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一批孩子开始了小学生活,然而家长们为孩子上小学的准备,从半年甚至孩子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了,家长们坚信,要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必经之途。尽管取消"择校"已呐喊了多年,但现实中,为了抢占心目中的起跑优势地位,家长们仍然费尽心机、各显神通9月3日早8点,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方微博发布路况:全路网严重拥堵,交通指数8.5,平均速度:20.9公里/小时。其中:二环内严重拥堵,二环至四环间严重拥堵,四环至五环间中度拥堵。  相似文献   

2.
名刊要览     
不要养育过度 美国的家长中,过度的培养教育案例屡见不鲜。如今一股新的革命潮流正在兴起,其目的便是要扭转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投资。“养育孩子要简单”“给孩子自由”,虽然这场革命的名字很多,但传递的信息都是一样的:过度关注孩子有害无益,真想要孩子未来能成功,那就要学会什么时候放手。  相似文献   

3.
如果地方政府不依法履行投入和均衡责任,按照《义务教育法》,是应该追究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的又到"幼升小""小升初"的季节,各地围绕择校,又传出各种新闻。比如,某地一所小学发现,前来报名的一个孩子户籍的门牌号原来是一个公厕。这是择校乱象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条子生"、择校费、"占坑班",可以说,为了让孩子能进更好的学校,家长们使出十八般武艺,  相似文献   

4.
闫学 《新闻世界》2007,(6):10-10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未来。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子女的教育总是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成为了家庭运转的轴心。如何能让子女从"花朵"顺利成长为"栋梁之材",是每一位家长都在苦苦探求的问题。本刊特选编几则和传统教育模式稍显"另类"的故事,希望能对读者在探求子女成长的方法上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未来。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子女的教育总是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成为了家庭运转的轴心。如何能让子女从"花朵"顺利成长为"栋梁之材",是每一位家长都在苦苦探求的问题。本刊特选编几则和传统教育模式稍显"另类"的故事,希望能对读者在探求子女成长的方法上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未来。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子女的教育总是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成为了家庭运转的轴心。如何能让子女从"花朵"顺利成长为"栋梁之材",是每一位家长都在苦苦探求的问题。本刊特选编几则和传统教育模式稍显"另类"的故事,希望能对读者在探求子女成长的方法上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5月15日下午,《三湘都市报》热线96258得到读者报料,长沙城北清水塘二小前有很多家长排队。摄影记者李丹迅速赶到现场,得知由于该小学16日新生报名,家长们担心自己孩子报不上这所名校,纷纷提前一天前来排队。到达现场,李丹从各种角度进行拍摄,并采访几位家长。傍晚时分,同城其它媒体记者完成采访,纷纷赶回单位发稿。此时,李丹看到前来排队报名的家长仍在陆陆续  相似文献   

8.
正"早教影响一生",没有孩子之前,李新听到这句话非常不屑;但当双胞胎女儿快一岁时,这名80后"辣妈"却成了它的"忠实拥护者"。"有孩子的家庭,大多都躲不过早教的诱惑,女儿只学了拼音和音乐两个早教班,我们单位有的同事给孩子报了四五个班呢。"李新说,什么都能变成早教,能禁得住诱惑不掏钱的没有几个。记者调查发现,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让上早教班成为一种"时尚",家长追捧和巨额暴利使早教这一产业急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家长被"个性化服务""优质师资""美  相似文献   

9.
封面反馈     
@宁波福来:现在的小学生家长常要扮演多重角色:老师、学生、陪读,一个都不能少。@纯真愤中:与家长急于让孩子"成龙成风"的功利心相比,小学应该更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少儿图书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在整个图书市场中一枝独秀,在国内外书业市场不尽人意的大环境下,在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冲击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少儿图书出版却能够独善其身,自然也引来各界人士的关注.其实这个现象产生的背景,我们都明白,在任何经济环境下,再污浊的阴霾都遮盖不了一张张充满阳光的稚嫩笑脸和这背后一双双满含期待的眼睛,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自然舍得为孩子投资,而现在的孩子们自小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在众多"不合理"的要求对比下,买书学知识也自然成为家长们大力支持的举动,于是,少儿图书出版领域成为出版业的最有吸引力的蛋糕,由此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涉足.  相似文献   

11.
正又是一年高考季,伴随而来的是2017高考英语退出、语文数学分值加重、大学将要学什么而考什么。高考这一变化,让当年因为外语不好而折戟或牵绊于大学曲折路的前考生们唏嘘不已。教育的改革是人们乐意看到的,教育的重要性被显性化也是每一位家长老师乐见的,毕竟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不容小视的未来。于中国,为孩子未来的投资,中国家长从未手软过。因为孩子的未来,某时代表的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幸福的属向。  相似文献   

