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近代画坛上,吴昌硕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他是清末海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篆刻、绘画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吴昌硕的作品常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他的书法以石鼓文为特色,而篆刻则自成风格。虽然吴昌硕在四十岁左右才开始拜名师学画,然而由于其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再加上对前人绘画的深刻理解,吴昌硕将金石入画,摸索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成为一代绘画大师。近代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绘画创作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书法和绘画本是两个不同的门类,虽然有书画同源之说,但在其各自的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常见在国画上使用书法题诗题款,但将书法变成画,或将画变成书法便不多见了。漫画虽然形式多样,但将书法与绘画“嫁接”、“融合”,这种形式也是不多见的。近年来,我看到一些书法同漫画结合,即“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作品。有人说是漫画,有人说不是漫画。我觉得,这些作品既有书法与绘画的艺术性、观赏性,又有漫画的幽默性、思想性、趣味性,它们具有漫画的性质,应该说也是一种漫画。  相似文献   

3.
吴昌硕是晚清最重要的艺术大师之一,素有诗、书、画、印四绝的美誉.尽管他四十岁左右才开始学习绘画,但在绘画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得益于他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因此研究吴昌硕篆刻与绘画的联系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4.
唐媛  余毅 《兰台世界》2015,(3):125-126
金农擅长诗文、书法、绘画、刻印,并且独创了"漆书",在金农的绘画中融入了金石味的书法笔意。尤其是其醇厚、高逸的绘画风格通过"以书为画"和"涉笔即古"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自宋代始,中国古代绘画中月的形象并不少见。然从传世的画作来看,画中还时常出现"倒影月",这个现象常被人们忽略。值得研究的是,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古画仅表现倒影中的月这一物象,极少表现全景倒影。本文将传世绘画作品作为研究文本,将画中"倒影月"显现的文化源头分为三类,即"倒影月"的文哲"互文"(包括抒情文学、老庄哲学以及叙事文学中的拼贴作用)、佛教传统(尤其是禅宗文化对"倒影月"的特殊诠释)、观月节庆民俗(上元、中元和中秋节等);最后着重阐述了宋代后的经典女性图像母题"掬水月在手"乃是由文学与民俗人类学(即唐代士人诗歌与古代女性的月崇拜)的融合演变而成。同时,笔者以一例最早的西方"倒影月"画为案例,作了中西画中"倒影月"呈现方式的比较,点明了"倒影月"在画中显现的共同内涵即为映月抒情。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艺术传统,不管是绘画、书法,还是诗文的创作,大都主张形神兼备,神完气足,传神写照。形似与神似的关系,简单说来,形似是艺术表现的基础,神似是艺术表现的高级境界。严羽《沧浪诗话》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刘大(?)《论文偶记》说:“神者,文家之宝。文章最要气盛,然无神以主之,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也。”苏东坡有几句著名的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谢榛也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诗无神气,犹绘日月而无光彩。”(《四溟诗话》卷二)足见古代的文论家,在论画与论诗文中,都很重视神似。  相似文献   

