存着大量的素材的。问题的真正结症是有“米”不知如何“炊”。因此,我们除了要加强对素材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激活与运用素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活与作文     
“看,这作文简直是乱七八糟。”“唉,老师今天又布置作文。”从老师这焦虑中,从学生这叹息中,不难看出教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写的通病仍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两种:第一,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写作材料,学生当然写起作文来抓头皱眉。  相似文献   

6.
杨小梅 《考试周刊》2011,(54):71-72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语文能力。作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本文主要从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写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懂得勤能补拙,练能生巧,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从而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子里没有大量的词汇和写作素材.作文就难以下笔。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就是语文。”学生写作,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生活是“源”,表达是“流”。写作兴趣的源头也在于生活。若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经历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然而,现在的初中生常常把写不出作文归于生活内容太单调,生活空间太狭窄。其实他们面对写作的困惑并不是因为素材的贫乏,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他们所谓的“写不出”,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有手艺,没有“米”是做不成饭的,然而,即使有“米”,没有好手艺,也是做不出好饭菜来的。写作文亦是如此,既要熟练掌握写作技巧,也要充分准备写作素材。但是,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时常感受到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太难”的无奈与痛苦,学生对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导致了他们的长期不喜欢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在每一次作文教学时,他们的作文基本上都是应付“交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卢艳丽 《小学生》2010,(2):24-25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会从观察生活中寻找写作源泉,获取写作素材,从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优美的词句,在课外阅读中拓展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许多学生反映,写到作文就头痛,自己生活面很窄,从家门到校门,从书房到课堂,没什么可写。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常说:"不是没有动听的音乐,而是没有听得出音乐美的耳朵;不是没有绚丽的风景,而是没有看得出美景的眼睛。“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丰厚的“生活源泉”,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开发出他们“摄取素材”、“积累素材”的潜能。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得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吸取或者吸收得不好,就必然“难为无米之炊”。关键是语文教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整理、搜集和提炼这些可贵的素材,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学生对作文大都是十分畏惧,认为“作文猛于虎也”,不想去也不愿去面对,不得不面对时,也仅仅是对老师的敷衍,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缺乏写作材料来源,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没有了源头的活水.哪来的“清如许的水渠”,想写好作文自然是难上加难。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苟子也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可见,古人就已经很重视积累了,要写好作文,积累写作素材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作文教学历来是个难题,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冥思苦想,却依然无从下笔,无事可写,即使最后勉勉强强地挤出了一点“牙膏”式或“流水账”式的文章来,却又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不感人,不生动。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作文素材匮乏,没有写作兴趣;其次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写,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写、会写、写好作文呢?  相似文献   

14.
杨洪艳 《现代语文》2010,(9):138-139
现在的老师一提起作文就头痛,学生一谈作文就皱眉头,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对作文如此的惧怕,难道它就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让我们都停步不前吗?我们都说写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要心中有素材才能写作,可是素材从哪里来,到哪里才能找到能用的素材呢?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提高,远离“假”“大”“空”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作文实际上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代表着他们的语文能力。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本文主要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墨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让学生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感官去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尝试情境作文教学法。通过合理科学的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写出文笔流畅、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的一节作文指导观摩课——话题作文“自信”的教学设计.来谈一谈情境作文教学法最常见的四步骤。  相似文献   

17.
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让学生找到写作“源头”,那么就能达到“文有源头意不竭”。学生作文内容方向的“源头”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夏云 《语文天地》2011,(7):11-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作文写作训练与考试中,我们只有“先利其器”,对写作素材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善其事”,写出优秀的作文来。随着教师对学生作文提出对素材重视的要求,学生平时也花费了一定的精力去进行素材积累,但是在对素材的运用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秀云 《现代语文》2014,(10):140-141
学生的作文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学生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没有真实性,没有感情色彩。学生由于缺少素材积累,往往苦于对该话题无话可说,造成了作文难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切入点就在于学生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多思多想,从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素材的方式有多种,但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名家的文章里无非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教师应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丰富学生情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作文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作文时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童学存 《青海教育》2008,(12):28-28
1.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有着不尽的人、事。然而,学生作文往往无从下笔,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没有观察,而是不会去观察,没有掌握观察的正确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入生活,指导学生观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提取有意义的素材,从而从生活的素材中获得平凡而有意义的美丽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