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与叙事都以语词为基本构成元素出现于文学文本。本文基于《圣经》话语权威性,从叙事时空、叙事体式、叙事情节等方面探究《圣经》庄严叙事的建构以及《圣经》权威话语与庄严叙事形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花腔》文本呈现的语词修辞、叙事修辞、历史修辞三个层面的话语分析,阐释作者如何实现对意识形态话语的解构、对个性修辞话语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肖平 《现代传播》2003,(5):73-76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真实是纪录片叙事原则之一。本文从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真实方面来考察《阴阳》和《夏天》两部电视作品。《阴阳》的叙事结构是展示完整的事件和事实 ,《夏天》的叙事结构则是改造并重建材料现场 ,栏目的影响方式是以蒙太奇为基础的叙事方式 ;《夏天》叙事结构体现出的是非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而《阴阳》的叙事结构则充分体现了纪录片语言的叙事原则。  相似文献   

4.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档精神品牌栏目,它开辟了典型报道的全新叙事模式。即以仪式化的形式贴近受众、以悲情叙事的策略建构话语。这使得《感动中国》迅速成为时下中国树立道德标杆,实现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传播效果上看,《感动中国》对受众并未形成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处于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  相似文献   

5.
李彤 《东南传播》2021,(11):68-7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建党之际,《1921》《革命者》《红船》等讲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影片相继上映,并取得不俗成绩,部分电影甚至实现了"破圈"传播效应.本文研究试图从正在热映的建党百年红色电影《革命者》出发,对其叙事模式、人物塑造、视听语言方面进行详尽剖析.试图梳理出近两年红色电影在人物塑造和史诗叙事等层面呈现出的异质性,这也是未来中国红色电影的创作规律和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6.
《金刚川》是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第一部影片。基于新的外交格局考量,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四十年间仅仅有6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上映。2020年《金刚川》的上映,标志着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迎来了新的创作高潮。影片在继承经典抗美援朝战争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也在积极适应、探索和建构与当代战争片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叙事美学风格。《金刚川》从叙事到内容多层突破,对新型主流电影叙事进行了新的发展。本文将用热拉尔·热奈特关于叙事话语的理论着重分析《金刚川》的叙事时间、叙事语式和叙事语态。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以电影《地久天长》为蓝本,从身体叙事学理论入手,深度挖掘该片中身体叙事中的隐喻表达与创伤记忆、身体叙事中的情感化审美阐释和身体叙事中的生存哲学三个维度的文本逻辑,极尽勾勒了中国平民史诗的生活图谱和记忆景观,并最终呈现出电影作者王小帅对时代悲情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意旨。  相似文献   

8.
林筠  陈小芬 《东南传播》2012,(10):69-71
"电视新闻杂志"己是我国电视媒体主流新闻栏目的重要形态之一,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从2003年推出以来,在经历了长时间探索后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而且成熟的栏目体系。本文以叙事理论和相关的新闻传播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节目,从叙事题材、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技巧等方面对《新闻周刊》进行分析。以期本研究能在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研究,提升节目可视性方面提供新办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红河州彝族创世史诗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不应被局限于文化的角度去剖析其价值与作用。从档案学的角度出发,概括与分析红河州彝族创世史诗的档案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彝族创世史诗档案文化,为红河州彝族创世史诗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史诗化风格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作品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叙事策略.史诗化风格电视剧所特有的长篇历史编年体的宏大叙事结构,及其宏观的全局展示与微观的生活细节刻画相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相统一、当代视野与历史视野相融合的叙事方式,对建构史诗化风格电视剧所特有的雄浑博大、崇高壮美的审美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双生花"叙事模式由于其叙事视点的丰富性、叙事语境的多重性在电影叙事模式上是一大创新,我国运用"双生"元素进行电影叙事最早可追溯到民国电影《姊妹花》.文章从叙事视点、叙事语境和叙事空间对《姊妹花》镜头中的"双生"叙事及其影像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民国早期电影中丰富的镜头语言,对当代电影仍然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镜头是电影叙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使用长镜头是一种加强影片叙事的方法。影片《寄生虫》通过高度戏剧化的叙事手法、精彩的视听语言,向观众揭露了现存的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等社会问题,影片中的长镜头对于作品的叙事有着重要的功用,为电影在细节上助力。本文以《寄生虫》为案例,结合案例浅析长镜头对该片在叙事真实性、叙事主题、叙事时空、叙事氛围四个方面起到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3.
林翔 《新闻世界》2014,(8):28-29
电视节目包含了大量叙事元素,《我是歌手》以参赛者为中心,他们是故事的叙述者,围绕参赛者整台节目完成一次流畅的叙事。本文将电视娱乐节目看作叙事文本,从叙事学视角浅析《我是歌手》节目叙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吴健 《东南传播》2016,(9):24-27
青春电影《我的少女时代》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群高中生恋爱和反抗教导主任不公的故事。与近些年其他的青春电影"祭奠青春"的主题不同,《我的少女时代》延续青春的反抗与追求梦想,结局是开放式的大团圆。本文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角色和叙事情节四个方面来分析《我的少女时代》的反抗与梦想。  相似文献   

15.
严歌苓说自己起码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对此还有一点自信。在我看来,这与其归功于严歌苓善于经营故事,不如归功于她的文学叙述。严歌苓有着精准而不拖沓又十分多变的文学叙述。在她的作品里,最经常性的叙事不是大叙事,也不是小叙事,而是大叙事与小叙事共溶的一种新的叙事,这是她作品的主体。无论是《少女小渔》里移民大格局与小渔个人日常遭际的相互融合,还是《天浴》里上山下乡运动大背景与文秀和老金感情和生活的碰撞之间的相互容纳,严歌苓首先让人记住的必然是巨大的历史语境,和在这语境之中发生的大叙事,所谓民族、国家、种族、性别、阶级等等,严歌苓的关注点每每显示出追求史诗的冲动。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决定着纪录片的传播效果。《舌尖上的中国》以板块化的叙事结构、碎片化的叙事策略、故事化的叙事方法和灵活的叙事技巧,成就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也给纪录片创作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孟超 《新闻世界》2010,(6):64-65
电视节目叙事化是当今中国电视业务的一大趋势。本文借助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今日说法》的文本,探讨了叙述者、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等叙事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芝颖 《今传媒》2020,(4):116-117
《影》延续了张艺谋擅长的古装、宫廷题材,在极致的东方美学包装之下讲述了一个具有西方内核的戏剧性故事,既满足了中国观众的深层民族心理,又契合了西方观众的期待视野。本文以《影》为例,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结构三方面,分析《影》对于中国文化书写的自我命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9.
陈长松  song 《新闻界》2008,(1):113-115
本文从视频片段、字幕、画外音等方面探讨了《百家讲坛》的视像化叙事,指出《百家讲坛》的视像化叙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凯 《新闻界》2008,(5):123-124
本文从叙事内容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今日说法》栏目的叙事特点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