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玄花 《兰台世界》2012,(28):90-91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后金建立以后,明朝迅速将战略重心转移到辽东,与辽东接壤的朝鲜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明朝适时调整对朝鲜政策,以争取朝鲜的支持,对后金形成包围之势.  相似文献   

2.
明代辽东档案,"明信牌档"①记载,明朝统治者,滥施刑罪,轻罪重判,以"不应事"等罪,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广东籍人谪寓辽东充当军丁。他们在重冰积雪的北国大地,与当地兄弟民族,携手并肩,披荆斩棘,辛勤劳动,用汗水、泪水,乃至系以性命为代价,开发东北,保卫疆土,促进民族融合,对祖国东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明代辽东边墙是我国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西起山海关,东抵鸭绿江,长达千余里.它不仅是汉民族同兄弟民族聚居区的划分线,而且还是一种具有防御性的建筑工程.探究明代辽东边墙的性质,对于了解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经营、各族人民共同开发辽河流域的生产斗争、东北少数民族的兴起及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玉娟 《兰台世界》2007,(3S):68-69
明代辽东边墙是我国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西起山海关,东抵鸭绿江,长达千余里。它不仅是汉民族同兄弟民族聚居区的划分线,而且还是一种具有防御性的建筑工程。探究明代辽东边墙的性质,对于了解明朝存东北地区的经营、各族人民共同开发辽河流域的生产斗争、东北少数民族的兴起及发展有一定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高志超 《兰台世界》2012,(12):23-24
山东是明末最重要的饷辽物资供给地.山东至辽东的饷辽物资海陆交通网,是明朝辽东官民的重要的生命线.考察明末山东饷辽物资运输路线,对了解明末清初环渤海地区,特别是山东与辽东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里蓉 《中国档案》2007,(7):67-69
在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明代辽东残档中,有大量明朝政府与女真族在辽东马市进行互市贸易的记录。何谓辽东马市?辽东马市又为努尔哈赤崛起提供了怎样的机缘?让我们揭开明代辽东残档的神秘面纱,一起去明代“逛逛”辽东马市。  相似文献   

7.
《满文老档》是用满文编修的档册。记载了清初有关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外交乃至宫廷生活、民情、风俗、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和八旗兵制,夺取了明朝的辽东地方,统一了东北地区,进而率军破明北部边界进入内地,在山东、河北境内与明兵作战,骚扰京师周围各城镇屯堡,以  相似文献   

8.
一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白,原籍徽州,迁高邮,后籍辽东(今辽宁辽阳)。父吴襄,官至总兵、都督同知、中军府都督。吴三桂以武举出身“承父荫,初授都督指挥”。官至副将、总兵。他是明代宁远卫名将,辽东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祖大寿的外甥,当时人曾说“第明国京师,倚祖大寿为保障。”因此明朝十分重视以祖家为中心的辽东军事集团。崇  相似文献   

9.
夏敏慧  肖勤 《兰台世界》2012,(36):115-116
明朝经历外敌入侵、民族冲突、边疆战乱,客观上为武术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外在条件,特别是在抗倭斗争中,明朝武术得以融合发展。文章对明朝武术发展社会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抗倭斗争中武术发展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边墙"与"六甸"是明朝为巩固辽东边防,防御女真南下,沿边修筑的边墙,谓之辽东"边墙";"六甸"是在宽甸县境内修建的六座驻兵城堡,始称新奠、宽奠、大奠、永奠、长奠、社奠,后世称为赫甸、宽甸、坦甸、永甸、长甸、苏甸"六甸".  相似文献   

11.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即派人招抚辽阳行省等处军民,于一三七五年(洪武八年)在今辽阳市老城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下设定辽等二十五卫。一四○三年(永乐元年),又派人到黑龙江流域,进行招抚。于一四○九年(永乐七年),在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即今蒂尔)地方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努尔干都司”),相当于省一级的政权机关,其下设三百八十四卫。忽鲁爱卫就是其中的一个。是次于都指挥使司的地方军政机构,设有指挥使、指挥同知、卫镇抚等官。  相似文献   

