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0,(2):146-150
1950年,中国科学院接管原中央研究院在南京的科研单位,先后成立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社会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地理研究所、土壤研究所等单位.1969年撤销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1978年11月,经批准建立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作为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设立的研究所历经变迁,现中国科学院在南京地区有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天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2,(2):165-166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究研所(简称西北水保所)的前身是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建于1954年,是中国科学院在原西北植物站和黄土试验站的基础上组建的一个多学科的水土保持综合研究机构。1958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该所筹建西安植物园和开办西北生物土壤学院。1958年5月院通知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1964年国务院批准,该所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1965年该所专业机构调整后,将其植物分类研究室和农业研究室远缘杂交研究工作和部分科技人员划归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西安植物园交由西北分院直接领导。1970年该所下放陕西省,由宝鸡市、省水电局和省  相似文献   

3.
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1):45-46,78
1 首席科学家曹志洪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国际土壤学联合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席 ,全球土壤修复研究网络亚洲中心主任 ,韩国农业部农业科学院外籍学术顾问 ,《国际农业物理》编委 ,Pedosphere主编。 194 1年出生于浙江余姚。 196 4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 1979— 1982年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 ;1988—1989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196 4— 1978年主要从事碳铵长效肥研究 ;1982—1989年从事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土壤的改良培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 ;1990年至今主要开展土…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是第6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土壤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oils,IYS)"。为配合国际及国家层面"国际土壤年在中国"的相关安排,让全社会了解和深刻认识土壤在我国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基本生态系统功能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以《中国科学院院刊》为传播平台,于2015年7月11—12日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5.
《资源科学》2005,27(5):F0003-F0003
席承藩,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土壤地理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1939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同年人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1947年赴美留学,1949年获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一直在中科院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一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物简介:"韩勇,1982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4年出任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主要从事N素在土壤中迁移过程的研究,物质循环计算机模型建立,原位监测系统及遥测遥控系统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国  相似文献   

7.
杨洁  游小叶 《科学中国人》2006,(10):106-107
杨林章1958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198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土壤学家、生态学家熊毅、徐琪研究员,1984年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1993年获得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土壤所副所长兼农业生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团体任职:中国土壤学会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理事,江苏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物简介:“韩勇,1982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4年出任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主要从事N素在土壤中迁移过程的研究,物质循环计算机模型建立,原位监测系统及遥测遥控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9):F0004-F0004
周健民,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中国土壤学会名誉理事长、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土壤质量变化、控释肥料的创制、设施农业相关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施肥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显著进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主编中英文专著或论文集8部。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甘霖正带领中国团队,参与一份全球科学家联合开展的“全球土壤数字制图计划”。  相似文献   

11.
土壤圈物质循环实验室(LMCP)建立于1987年8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第二批开放实验室之一。研究方向主要是土壤-植物系统中物质运动的过程和机理及其宏观效应,为农林牧业的发展和改善环境生态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下设6个分支实验室:土壤碳、氮循环实验室;土壤金属元素迁移转化实验室;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循环实验室;土壤胶体界面物质传递实验室;根圈物质迁移转化实验室;土壤演化与退化实验室。1987年11月,正式宣布对国内外开放,并于1990年11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对本实验室三年工作的评审,在学术评议和管理评议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好评。现就三年来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走过的路程作一简短的回顾,并就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选择谈一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2.
一漫漫水保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为适应新中国根治黄河的需要,由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提议,中国科学院在陕西杨陵成立了她在西北地区的第一个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研究所1954年筹建,1956年正式成立;195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李庆逵主编的《中国红壤》一书,于198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一次印刷后已销售一空,1985年6月已再版发行。红壤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是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它广布于长江以南14个省(区),面积约20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2%。红壤地区热量充足,雨泽充沛。10℃以上的积温可达4500-8500℃,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炎热、多雨为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红壤上的生物物质循环旺盛,季雨林下残落物量可达 1500斤/亩·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基金》2008,(1):17-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2年组织并设立了重大项目“对我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和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联合主持,经过4年的努力,于2007年9月通过了结题验证。  相似文献   

15.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举 《资源科学》1998,20(7):24-31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定量地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开垦利用为水田、旱地、桔园、马尾松、湿地松、杉树、天然林、枫香、牧草、荒草、竹丛林等多种土地利用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位观测,建立了千烟洲土壤信息系统(QYZSIS)和土壤变化数据库,方面而有效地进行了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定量评价、监测和制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研究区C、N等养分含量以及降雨、林冠透雨、树干流、径流和淋溶引起的元素输入和输出。提出了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I)的概念,并且依据土壤RSQI的变化值△RSIQ较好地研究和评价了研究区土壤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6):441-443,477
1 项目顾问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理事。 195 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 ,196 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0— 1982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联合会 (ICSU)副主席。长期从事农业自然资源及区域综合开发方面的考察研究 ,在土壤地理和自然资源综合研究领域成绩显著。 2 0世纪 70— 90年代主持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7.
正学会概况中国土壤学会是土壤科技工作者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接受业务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挂靠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945年12月25日,中国土壤学会在重庆北碚成立;1951年6月25日  相似文献   

18.
黄如行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17-219,237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成立于 195 4年。建所 4 8年来 ,积极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在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 ,为国家林业和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满足国家需求的同时 ,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 ,在国际应用生态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2 0 0 1年 7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 ,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试点行列。1 历史贡献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由东北林业研究所筹备处、东北土壤研究所筹备处和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农产化学研究室土壤微生物部分合并组成 ,…  相似文献   

19.
陈清硕 《软科学》1989,(2):71-72
<正> 传统的土壤硬科学以土壤实体为研究对象,把自己的活动安排在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微生物等学科单元里,不断追求本专业学科的逻辑和测定技术的完善,结果使学科彼此进一步分离,知识的专门化和割裂在增加,从而使得传统的土壤硬科学研究难以为社会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现代系统论思潮影响下,土壤软科学应运而生。土壤软科学是一类部门软科学,它以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以人为中心的土壤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5):645-645
<正>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土壤生态研究组肖海峰等人利用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通过对其群落的鉴定和一系列的生态指数的计算,比较和评估了纳板河流域、勐仑植物园等几个位点的不同橡胶种植模式下长期种植(15—20年)后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线虫成熟度指数表征了橡胶种植导致土壤质量不同程度的退化,一些高c-p值的稀有线虫在单一橡胶种植模式中的丧失为保护地下生物多样性敲响了警钟。鉴于土壤线虫在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