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5月16日,临汾市尧都区老年大学学员剪纸艺术作品展举行。尧都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薛向阳,老年大学专职副校长牛建新,副校长魏妙珍出席活动。薛向阳向老年朋友们致以亲切问候。他表示,学员们把退休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的同时,还不忘初心发挥余热回报社会,应该为大家点赞!活动现场,剪纸班的学员们把精心制作出的一幅幅剪纸作品加工成为新奇的服饰,配合古典音乐,用模特走秀的方式将这些作品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2.
在徐州老年大学有这样一个班级:人数不多却独具特色,堪称老年大学的一朵耀眼奇葩,这就是剪纸班。剪纸是一门艺术,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俗地讲,它属于民俗,在民间世世代代流传不息,通过手中的剪刀,创作出一幅幅美好的作品,寄托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感谢老年大学提供的平台,使我们这些酷爱剪纸艺术的学员能有机会聚集在一起学习、切磋剪纸艺术,亲身参与一些民间活动。更使一些退休后的老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精彩绚丽的画面。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风景人物、历史故事、民事民俗真可谓妙趣横生、快乐无穷!  相似文献   

3.
西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省区,目前已形成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分别为世界级、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近些年来,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一直没有降温,具体到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学界的关注逐年增多,"生产性保护"模式、"博物馆保护"模式及"旅游开发保护"模式都曾在西藏"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得到实践,但这里重点讨论的是教育传承的保护模式。以西藏民族大学为视点,西藏"非遗"的教育传承存在课程种类不丰富、研究成果体量不大、校园活动单一和博物馆藏品不多等问题。对策如下:提高课程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鼓励师生参与研究和保护实践、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活动、增加博物馆"非遗"展品种类。  相似文献   

4.
杨洁 《西部素质教育》2022,(1):前插1-前插2
早在2003年,我国便启动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广泛展开,一批又一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得到抢救、保护与传承.但是非遗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文化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创新成效,因此让非遗项目走进校园,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一条可行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8,(20)
今年年初,文化部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这无疑是"非遗"保护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其中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也无疑是在保护"非遗"探索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行到高校可以修补断裂的"非遗"传承链条,在推广"非遗"的同时增加师生学习"非遗"的热情,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及强烈民族自豪感,让大学生们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主动地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引进四筒鼓舞文化学习课程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人们对四筒鼓舞的保护,为四筒鼓舞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认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为老年大学的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与要求,它为"非遗"项目的传承研究提供和培养了重要民间力量,在对"非遗"项目的传播弘扬中可发挥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端午节、京剧、中医针灸和皮影戏等2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保护现状,除需增加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投入力度之外,还应增强全社会的非遗文化保护的意识,尤其应将非遗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走进校园,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但就河南省的"非遗"保护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使河南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良性发展,应在保护工作中突出民众的文化保护主体作用,唤醒民众的文化保护自觉;转换领导机制,增强服务意识;科学认定"非遗",不要使"非遗"在保护中遭致"失味";加强"非遗"的基础教育,建设保护基地,注意培养"非遗"后备军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新的机遇。作为文化的传统基因,需要不断地传承和保护,"非遗"类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各地文化创新发展的潮流。立足于皖北美术类"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非遗"类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性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以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学剪纸     
朱本双 《教育》2012,(25):7
8月17日,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柿树坪村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堵河剪纸传承人"喻少贞正在向农村教师传授剪纸知识。为有效传承"非遗"文化,当地学校采取多项激励措施,鼓励当地教师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规模大,受教育者众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依据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从营造校园氛围、组建社团、开设"非遗"选修课程、编写适合的"非遗"教材、构建校内外"非遗"实践教学基地、加强"非遗"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拓展"非遗"教学的新空间新思维、设置"非遗"学科等多方面努力,培养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大学教育肩负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基地等载体,是充分发挥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产、研究、教学、宣传、展示的积极作用。高校非遗"传承基地"如何运用好自身资源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关系着"非遗"事业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2013,(6):9-9
正寒假中,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开展"山东聊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活动"。大学生们深入各地,学习多种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和发扬"非遗"文化。图为民间艺人郭玉洪(中)在向大学生们传授"柳林花鼓"花杆舞的基本动作。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关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这种保护形式有属地化保护、异地型保护、创新性保护、整体型保护。作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办地、"世界非遗之都",成都高度重视、切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科学处理历史与当下、文脉与承续、名录与整理、活化与固态、转型与创新的关系,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协会、进企业、进家庭、进公共服务、进城镇建设,形成了成都独具特色的非遗保护体系,形成了十二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战略的提出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结合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在非遗保护中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实行协同创新战略的具体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但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无定论。私法领域中的商标权保护方式,契合于非遗的保护与开发。以内蒙古非遗项目为例,内蒙古非遗商标注册检索数据为3046,大量被"私有化"注册和"囤积",存在偏商业化的隐患。因此,对内蒙古非遗商标的保护,要鼓励合理的商业开发,也要注意非遗传承主体利益的保护,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依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深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并将非遗文化引进课堂,构建非遗文化的教学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15,(4):68-71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同时也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就皖南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如何针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重点保护,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其"活的灵魂"的保存。  相似文献   

20.
图片新闻     
《教师》2012,(18):8-8
近日,山东博兴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展“热赶非遗大集,感受传统文化”活动.将刺绣、剪纸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图为老师在向孩子们展示刺绣工艺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