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本书作者与63岁的土家族织锦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刘代娥展开了一场对话之旅:从刘代娥对家乡的热爱、对西兰卡普的认识,到她的学艺、从艺历程;从她掌握的土家织锦的织造技艺、复原的百余幅珍贵的传统织锦图案,到她所理解的西兰卡普的人文精神;从她的人生感悟以及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到对土家织锦传承以及未来发展的担忧与期盼。作者通过这些内容,展现出武陵山区西水流域土家族人世代相传的原生态织锦文化全貌。  相似文献   

2.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历史悠久;是土家族人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发明出来的织造物,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土家族祭祀、婚嫁等重大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信物或神物。文章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访谈,从土家织锦技艺的工艺流程、特征、传承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对土家织锦的传承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鄂西土家织锦文化传承人口述档案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土家织锦传承人不断流失,使土家织锦这门古老而珍贵的民间工艺逐渐濒危,因此,为鄂西土家织锦文化传承人建立口述档案刻不容缓。本文就织锦文化传承人口述档案的采集、建立、整理、存档过程进行研究,以期使土家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珍品--西兰卡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兰卡普系土家语,即土花铺盖,又称岗巾.分开来说,"西兰"之意为铺盖,"卡普"之意为花,一般的称谓在"花铺盖"上冠以"土"字,无疑的是对这项工艺美术所包涵的丰富的土家族民族特点的一种概括.  相似文献   

5.
人杰地灵的湖南,生活着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等50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不仅创造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也为湖南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少数民族档案,记录了祖辈人生产生活的历史轨迹,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下面就土家族、苗族、瑶族、白族四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的档案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民俗最能反映土家族历史的“生活相”,是记录土家族发展、演进历史的最重要符号.在长期的岁月流变中,土家族民俗在不断变异,但民俗传播过程中的误读是土家族民俗传播中更为突出的信息失真现象,不利于外界准确认识土家族民俗.本文以“改土归流”和土司“初夜权”为例,阐释了这种误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杨蓓 《兰台世界》2015,(9):147-148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土家族服饰也随着土家社会制度的更迭产生演变,土家族服饰在面对其他强势文化的渗透与碰撞中,在服饰的款式、服装的面料质地以及制作、使用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祎 《兰台世界》2017,(16):59-62
当前档案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集中在基础管理层面,国家对非遗档案还没有出台统一的管理标准,传统档案研究和管理工作对这部分档案都少有涉猎,或不够深入和全面,因而这作为一个新兴课题,对于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存在着较大的探讨空间。本文就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信息采集、建档过程等具体技术性保障措施进行探讨,通过建档构建档案学保护模式,为非遗建档工作的开展提供系统性的研究方法,以期使土家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1 访谈意义 土家族挑花是土家妇女世代相传的一种优秀传统女红技艺,其图案繁复多样,内涵丰富,反映了该民族的图腾信仰与风土民俗,对探寻土家族传统文化基因具有重要价值.但在社会转型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土家族挑花面临被替代、失传和消失的危机,图书馆理应担当起传承与研究此项技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民族的智慧结晶。田华咏自197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民族医药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成绩斐然,为民族医药尤其是土家医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以口述访谈形式记录了田华咏结缘民族医药、发掘土家医药、潜心研究四十载的经历、学术成果和采辑土家医药口述史料的经验,旨在帮助更多读者了解老一辈民族医药研究专家的事迹,引起图书馆学界对民族医药口述历史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向鑫  周漫 《新闻前哨》2005,(8):29-29
获得2004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永不消逝的撒尔嗬》,在15分钟的新闻中,笔者以“进山——遇一土家族老大娘去世众多乡亲为她跳撒尔嗬守灵——采访——出山”为主线,向听众展示了这一藏于深山的神秘的土家习俗。在清江流域流传了3000多年的土家人悼亡歌舞“撒尔嗬”,可以说是个千古之谜,也是最具土家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过去不为人知。作为一名生长在土家苗寨而且常驻恩施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土家族作家,陈川的创作不仅立足于民族的土壤,描绘真实的土家风情风貌;更以一个思考者的身份,关注土家人的生存处境,审视土家人的生命形态;而且,小说叙事话语新鲜独特,富有渝东南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区土家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完整地再现了土家族发展轨迹,弥补了正史的不足。文章调查研究了土家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的种类、价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对其加以传承与抢救,阐述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区土家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完整地再现了土家族发展轨迹,弥补了正史的不足。文章调查研究了土家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的种类、价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对其加以传承与抢救,阐述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景爱霞  王文兵 《兰台世界》2017,(12):124-126
碑刻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生活的特点和历史变迁。笔者以明清时期100例土家族人物碑刻为例,研究了土家族人物碑刻的特点,历史价值以及保存的方法。希望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1995,(2)
勤耕不辍的苗家土记者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川、黔、湘、鄂四省边区新闻界的同行们,一提起西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的吴胜延同志,无人不称赞。在边区的报刊杂志、在全国各级报刊上,他那《土家苗寨梯田美》、《大地的诗行》、《大地旋律》、《木叶情歌》、...  相似文献   

17.
"茅古斯"是土家族语的译音,意即穿草衣的古人.它从近似戏曲写意、虚拟、假定技术手法,表演土家祖先渔猎、农耕、生活等内容,既具有舞蹈的雏形,又具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揉交织,形成浑然一体的祭祀性舞蹈.据专家们认定,这种表演是原始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改土归流”.“流”字顺着清江走.带出了“毕兹卡“的民风民俗.江面上也漂浮着美丽的西兰卡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民俗文物,但破坏严重,急需建立一座民族民俗博物馆来加以保护和抢救。 三峡地区在历史上有巴、蜀、楚、秦等多个民族在此生息繁衍,现今有汉、土家、回、侗、苗、畲、壮、蒙古、白等30多个民族在这里生活,并形成了一定的民族聚居之地。其中,有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湖北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排名第七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山区,共有2个土家族自治州,24个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族历史文化传统悠久,但由于诸多原因,其民族文化传承目前面临危机与挑战。本文密切关注这个问题,选择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展开调研,以石柱县为分析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