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相遇在楼梯∕我低你一级∕你高我一级∕瞬间∕有多少话语∕都未说出∕我仰头看你∕在沉默中∕探身而过∕听见对方的呼吸∕突然∕有一句话要告诉你∕回头一看∕我高你一级∕你低我一级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以人在楼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2.
<正>"怎么?于是你摧毁地球的脸∕为他刻上另外一张脸。∕怎么?于是你毫无选择∕除了火焰之径,∕和拒绝的训斥,∕当地球不再是∕一座断头台或一个上帝。∕今天我有我的语言∕我已经摧毁了我的王国,∕摧毁了我的王座,我们的宫殿和柱廊。∕同时,我在我的肺上孕育,∕在寻求中漫游,∕把我的雨滴教给海,承认它们∕我的火与香炉,∕并写下来到我唇边的∕时间。∕今天我有我的语言,∕我的国境,我的土地和擦不掉的记号,∕我有我  相似文献   

3.
<正>"纯洁、活泼、美丽,它今天∕是否将扑动狂醉的翅膀,撕破∕这被遗忘的坚湖,百霜下面∕未曾飞翔透明的冰川,在那踯躇!∕旧日的一只天鹅想起自己∕曾那样英姿勃勃,可如今无望逃走∕因为当不育的冬天带来烦恼的时候∕它还没有歌唱一心向往的天地。∕这白色的飞鸟痛苦不堪∕它否定太空而成囚犯,∕它抖动全身,却不能腾空飞起。∕它纯净的光辉指定  相似文献   

4.
紫丁香之美     
彭钢 《考试周刊》2015,(Z3):10-11
海德格尔说,诗歌的深刻性常常超过哲学思考本身。李勤老师所喜欢的惠特曼的诗歌:"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惠特曼以诗的方式揭示了教育之美的深刻哲理,超过了任  相似文献   

5.
紫丁香之美     
海德格尔说,诗歌的深刻性常常超过哲学思考本身。李勤老师所喜欢的惠特曼的诗歌:"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惠特曼以诗的方式揭示了教育之美的深刻哲理,超过了任  相似文献   

6.
<正>"推开那扇狭小坏朽的门,∕我一个人在花园里徜徉。∕早晨的阳光甜美,明亮,∕露水闪烁,把花朵滋润。∥一切如旧,仿佛时光停止:∕葡萄藤缠绕的棚架和熟悉的∕藤椅……喷泉仍喃喃低语,∕老杨树的声音也依然悲戚。∥玫瑰颤动,恍若昔日;恍若∕昔日,骄傲的百合随风摇曳;∕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故知。∥甚至,残破的薇莉达雕像∕也仍在走道尽头,消瘦的  相似文献   

7.
<正>"正午尖厉的啼哭∕群鸦倏息掠过黑暗的隐居地。∕它们的影子轻抚母鹿∕有时也闷闷不乐地栖息。∕∕唉,它们怎样地破坏了枯竭的寂静,∕一片田地沉浸于其中的寂静,∕仿佛一个女人,将沉重的忧思激起,∕偶尔又狂号哭泣。∕∕嗅吸到某处的一具腐尸,∕它们突然向着北方飞去∕犹如送葬队伍,消失∕在激荡着狂喜的空气里。"(特拉克尔《群鸦》)阅读特拉克尔的《群鸦》,我们  相似文献   

8.
读读看下面框中单词的尾音是∕d∕、∕t∕还是∕Id∕?根据发音将单词写入下边的表格。连连看将图中右栏的图标与左栏的英文表达正确地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22,(1):22-28
通过考察敦煌类书《籯金》写本《储君篇》和《诸王篇》录事与叙文的关系,对比《籯金·诸王篇》与《语对·王部》录事可见,现存《籯金》写本《储君篇》"诸王"之后的"帝子、天孙,大王风、小山桂,瑶枝、琼萼,派裔五潢,祚土、分茅,猿岩、兔苑"等事当属《诸王篇》。《籯金·诸王篇》与《语对·王部》在录事上相似性很高,这说明唐代私修类书在编纂实践中或已逐步形成一些常设部类,部类内或已逐步凝聚了一批核心事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田野调查,描写了云南安宁市八街镇汉语方言的程度副词以及其他关于程度的特殊结构表达形式,即常用副词"老实、生、之、咋是、咋那、广、高低、红黑",述补结构"A∕V完A∕V尽、A∕V了那个、A∕V伤了、A∕V+补语+完、V得了"。在述补结构中,表示现在进行时态的固定结构为"A∕V正完",表示介于二者之间的"待A∕V不A∕V",还有强调正面意义的特殊结构"老A八A"。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是日本漫画的超级fans,那么绝对没有理由会不认识他——在日本漫画界堪称大师级人物的桂正和。桂正和进入漫画界纯属偶然。当初为了购买一台属于自己的音响,他参加了漫画新人奖比赛,结果入选手冢奖。随后,桂正和在《少年跳跃》中发表了自己的作品,以《转校生》出道。1989年,桂正和开始发表一系列的短篇故事,其中包括一篇名叫《Video  相似文献   

12.
前些天,我在《金陵晚报》上看到了一篇颇有噱头的文章——《网帖疯传小学语文课本"编故事"/小学课本里,7岁爱迪生干了啥》(2011年2月22日24∕B叠)。作者以网上疯传的一篇帖子为引子,对网帖中的观点进行了简单的论证,意欲揭开语文课本"扯谎"之谜。但是这篇文章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便引用了某资深语文教研员的观点草草收尾。该调研员的观  相似文献   

13.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首先看看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怎么划分,说说你的理由。生1:念∕无与为乐者,因为念是动词,是思考的意思,后面是它带的宾语。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于戏曲中的穆桂英形象研究较少,从二十世纪中叶到现在,专门研究关于戏曲中穆桂英形象的文章只有34篇,对于戏曲中穆桂英的形象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戏曲中穆桂英形象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建 《考试周刊》2013,(3):35-35
<正>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你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与冷暖,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与崇高;你可以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进行心灵沟通;感慨高科技带来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首先吸引你的是无形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表达技能。一篇篇或长或短的文章,一本本或薄或厚的书籍,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那么,应当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桂花雨》第二课时一、研读文本,说教材教材解读:这篇课文与第三单元其他3篇课文都是"抒情"为主题的散文,主旨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浸润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各自的侧重不同。《桂花雨》注重叙事,在叙述中回忆童年的快乐,再现淡淡的乡愁。本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  相似文献   

17.
琦君是台湾著名作家、散文家,她的散文笔触细腻感人、清新自然,许多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读了《桂花雨》这篇散文,你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琦君那细雨般的思乡之情,可以闻到那浓浓的桂花雨的味道,可以品味到那童年喜摇桂花的点点喜悦。教学《桂花雨》这篇略读课文,我与学生一起在文本中穿梭,如痴如醉地享受着这场桂花雨带来的无限快乐。  相似文献   

18.
全班肃静。“同学们,现在开始抽背《桂花雨》。”该来的,还是来了。《桂花雨》这篇课文,我还没背熟!这天我早早起了床,匆匆忙忙跑进教室,拿起语文书开始磕磕巴巴地背诵:“不说香飘十里,至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经典教学篇《丑小鸭》为例,分析了其教学课堂的成功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的重头戏,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它贯穿着整个中小学语文教育。作文分值很大,比重很大,在小学语文试卷中占35/100,占35%的比重,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50∕120,占41.7%的比重,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值更是高达60∕150至70∕150,占40%至46.7%的比重,如上海、福建等地的高考作文都是7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