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雅斯贝斯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界定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阶段,轴心时代的辉煌成就是两千多年来人类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以“轴心时代”理论审视档案学的发展历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标志性的、经典的、影响深远的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人物对所处时代的档案学发展起到了一种定位与定型之作用,并对后世不同文化传统与发展背景的档案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这一时期堪称档案学史上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所取得的成果与成就正是档案学后半个世纪乃至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并根植有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基因,指引着档案学未来发展历程中后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把档案学放到一个历史过程中去研究其沿革与发展,是建设与发展档案学理论的重要途径。回顾我国档案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档案学理论研究界对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萌芽阶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档案学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大力倡导档案学创新的时候,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的档案学。  相似文献   

3.
我国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历史可上溯数千年,档案学思想在这期间孕育发展.本文从我国古代档案学思想的发展背景入手,探讨了档案学思想发展的概况、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萌芽时期外国档案、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活动的发展历程予以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从中分析总结出这一时期外国档案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档案学思想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萌芽时期外国档案、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活动的发展历程予以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从中分析总结出这一时期外国档案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档案学思想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根健 《兰台世界》2005,(7):106-107
严格地说档案学不是哪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历史积累和发展的结果,中国早期的档案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档案文献编纂方面为主的理论和方法之中,“六经”中的《尚书》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典型的档案文献汇编。虽然我国档案学发展历史的研究基础薄弱,前期成果少,从事专门研究的学者、学术成果亦少,但从发展中国档案学学科建设出发,研究档案学的发展史很有必要。(一)研究中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档案学学科的产生过程、形成原因以及产生的必然,对于发展现代档案学和指导档案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认真回顾我国五十年来档案学理论建设的历程,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档案学建设是十分有意义的。应该说我国的档案学理论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基本上适应了我国档案工作实践的需要,但从世界档案学理论的角度看还存在些问题。笔者以为我们在新世纪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大理论创新力度,全面推动我国档案学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档案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档案史料编纂共同体、行政档案学共同体和历史档案学共同体、实用经验档案学共同体、"小档案学"共同体和"大档案学"共同体五个阶段,本文对这五个阶段进行分别论证并提出档案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意义,有利于掌握学术脉络和档案学发展历程,旨在丰富我国的档案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树立国家全面档案观——纪念曾三同志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宝康教授最近讲过:“曾三的功劳一方面是文书档案工作和文书档案学的发展,一半是创建和发展我国的科技档案事业。”这是对曾三发展我国档案事业最简短、最概括的评价。曾三对我国的档案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尤其从创建和发展科技档案事业上讲,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曾三的努力下我国科技档案工作从无到有,而且取得了重大发展,对我国正在起飞的科学研究、生产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从档案学的发展来说,提出了国家全面档案思想的观念,它相对单一的普通档案思想而言,自然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档案》1999,(2)
王荣声、王玉声在1998年第6期《山西档案》撰文指出: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对纠正大跃进时期“写档案”的偏向,以及廓清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种种误解,起了极具成效的积极作用。它最初提出的真正内涵是“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具有合理的思想内核和正确的理论认识价值,在我国档案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实践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围绕这一理论所展开的关于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理论的一系列研究探讨,对奠定新中国的档案学理论基础,培养和造就档案专业人才,建设与发展我国档案事业,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