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文仁  颜陈 《新闻前哨》2012,(11):73-74
每年的9月,对于中日关系来说都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月份,9月3日是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18日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9月29日是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签署,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纪念日。牢记历史本是为了珍爱和平,避免历史悲剧的再次重演。但是,今年9月,在"九一八事变"81周年之际,日本却选择以"购岛"的方式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在网络和现实引发共振,极大  相似文献   

2.
此次中日争端根源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和一个正在下滑中的大国之间的碰撞,双方均难让步。既然事端由日本挑起,中国所要做的就是冷静有力应对2012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81周年纪念日,中国各地警报长鸣,含义深刻。同一天,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抵京,开始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此前17日,他临时安排转道日本访问,媒体普遍认为该决定主要缘于后者此前上演的"购岛闹剧"。法新社报道称,帕内塔在与日本高层举行会晤后敦促各方在争议岛屿引发的争端中"保持冷静和克制"。美联社则分  相似文献   

3.
魏鹏 《兰台世界》2017,(7):90-92
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日本军国主义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扩大侵华步伐,本文拟对这一过程进行阐述,以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发展过程。从而说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不是偶然事件,是日本侵略者预谋策划后实施的。更加充分论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同时也是日本发动世界性侵略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学界一般习惯性更看重对政治、军事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政策的研究。而实质上,九一八事变前的日本在中国东北早期移民活动及移民本身都成为日本关东军发动和扩大事变的重要社会基础。日本移民在助力九一八事变的发动之后,对九一八事变的扩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有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头上。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这里专门介绍张学良晚年对此问题的说法。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 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的命  相似文献   

6.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没收沙俄的电话设施,自1906年起改为民用设施,并收买原由沙俄经营的营口电话局,全部开放营业。中国政府为了与日本争夺辽宁电话业务经营,创办了奉天电话局。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最早在大连地区建立东亚最早的自动电话局,随后将其电话业务推广到奉天、抚顺等城市,与中国政府的电话经营业务形成了竞争。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辽宁的电话经营业务被日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所控制。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1周年,中日建交40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武装进攻。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日两国正式建交。然而,时至今日,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因为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措施,导致两国关系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计划,这次事变是以日本自导自演的柳条湖事件为开始,对中国整个东北进行军事占领,开始了在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残酷殖民统治。这次事变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对中国人民造成巨大伤害,尤其是东北人民,家不成家,国不成国,完全沦为日本的奴隶。随着时间推移,九一八事变使东北民众的心理产生了一连串的变化,发掘这些变化与东北抗日的联系,可以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87周年。笔者以沈阳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沈阳县公署档案为基础,通过对档案史实的深入研究,揭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侵犯中国主权——在奉天等地非法设置警察的侵略史实,以使人们认清日本侵略本性。  相似文献   

1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之后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使日本走向覆亡的开端.历史的车轮已滚过整整八十个春秋,我们不会忘记八十年前的沉痛教训.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并非偶然,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历史背景下,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不断膨胀的一种必然结果.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上执行了不抵抗政策,对东北沦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试图从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前所作的军事准备及当时历史背景等方面简要论述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省档案局(馆)是我国重要档案保管基地之一,馆藏档案142万卷册,馆藏量位居全国省级档案馆之首。档案是历史的记忆,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达半个世纪,由此形成了大量侵华档案,这些档案重点记录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史实,为落实"14年抗战"观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一、九一八事变档案还原日本侵华罪行(一)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而国民党政府却大肆叫嚣“攘外必先安内”,继续围攻革命根据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掩盖其出卖民族利益的用心,国民党政府向国际联盟提出了“主持公道,制止侵略”的请求。国际联盟本来就是帝国主义控制的工具,国民党政府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此,拖了半年多,直到1932年5月间,国际联盟才派了一个以英国李顿爵士为首的调查团来华。调查团的主要成员还有:德国代表希尼博、意大利代表马柯迪、日本代表吉田、中国代表顾维钧。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在辽宁地区迅速建立起维持其统治的警察机构与警察队伍,通过警察机构与警察队伍这一暴力工具,牢牢地抓住了日本当局通过九一八事变所攫取的军事"成果",并将其统治由军事化转变为"行政化"。  相似文献   

14.
《兰台世界》2016,(Z2):44-45
<正>8月25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九一八事变85周年、中国人民正义审判日本战犯60周年,由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主办的"九一八事变85周年暨九一八事变历史背景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洛阳理工大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黑龙江省社科院、吉林省社科院、辽宁省社科院、中共广州  相似文献   

15.
吴兰 《北京档案》2005,(7):40-41
1931年9月18日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在短时间内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独占殖民地.  相似文献   

16.
顾维钧作为民国著名的职业外交家,其一生参与了中国诸多重要外交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的外交努力可谓是他承担的最艰苦的任务。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并同时攻打沈阳城及东北铁路沿线各重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实际上,在九一八事变前,顾维钧就密切注视日本在东北的阴谋活动。认为日本军事当局可能会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他提醒张学良的秘书长王树翰等人要充分注意来自日本的报道,关东军在日本军部的指示和教唆下,可能会采取激烈的行动,可能要成为严重事件。张学良闻讯后派专机接顾维钧到北平面谈,…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分有两派,一派主张抵抗,一派主张投降.冯玉祥是抵抗派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8.
王健 《兰台世界》2016,(24):110-112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通过直接在辽阳开办金融机构企图控制辽阳乃至中国东北的金融业,以达到控制中国东北的经济命脉的目的。通过九一八事变,日本直接军事占领中国东北,并扶持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政府建立"中央银行",并推行严格的伪金融政策,以达到日本实际控制中国东北金融的目的,榨取中国东北人民的血汗,为其侵略战争提供经济支援。  相似文献   

19.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事变之后的4个月零18天的时间里,东北三省全境沦入敌手。日本入侵不仅破坏了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而且还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创。一、九一八事变前东北三省经济地位东北三省的面积占全中国面积的1/12,约320.27万方里。其中辽宁省的面积约为  相似文献   

20.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的关东军更加猖狂,屠杀我爱国志士,奴役我人民,掠夺我财富,蚕食我领土.在这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同日军展开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当年发生在辽宁清原县七道河子的伏击战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