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应该"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但卢梭自己在<社会契约论>中却并没有对这个概念做出解释.因此,有学者就从霍布斯-洛克式自由的角度理解卢梭的这个概念.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第一,卢梭在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中实际上已经反驳了这种理解;第二,卢梭的自由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有意志上的相互奴役,这根本不同于霍布斯-洛克式的自由.但应该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实现这种自由呢?卢梭认为必须到"自然自由"中去寻找,因为"自然自由"的两个特征可以保障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意志不会受到另一个人的意志奴役.因此,卢梭的"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指的是"自然自由".  相似文献   

2.
教育     
查尔斯和爱玛还必须考虑子女们的正式教育问题。达尔文家和韦奇伍德家一直以来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查尔斯的祖父伊拉茨马斯对于卢梭在《爱弥儿》中所体现的革命性观念充满兴趣,还曾于1766年找过卢梭,当时正好休谟把卢梭带到英国以逃避国内敌手对他的迫害。卢梭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向善的,从而反对正统基督教关于人从出生起就带有原罪的这一说法。他建议,我们应当"喜爱童年,鼓励游戏,增进愉悦,培育善良天性"。对儿童的教导应当通过他们自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半叶,从思想史的视野来看,国际范围内的"休谟研究"出现了重大转型,由以前的"条块化"研究走向"整体性"研究,休谟的历史、政治经济学和随笔等著作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且与休谟的哲学著作形成一种"相互印证和烛照的语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三种迥然不同的诠释范式:即注重"context"的社会语境范式,注重"ideology"的意识形态范式,注重"language"的知识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4.
哲人理智,文人浪漫,这是通常应有的现象。哲人若很浪漫,文人若很理性,不仅少见,而且往往与他们各自的事业不相宜。卢梭却是一个奇特的大家:不仅在哲学上见解独到、影响深远,而且又是18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浪漫气质、感性思维与理性判断、逻辑推理交错互织在他的各种思想、学说中,两个车轮的并行留下了一行奇特的辙印——有时让卢梭以惊人的预见力和洞察力发现事物的本质,有时却又使他的某些理论成为虚幻的空中楼阁。本文试从这个角度来考察一下卢梭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有理智上倾向西方而感情上留恋中国的倾向,所以卢梭对西方城市生活的批判对他们有着莫名的吸引力。知识分子的超脱与浪漫成为他们热捧卢梭的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其中,刘师培更是成为近代宣传卢梭的积极分子,他传播卢梭的思想始于《中国民约精义》。此文在当时传诵一时,通过研究发现,卢梭对人类自然状态的赞美特别符合中国文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种理想社会是以许行的"并耕"为特色的平均主义无政府社会,可见西方思想传播所受到的传统的制约。所以卢梭的学说成为刘师培式无政府主义的重要理论,在刘氏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报》学人认为,虽然卢梭的国民总意说影响了各个共和国的建设,但是美国的共和并非根源于卢梭的学说,而且法国的《人权宣言》也并不是源于卢梭的学说。也就是说,卢梭学说虽然包含许多真理,但是它并非是共和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弗雷格的逻辑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算术真理是分析真理,这种分析性是被界定为:如果一个命题可以用逻辑和定义证成,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分析的。弗雷格的逻辑主义失败了,因为他重构算术的系统有矛盾。随后逻辑学家发现:标准的二阶逻辑加上休谟原则可以推出二阶算术的公理。这一结论被称为弗雷格定理。新逻辑主义的核心论点是:休谟原则虽然不是"显定义",但是这个原则可以解释"基数""有穷数",因此休谟原则给出了一种解释抽象对象的路径。但是新逻辑主义也面临着种种的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布鲁斯对休谟原则"分析性"地位的怀疑。文章在介绍布鲁斯和新逻辑主义争论焦点的基础上,将澄清新逻辑主义在认识论上并不是要论证算术真理的"分析性"而是论证休谟原则可以解释"数",并且解释这种方法为什么优于其他公理系统的"隐定义"。  相似文献   

