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正向功能,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既直接体现了高校的精神和风采,对高校德育而言,更能收到文化熏陶和教育渗透的重要功效,这是开拓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纪春 《文教资料》2013,(27):89-90
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入手,总结并提出了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意识形态,是兴国之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针和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发挥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可或缺的两个支点,将二者协同起来,发挥育人塑魂的合力作用,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其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创新功能、传播功能、育人功能而可以较好地弥补依靠课堂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具体从教育环境、教育心理以及教育方法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模式上具有契合性.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考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艺术类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为例,提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马锋 《甘肃教育》2011,(7):27-27
校园文化是无形的德育课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全面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它是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增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措施,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特殊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姚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0):110-112
高校校园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与主要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领功能、熏陶功能和凝聚功能,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政治教育功能,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响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弘扬民族文化与气节的有效途径.建设校园文化主要从培育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建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开展寓教于乐的寝室文化和营造内紧外松的网络文化等方面展开,实现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渠道,它承载着文化育人的功能.伴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青年已成为成人高校的生源主体.文章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成人高校学生的群体特征,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社团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成人高校人才培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校育人环境发生的变化,认识和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发展,最终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新升格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以贺州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为个案,对新升格院校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实现途径作五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营造和开发高职校园文化对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发挥高职校园文化的功能,遵循育人环境营造与开发的原则,采取有效策略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推动高职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德单元是从道德系统中抽象出来的最小单位,它暂时舍弃了其它因素的联系,因而只剩下独立的基本涵义。德性是主体化为个体品质的道德单元。在个体品质中的价值取向系统的作用下,主体化的道德单元表现出确定的价值向性。既要培养基本的道德单元,又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系统,这就是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dominance of intuitive thinking in moral judging and deciding for the role of moral reasoning in moral education. I argue that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of moral intuitions is lacking. We cannot determine when we can trust our intuitive moral judgements. Deliberate and critical reasoning is needed, but it cannot replace intuitive thinking. Following Robin Hogarth, I argue that intuitive judgements can be improved. The expertise model for moral development, proposed by Hubert and Stuart Dreyfus, not only teaches us how we acquire intuitive moral judgements, it also shows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intuitive thinking and deliberate reasoning. Analysing the expertise model in more detail, I show that it cannot do justice to the importance of reasoning skills. Reasoning skills are needed because we expect people to be able to argue for their standpoints. I conclude that moral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aim at improving intuitive moral judgements, but also at acquiring reasoning skills.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绑架和道德评价不容易区分的原因是它们的相同点容易辩明,即它们都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指导意义;它们的不同点不容易辩明,即它们所依据的道德标准不一样,道德绑架所依据的标准高于道德评价所依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t is argued that R.W. Beardsmore's account of moral reasoning provides the most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of moral behaviour and this is supported by an examination of his main criticisms of R.M. Hare and Philippa Foot. The chief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of Beardsmore's account of moral development i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ough educators cannot be uncommitted on fundamental moral issues, they can, nevertheless, ensure that rational procedures are followed. A committed teacher is not, therefore, necessarily a moral indoctrinator. In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rguments for neutrality rest on mistaken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morality and that, without a background of established and accepted values moral education cannot even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5.
缺乏权利保障的道德本身是不道德的,缺乏道德权利的道德教育本身也是不道德的。为适应当代中国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应该引进传统道德文化中缺乏的道德权利观念,致力于建构一种以尊重个体的道德权利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依据对我校学生的全面调查,在充分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当前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道德理念与道德行为存在较大反差,理论教学与道德实践相互脱节。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道德是个体的内在需要,是指向自我的生存,更是自我自由与自律的确证。道德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转变德育观念,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当与学生建立对话交流关系,增强课堂的现实感与生活感,  相似文献   

19.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冷漠,即责任推拒和道德麻木,表面上看只是对责任的否定,实际上则是对人性的否定,带有非常严重的人性和社会后果.道德冷漠在现代社会有一套完备的生产机制,包括精细分工对道德的钝化、现代组织的去道德化、电子媒介对苦难的饱和性暴露等.教育不能冷漠,应该通过将学校建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受教育者的媒介与网络批判意识、远距离道德的建构等多种方式抵御道德冷漠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孔争和 《培训与研究》2001,18(3):48-52,40
本文主要阐述道德需要的含义、动力、功能、层次性特征,弄清这些问题对道德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