12.
<正>为期三天的福建少儿频道"六一"欢乐亲子汇暨国际孕婴童展会,5月30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展会以"关爱孕婴,呵护未来"为主题,专门为小朋友和爸爸妈妈精心策划。展会为孩子和家长准备了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和亲子互动游戏,棒棒TV主持家族的哥哥姐姐们也在现场与小朋友玩游戏、过六一。在展会现场,福建少儿频道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与家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11,(10):62-63
2011年春,中国年轻父母们被"虎妈"的家教"战歌"点中了穴位。这些七零八零"辣妈"们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新生力量,他们既希望子女不再重蹈自己的束缚童年,同时又想方设法添加确保孩子"成功"的保险。在竞争与压力中生长的他们,用比他们父辈更多的科学理念,赤脚在炭火上进行着育儿"试验",也面临着更多的现实困惑。  相似文献   

14.
"教育大盘"正成为楼市中追逐的热点。在开发商的口中,购房可以与上学、上名校画上等号。然而,孩子在真正跨人名校门槛的路上,却陷阱重重"绑定北京小学学籍""赢在起跑线""享九年全程精英教育"。5月份开始,又一个小学入学报名季临近,北京等地的楼盘又展开一轮"楼盘+名校"的广告攻势。据《中国新闻周刊》的调查,上述教育楼盘热的背后,一边是开发商对教育大盘趋之若鹜,另一边,不少原本购买了名校楼盘的家长们,却因学校不能按时开学、加盟分校被剥离等诸多原因与开发商产生纠纷,甚至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03,(16):57-59
患了孤独症,孩子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而面对社会,孤独症患的家庭体会到的却是另一种滋味的孤独。尽管家长们正在团结起来自救,但很多事情仅靠家长和民间机构是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16.
徐熊 《新闻三昧》2000,(1):46-47
因特网上色情泛滥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裸体像满天飞,作爱的镜头竟然上网,而诱人性烂交的广告也堂而皇之地出台。《时代》杂志1999年9月份就曾忧心忡忡地问:做父母的人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子女在看些什么?你们知道孩子们正在被拉入因特网上的色情陷阱吗?其实,广大父母们何尝不在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形形状状的黄色妖物腐蚀。英国“安能伯格公共政策中心”1999年5月发表的一项调查报告说,经常上网的美国家长,大部分对因特网网络对他们子女的影响感到忧虑,但是他们也认为因特网网络已经成为一项必须的教育工具。联邦传播委员  相似文献   

17.
父母,先别慌     
孙云晓先生的最新力作《孩子,别慌》针对"童年恐慌"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不仅让广大读者们有机会认识到当代青少年身上所负担的沉重压力,而且还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让孩子不恐慌,父母首先莫慌张。孩子会放大父母的焦虑形成"童年恐慌"。正如孙云晓先生在书中所言,许多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孩子"不能上重点小学就不能上重点中学,不能上重点中学就不能上重点大学,以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了好奇心,就没有了科学精神,这个国家的未来将是很悲哀的。"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孩子们发现科学的乐趣,从而产生对科学、以及科学精神的向往"腾——"一架小飞机腾空而起,瞬间扶摇直上,稍微停顿了一下,便扬起身子,开始逆风而上,在空中翱翔。一个中等个头、大脑袋的"眼镜男"带着一群孩子跟在飞机后面奔跑,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喜的叫声。这是一架自制的电动飞机模型,功能却不简单,上面绑了发射器、电源、摄像头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常州市觅渡桥小学有一位家长是有十几年教龄的中学教师,但他却用棍棒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十多年,这触动了我们的思绪:中国有着3亿多儿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但许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却存在着宽严失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1):47-53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352个中学生家庭中的704位亲代、子代的问卷调查和33对学生及其家长的深度访谈,呈现了手机媒介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图景:在第一道"数字代沟"("接入沟")上,中学生与家长并无显著的代际差异;在第二道"数字代沟"("使用沟")上,亲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代际差异,这种差异不受居住地和家长职业、收入的影响,却受到亲子双方的年龄、性别、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孩子学校属性因素的影响。"数字代沟"引发的"文化反哺"现象,却不受亲子双方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孩子学校属性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因素的影响,成为中学生家庭的一种普遍存在,由此引发家庭权力关系从单向权威向双向权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