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大纲,提高素质──“三算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其教学法的指导陈朴1986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珠算协会三算教学研究会台作,组成教材编写组.在杭州与黑龙江实验的基础上,修改与编写出了一套“三算结合”(即:小学教学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将口算、笔算、珠...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我省六年制小学推广“三算结合”教学的需要,经省教委批准,由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了一套《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供我省实行“三算”教学实验的班级使用。这套实验教材是以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为依据,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总结多年来“三算结合”教学实验的经验而编写的。对“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将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低年级进行“三算结合”实验,使用的是统编教材,实验的内容是:以口算为基础,笔算为主体,珠算为工具。具体做法是: 1.吃透教材,打牢基础,稳步前进 我们以通编教材为依托,以中央教科所出版的实验教材为借签,以外地实验材料作参考,以可行性论证为前提,一步一步地展开实验。一年级三算教学同步进行,务求扎实过关;二、三年级由于过去未学珠算,必须进行珠算基本功补课,在大练基本功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首先要求学生从指法练习开始,通过一到九的全盘练、定数连加等形式,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算盘这一工具,然后进行一位数加减练习,要求学生掌握直加、直减、满五加、破五  相似文献   

4.
“三算结合教学法”,是“以口算为基础,笔算为主体,珠算为工具”,将口算、笔算、珠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在教学中能得到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最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方法。我国的“三算结合教学”,最早始于1955年。到1958年,江西宜春县的一些同志正式提出了这种教法,并在该县几所小学认真地进行了实验,但不久便因故中断。1969年,上海市崇明县的部分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又进行了三算结合教学法的实验,并取得较  相似文献   

5.
遵照毛主席关于“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和“教材要彻底改革,有的首先删繁就简”的教导,我们学习上海、杭州等地的先进经验,从去年四月中旬起实行笔算、珠算、口算“三算结合”的教学试验.“三算结合”教学是小学算术教学的重大改革,有些同志对此认识不足,怀疑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是否能够学珠算,还担心学了珠算会加重学生负担;有的同志则怕改革不成功,落得“三算”皆空,误了学生,责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小学于1955年秋开始,将口算、笔算、珠算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称为“三算结合”。这项改革实验,经历了时断时续、大起大落、坎坷不平的发展过程。自1980年以后,才走上稳步发展的正常轨道。现将此项教改的实验概况、初步成效、预测与展望等方面,向读者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三算结合”教学强调珠算、笔算、口算“三算”之间的相互促进。“三算结合”教学实验最初虽然只是一种关于珠算教学的探索,但它引起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一、“三算结合”教学的特征“三算结合”教学,是从一年级起,将口算、珠算、笔算三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其特点是:一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到小学三年级,创造性地把“珠算”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瑰宝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既为...  相似文献   

9.
“三算”结合教学是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规模较大的重要实验项目之一。这项改革实验的特点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把算盘引进课堂,把口算、笔算、珠算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简称“三算”结合教学。“三算”结合教学以口算为基础,笔算为主体和重点,珠算为辅助工具。把算盘做为直观教具和学具,充分发挥算盘形象、具体、档位清楚,珠动数出,儿童喜爱等教育功能作用,使儿童手脑并用,练、思结合,把抽象的数字运算具体化。算盘对  相似文献   

10.
由我国教师和教研人员首创的“三算结合”(即:将笔算、口算与珠算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新教学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和重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项改革实验的科学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比较高。现就实验概况,基本特点和主要成效,作一简要介绍。一、实验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珠算式心算”,常被人与“三算结合”混为一谈,认为“珠算式心算”就是“三算结合”教学。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它们之间存有一定的联系,如“珠算式心算”是在“三算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都注意发挥算盘的教育功能等。但它们毕竟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与“三算”结合的教学唐福秋“三算”结合教学,是指从小学一年级起,引进珠算,以口算为基础,珠算为工具,笔算为重点,把口算、珠算、笔算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互为工具,互相利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里多媒...  相似文献   

13.
动静结合扩张容量启迪思维张曼同志一节数学课的纪实与评析鲁晓千这是一节珠算式脑算的实验课,教学内容是张梦鸿主编的《珠算式脑算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三册第74—77页。教学目的: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千位和万位的概念。通过看、想、拨、读和写的练习,熟练地掌握万...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实验证明,口算、珠算、笔算“三算”相结合的教学法,正是克服“满堂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疲劳、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我校于1987年秋从一年级起(在一个班)进行“三算”结合教学实验,首轮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班学生思维灵活,反应敏捷,计算能力强,口算准,珠算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三算结合”脱颖而出,七十年代风糜全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一度低落,八十年代初重新恢复试验,很快推行到全国各地。1980的起,部分学校在“三算结合”实验的基础上,强化珠算图像,进行珠算式心算教学实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所谓珠算式心算,简单地说,就是在头脑里打算盘。由于一个人珠算的进步,算盘可以达到内化的程度,即将数变成算珠浮现在脑中进行计算。一个好的  相似文献   

16.
“三算结合”教学进入了“无声世界”上海崇明县珠算协会三算教研组前言小学数学实行口算、笔算、珠算“三算结合”教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在崇明乃至全国各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也得到了国家教委的肯定。同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算”结合课堂教学结构之我见肇东市五站镇和平小学校宋振拴“三算”结合教学由于引进了珠算的学习、练习和运用,逐步建立了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结构将三种算法结合起来,有利于克服呆板的注入式教学的弊端,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一、...  相似文献   

18.
与原通用教材比较,本单元教材改动较多。把珠算同笔算的加、减法间插安排;改变原来用口诀教珠算的方法;中间插编了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这样编排,使珠算的算理、算法同口算、笔算的算理、算法统一起来,以口算为基础,三算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做,可以发挥珠算具体直观的优势,计算过程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形成比较清晰的数位概念,便于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也容易看清“满十进一”和“退一作十”等计算过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较多:①珠算进位破五的加法;②  相似文献   

19.
三算结合即: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就把算盘请进课堂,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进行口算、笔算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珠算的教学,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三算结合”教改实验中,我们发现珠算具有特殊的启发智力的功能。珠算的启智功能,自始至终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对珠算启智功能的认识,在改革中不断深化。实验使教师们逐步理解: 其一、儿童智力活动的实质,是来源于外部的物质活动或者物质模型的操作活动,智力活动是物质操作活动的反映。珠算的操作,把数的概念、数量关系(加、减、乘、  相似文献   

20.
珠算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瑰宝。在我国基 础教育中,珠算历来是必学科目。在当前,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虽然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正日益得到广泛运用,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仍然作出了学习珠算加、减法的规定,且强调“注意加强练习”。因此,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依据大纲,对珠算教学进行了进一步更新改革,使珠算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并较原统编教材作了如下一些改革:①在原来删去珠算除法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又删去了珠算乘法。②将原三年级学习珠算加减法,提前到二年级下学期全部学完。③变原来的加减法分开编排为加、减混合编排。④摒弃了原来用口诀教的方法,采用了以“口”促“珠”,以“珠”促“笔”,三算结合,相得益彰的做法。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