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启超在戊戌维新时期为配合变法救国提出了一套较有系统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本文拟从教学目的、内容和师范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维新教育思想。 一 培养维新人才,是戊戌时期粱启超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他把人才的培养视为变法的根本,“变法之本,在育人才”,梁启超这里所指的人才,绝非指受过一般教育的人才,而是指通中西、能担当救亡图存重任的“大人君子”。“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呜呼,是有所望于大人君子者矣!” 梁启超在戊戌时期所持的人才教育观有以下成因:首先与他的英雄史观有密切的联系。梁启超认为历史是英雄的历史,“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于无历史”。而一般群众,不过是随英雄人物“之风潮而转移奔走趋附者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9,(3):95-98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冯桂芬在教育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在"采西学"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设立新式学校、改革教学内容、变科举、广取士等一系列教育变革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体西用,经世致用"的特征,对洋务教育、维新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开创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军人物. 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梁启超曾不断介绍和传播西方体育理念,积极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现代化,是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梁启超的体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体育思想以"新民"为终极目标;主张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缺一不可;提倡军国民主教育,推崇"尚武"精神;注重女子教育和平等体育.梁启超的体育思想,不仅是当时救济积贫积弱之中国的"良药",对今天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仍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出身于封建地主知识分子家庭。幼年受封建主义的传统教育,并应过科举,中了举人,十八岁后,开始接触西学,并经同学陈千秋的介绍,拜康有为为师,思想上深受康有为的影响。1894年随康有为入京会试并帮助康有为从事各种维新活动,如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等,他是康有为的主要助手,历史上并称为康梁,是戊戌维新变法的主要领导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可说是一位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杰出政冶活动家  相似文献   

5.
郭嵩焘上承“经世”,中主“洋务”,下启“维新”,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外交家。崎岖坎坷、风云变幻的人生,造就了他针砭时弊、拯救国家的政治思想,反对科举、倡导新学的教育思想和审时度势、主和避战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由笃信科举的传统儒生变为倡废科举的维新健将,游历欧美后,又做恢复科举的惊世之论,在西学的濡染下,"科举观"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而每一次转变都打上了深深地时代与个人烙印,揭示了他对科举制度存与废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代维新运动的杰出代表梁启超,不仅是一位思想家和宣传家,而且是一位启蒙教育家。他早年致力于教育改革的理论宣传,通过废科举、兴学校、办学会、创报刊等活动,开启民智,以培养近代中国所急需的维新变法之才。他晚年退出政界后,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问,一方面著书立说,研究各种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在大学讲坛上的讲学与演讲,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同时,总结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随着西学思想的传入,近代的婴幼儿教育思想呈现出新的内容,本文将从传教士的婴幼儿教育思想,维新变法之后教育家对封建传统婴幼儿教育的建议,康有为、梁启超的婴幼儿教育思想,清末新政至辛亥革命前婴幼儿教育思想等四个方向对中国近代婴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做以阐释。  相似文献   

9.
近代婴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随着西学思想的传入、近代的婴幼儿教育思想呈现出新的内容,本文将从传教士的婴幼儿教育思想,维新变法之后教育家对封建传统婴幼儿教育的建议,康有为、梁启超的婴幼儿教育思想,清末新政至辛亥革命前缨幼儿教育思想等四个方向对中国近代婴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做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一、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中国第一所具有部分近代高等教育内容的学校“京师大学堂” ,是维新变法的产物。 1 9世纪末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把中国衰弱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教育不良、学术落后 ,主张废八股 ,变科举 ,改试策论 ,设学堂 ,派人出国留学等。在“百日维新”期间 ,光绪皇帝采纳改良派的建议 ,筹办京师大学堂。 1 898年 7月 ,光绪皇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的同时 ,任命孙家鼐为学堂的管学大臣。由梁启超“略取日本学规 ,参与本国情形”代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并于 1 2月正式开学上课。这是中国第一所正式以“大学”为称的…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维新派与立宪派代表人物。地方自治思想是其民权与宪政思想的重要组成之一。维新变法前后,梁启超在宣传与实践地方自治思想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地方自治组织的创立与建设,如南学会、湖南保卫局、政闻社。他对地方自治的肯定与推动,在当下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对中国社会思想贡献最大的一点是输入了资产阶级民权论,并以之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君权至尊思想,为中国社会播下了民主思想的种子。接触了近代文明的真谛,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梁启超作为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员健将,文章风靡全国,人人争相传颁,其最为脍炙人口、最具征服人心的力量的文字正是他对封建君权的批判,对民权思想的颂杨。与其他维新人士相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变法运动,同时也是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变法期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是当时影响最深远、销售量最大的一种刊物。梁启超曾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行销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而梁启超在《时务报》连续刊载的“变法通议”更是其中影响最大一文。为此,梁启超得到“舆论界天之骄子”之美名。他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启迪民智方面功绩也确实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在卷帙浩繁的《饮冰室合集》中,我们发现梁启超对于教育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多有其独到之见,他主张变科举、废八股,改革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提倡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热情地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广泛宣传介绍到中国,为我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创建在认识、理  相似文献   

15.
维新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意识到国家的贫富强弱与国民整体文明素质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他主张实施恢复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承认人的价值,培养具有独立自由思想、权利与义务思想、进取冒险精神和尚武精神的新民教育。同时,梁启超也认识到了女子教育的重要价值。他通过确定女子教育的宗旨、女子教育的作用和提出女子教育的办学章程等途径,来完成对女子教育的建构,进而使其新民教育思想更加完善。梁启超的新民教育理论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近代维新运动的英勇斗士和卓越宣传家,他在19世纪末的《请变通科举折》中,率先提出“智农工商”的思想;1917年,他是由黄炎培发起创建中华职教社的重要参与者;1922年,应中华职教社举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邀请,他以《敬业与乐业》为题发表演说,把所提倡的趣味主义教育应用于职业教育以发展人的个性。这一历史过程从晚清到民国,从“戊戌变法”到“五四”以后,从近代实业教育到现代职业教育.跨越了几个时代.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早期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以孙中山、章太炎、蔡元培为主要代表人物。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教育思想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矛盾,有着不同的历史特点,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维新”,即希望在中国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著名代表。他最早比较系统地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理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介绍给中国人,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1897年10月他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通过该报进行维新宣传,直至1898年9月百日维新后报纸停刊,前后将近一年时间。这一时期,严复对报纸倾注了大量心血,使之与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南北呼应,成为北方宣传变法维新的主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9.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梁启超以“新民”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为目的,以近代报刊为推行历史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近代观念传达给国人,以期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这种历史教育思想孕育着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雏形,顺应了中国社会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要求。虽然它还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显示了很高的社会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学术界批判改良主义渐进论的影响,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中对梁启超教育思想的评价与他对中国近代教育开创性的杰出贡献是极不相称的。本文从下述几个方面阐明梁启超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主要贡献:成功地推动废除八股;倡导成立各类学校;首先提供近代学制的蓝本;首倡教育当定宗旨;系统设计了近代学校管理制度;编译近代教材;首创近代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及成就,家庭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