8.
均势论经历了从经验到思想再到理论的过程,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马基雅弗利、休谟及卢梭是均势思想发展史上的坐标。对均势思想的追根溯源有利于更完整地认识这一在国际关系领域里长盛不衰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在宗教哲学方面,他提倡"性善论"和"自然神论";在人性哲学方面,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因为人人都具有作为"天赋感情"的"良心",其知识论原则基于"良心",由感觉作为连接外物和"我"的枢纽;在政治学方面,卢梭提出自然与文明的对立,以及公民与自然人的对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二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自然人。可为当今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休谟问题主要是有关"是"与"应当"的关系、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以及价值判断的正当性、逻辑推理的有效性的问题。休谟法则是指在回答休谟问题或解释休谟问题时所得出的某种结论或某个观点。近现代法学是受"休谟问题"影响最深、引述"休谟法则"最多的领域之一,各种近现代法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学说和思想,几乎都与休谟法则有关。"休谟问题"和"休谟法则"是引导乃至决定近现代法学论战、发展和演变的主要理论动力之一。在法学研究中应该正确、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休谟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回避它;应该通过说明去化解"休谟法则",而不应该盲目地崇拜它或简单地否定它。  相似文献   

11.
自然法理论在18—19世纪的失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卢梭、黑格尔、休谟和边沁等人对自然法推理论证体系的否定;二是奥斯丁和萨维尼等人对自然法法律理论的否定;三是休谟和孔德等人对自然法理性哲学观的否定。在近代思想家批判自然法理论的过程中,不仅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巨大影响的自然法政治理论几乎被全盘否定,甚至连自然法观念本身也被一起抛弃了。  相似文献   

12.
庄子和卢梭是两位中西浪漫主义大师,他们的浪漫主义自然观都是以人的异化为主,要求恢复人的自然本性,但二者之间又有各自的不同.庄子以"道"为核心,要求返回到自然的本真状态;而卢梭则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但他认为文明的缺陷是要靠更高的文明来克服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契约理论是近代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关于国家起源及政府构建的系统理论阐述。在众多社会契约理论中,其中以霍布斯与卢梭之思想最为突出,霍布斯主张通过订立契约建立强大的君主集权制国家,其思想核心为"主权在君";而卢梭则主张通过订立契约建立民主共和国,其核心思想为"主权在民"。通过将霍布斯、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放在历史长河中审视,并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契约订立原因、授权范围和主权行使方式,充分了解其优缺点,及其可行性,为现代政治生活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寻找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背后的“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自然与文明的对立,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它是一种解放和启发的思想,而不具有实践性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个层面出发,展开对其渊源和背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中,一些人在利用休谟哲学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相关,在理论上也出现了一些对休谟哲学性质的误解。因此,重读休谟的必要性一是在于现实斗争的需要,二是在于休谟研究中的某些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重读休谟,不能忽略它和现实问题的联系,但也不能因此就将其简单地还原为一个"站队"问题,仍然应该吸收休谟作为哲学家的各种优长,全面清理他在唯物唯心之争、怀疑主义立场以及道德哲学上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在散文中阐释文化内涵的时候抓住了文化人格这个关键点,而更为重要的是他选取了一批失意文人来展示文化人格,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华夏文明的精髓与核心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在散文中阐释文化内涵的时候抓住了文化人格这个关键词,而更为重要的是他选取了一批失意文人来展示文化人格,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华夏文明的精髓与核心。  相似文献   

18.
休谟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思想家。西方伦理学的有关"正义"问题的理论研究,到了休谟那里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休谟看来,正义是通过人为措施,即人类的"协议"而产生的。因此,"正义"不属于"自然之德",而属于"人为之德"。  相似文献   

19.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用很多的篇幅论述了法律,明确地表达了民主共和国必须正确处理主权与法律的关系的思想。研究卢梭的法律说,不仅能够正确地认识它的历史作用和影响,而且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庄子是公元前四世纪与前三世纪之际中国著名的哲学家、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新兴平民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东方的庄子与西方的卢梭,时间暌违有两千年之久,距离相隔有几万里之遥,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植根于不同的民族与文化,但在对待自然与文明的矛盾关系问题上,两人却可以对话。"返乎原始"与"回归自然"(Return to nature)既是他俩解决这一矛盾的答案,也是他们的契合点。本文试就这两个口号提出的社会背景、感性内容、理性实质,作些粗浅的比较分析,以期加深我们对东西方思想家关于自然与文明关系问题的思考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