12.
《毛大将军海上情形》与中日两国的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文龙是明季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在明朝与后金努尔哈赤政权的战争中,作为明朝的一员将领,占据辽东海面上皮岛等一群海岛,对后金袭击骚扰,牵制了努尔哈赤的向南进攻。但与此同时,毛文龙强横专断,遇事往往不受明朝官员控驭,而且面对后金政权进行的招降活动,也曾与之信使往来,予以周旋。现存的历史记载以及近世学者的论著中,对毛文龙抨击者有之,肯定者亦有之,然而有关毛文龙历史活动的资料却相当匮乏。于是,原书已佚而存于日本的抄本《毛大将军海上情形》一书,就引起历史学者的关注。一 《毛大将军海上情形》的原抄本,今存于…  相似文献   

13.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后,就着手接替元朝在东北的统治,先后建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都司下设立卫、所。卫是次于都司的地方军政机构,所是比卫低一级。仅图们江两岸地区明朝就设立9个卫。明政权在图们江两岸地区设卫,是隶属奴儿干都司属下的军政合一的地方政权机构,并对其进行有效辖治:各卫官吏任命、升赏都有由明朝决定;各卫必须按时纳贡赋;各卫必须听从明王朝政令等。因此隶属于卫管理图们江两岸地区是明代疆土。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披露了国外某些人言及的所谓图们江两岸地区中国从来就“没有设立自己的机构”、“进行辖治”、“间岛为韩国之领土”的妄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镇西堡西烽火台、边墙的发掘,明确了其形制、结构和具体的规格尺寸,为了解、研究明代辽东长城河套段的构筑方法和走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明代辽东长城在铁岭境内全长约220余公里,大致呈∩形走向,其间有卫、所等驻军城5座;所辖边堡18座;关隘4座;调查发现了沿边、腹里烽燧254个;还有驿站、递运所等配套设施。并由此构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在维护明代东北疆域的安宁、沟通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雁 《兰台世界》2012,(25):25-26
明朝立国后,尤其注重北方防务,在辽东形成了以军镇为主体的城镇模式,在辽河以东的主要城镇有开原城、铁岭城、沈阳城、辽阳城、海州城、盖州城、复州城、金州城等,在辽河以西主要有广宁城、义州城、锦州城、右屯卫、宁远城、前屯城等。经过明清战争,辽宁城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明清战争对辽宁城镇的损毁从后金对明宣战到入关的二十余年间,从战场波及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邢艺譞 《档案》2017,(9):39-43
洮州历来为军事和交通要冲,明朝政府在洮州施行"神道设教"、建制卫所、土流官参治、移民实边、奖励军屯、将功臣纳入国家祭祀等一系列经略之策,从而巩固了国家统治。同时,在明朝建立初期、各方亟待稳固之时,经由这些措施实际上完成了国家权力下渗到基层的政治过程,并对地方社会的风俗信仰的重塑、乃至现今整个河湟地区的民族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朝的治边理念,大致可总结为"守在四夷"与"以夷治夷"两条最主要的观念。这使得有明一代的治边理念,都体现出以防守为核心的保守性特征。明朝对边疆的控制力非常薄弱,仅满足于设置机构、册封当地民族首领并保持朝贡关系,其前期和中后期的疆域大小有很大差异,从而使得其疆域范围模糊不清。尽管明朝未能恢复元朝的疆域,但明朝基本占据了秦代所奠定的中原王朝统一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因此仍然应当以统一政权而非分裂时期予以看待。  相似文献   

18.
背景资料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二十五岁时,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先人遗甲起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五十八岁时在赫图阿拉城(即兴京)建立了女真少数民族政权--大金(史称后金).六十岁时正式开始向明朝宣战.短短八九年间,明朝在辽东辽西的军事重镇大批落入后金军队之手.  相似文献   

19.
杨芷郁 《兰台世界》2013,(24):18-19
据文献记载,清代辽东共设置书院18所,书院的资金来源、生员规模、书院建筑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清代辽东书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辽东文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明代辽东残档选编》比较具体、详细地记录了明代辽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名族关系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明史特别是辽东地区历史和清初历史的重要材料。虽然很多是残件,或首尾不全,或中间残缺,但都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