7.
唐代题画诗是诗与画的融合,是诗与画爱情的结晶,它主要表现在诗对画中的意境、韵味以及用笔用墨等绘画技法的阐发,从大的方面来说唐代题画诗中诗与画的关系是以诗释画,并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并对后世诗画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伟信 《兰台世界》2015,(6):155-156
薛稷最擅长画鹤,以画鹤著称,被后世称为"唐初四家"之一。书法方面,薛稷吸收了儒家精神,将字的"形"和"神"结合得非常适宜。同时,在绘画方面,他追求一种完美和谐的美,把艺术再现和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王秀珂 《今传媒》2020,(2):141-143
古代中国文人画家地位的提升是建立在晚唐书画评论家、以张彦远为代表的书画评论家、美术史家以"画史""画记""画评"等方式,对画家尤其是非职业性代表画家地位的辨解评判支持之上的。通过对绘画社会政教、伦理等价值的强调以及与书法、士族文人的联系性,来提升中国画家在社会结构中的话语权,也促使宋代以后以士族读书人为代表的"文人画"与作为职业身份的"匠画"在精神和意义上进行了分离,从而形成中国绘画特有的"文人"画家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诗与漫画     
诗同漫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联系最密切的一种形式要算“诗画配”了。一首诗,配上一幅漫画,给人一种新的感受。 漫画、“诗画配”的形式的产生可能是受了国画或绘图小说的影响。从中国画的发展看,最先成熟起来的是人物画,唐代达到了高峰。唐、五代至宋,花鸟画日趋兴盛。到了明、清时代,打破了单一的绘画形式,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我们现在看到,在画上题上一首诗或一句诗,已经是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的作品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特别是其兰、竹作品,享誉中外。他的绘画作品有着形神兼备、笔墨精微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其绘画作品有着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是一种由自然美向艺术美的升华过程。  相似文献   

12.
闫卓 《兰台世界》2014,(2):66-67
宋朝绘画艺术发展达到历史顶峰,少不了宋朝皇帝宋徽宗作出的贡献.绘画上,徽宗主张强调身形并举,提倡诗、书、画、印四结合,影响了北宋乃至南宋在花鸟山水画上的重要改革.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我国第一个创建美术教育机构的朝代,而且还是由宋徽宗亲自教学。美术创作中,宋徽宗创造了画、诗、书、印四者相结合的绘画表现形式,将我国美术由造型艺术逐渐向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转变。  相似文献   

14.
陈霞 《兰台世界》2014,(7):114-115
宋代是我国第一个创建美术教育机构的朝代,而且还是由宋徽宗亲自教学。美术创作中,宋徽宗创造了画、诗、书、印四者相结合的绘画表现形式,将我国美术由造型艺术逐渐向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转变。  相似文献   

15.
唐代张彦远说:“颐恺之……画人尝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奔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曾经几年不画眼睛。有人问他不画眼睛的原因,他回答说:“四肢丑俊本无关于要害,人物的生动逼真,恰好在眼睛上。”东晋画家颐恺之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轰动当时,影响后代。他提出的重要绘画理论,如“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等,对中国  相似文献   

16.
以书入画,画中有书,出生在牡丹之乡的李进学把花中之王的千姿万态融入进书画的精绝道义之中,恣肆浪漫,境界全新。李进学先生是当代书画大家,在书、画两个领域内均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他以书法为根基,成就了绘画,是最典型而突出的传统型书画家,  相似文献   

17.
宋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个高峰。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曾指出,"华夏民族之艺术,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叙事画的题材包罗万象,世俗化生活气息明显,道德伦理教化功能突出,同时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地域特征。可以说是宋画研究的另一个"富矿"。近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徐习文的《宋代叙事画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一书,从中国叙事画的宏观大背景出发展开研究,定格于宋代叙事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上,文人画家占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从苏轼开始,文人画正式树立旗帜,文人画家们尚意轻形的审美倾向和注重气韵修养的审美实践为中国绘画注入了鲜明活力.苏轼明确地提出绘画的审美观不追求形似,提倡神似,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浅析"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苏轼绘画审美观:1.北宋画坛与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出现2."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的阐释3.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绘画的影响4.总结  相似文献   

19.
李丽 《新闻爱好者》2010,(8):136-136
写意是我国传统美学体系中所独有的理论原则,它最先是从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论述中提出的,后来戏曲也移植它,并把戏曲、绘画、书法等艺术界定为写意艺术。从表象上看,写意与写实是相悖离的。  相似文献   

20.
一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对诗和画有不同的标准。 我们先看一下绘画: 众所周知,在中国绘画史上,唐以前是人物画居于画苑之首,而宋以后,山水画则脱颖而出,蔚成大观,无论宗教画、社会画还是人物画都无法与之匹敌。山水画向有南北二宗之说,南北二宗双峰对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