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亲隐"和"谏亲"是孔子孝道思想中的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为子之道中都需要运用,但是如何运用得恰当却是一个大难题。曾子和孟子分别各自吸收并学习了孔子的孝道思想中的一方面,并将其深化与改进。  相似文献   

2.
张寰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65-68,60
"修己安人"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论述孔子的"安人"思想,试图从孔子提出的具体行政措施——"安人"之文和这一措施所蕴涵的孔子的社会哲学及管理思想——"安人"之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孔子"安人"思想的施行所需的社会条件和对"上知"之人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论语》中处处体现孔子的这种经济思想。孔子从"仁"的角度出发提出"藏富于民"的思想来告诫统治阶级富民与治国之间的关系。"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同时孔子也把"仁"的思想贯彻到经济思想的这一领域即"藏富于民"、"节用而爱人"等。通过这些简单而朴素的经济思想的背后解读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学热”是当前新文化建设中的一种新思潮。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回到孔子”和“发展孔子”的原则:一是要认真地学习,反复地对照,还孔子思想的本来的面目,全面地理解孔子对有关问题的论述;二是要用历史观点来看待孔子这一历史人物;三是要用孔子的深刻思想为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这更是发展孔子所应进行的创造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仁、智、勇"三达德是其思想的重要方面,而这三达德中又蕴涵着权变意识。孔子一向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办事灵活不教条,不死板,不究死理,不固执,不拘泥,随机应变;他的这种权变意识处处渗透在"仁、智、勇"三达德重要思想当中。孔子权变意识与三达德之间的关系,如能得到深入研究,孔子的基本思想便可以得到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权变意识与"仁、智、勇"之间的关系,作一个浅显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孔子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仁、智、勇"三达德是其思想的重要方面,而这三达德中又蕴涵着权变意识。孔子一向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办事灵活不教条,不死板,不究死理,不固执,不拘泥,随机应变;他的这种权变意识处处渗透在"仁、智、勇"三达德重要思想当中。孔子权变意识与三达德之间的关系,如能得到深入研究,孔子的基本思想便可以得到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权变意识与"仁、智、勇"之间的关系,作一个浅显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自"因材施教"的思想被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以来,历朝历代教育者都相当重视。当前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实施"因材施教"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8.
"德"对孔子启发很大,他在"德"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仁",但是孔子所提出的"仁"并不是孔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在《论语》中,孔子还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圣人"形象。在以往的孔子思想研究中很少涉及到圣和德,而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上。本文主要论述"德"对孔子思想的启示以及《论语》中仁和圣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在孔子学说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争论很热烈,那就是在孔子思想中“仁”与“礼”哪个是他的思想核心,居更重要的地位?这在孔子研究中是一个根本问题,它直接关系着对孔子和他的学说应如何评价的问题。这里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其理论作为我国思想文化的正统,两千年来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生活。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以其博大的思想内涵形成我国思想文化的另一主流,并且与孔子思想相互对立相互统一。这两种思想各有利弊。而在这两种思想观照下的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取舍,已然成为一个微妙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孔子谈人性,仅一句话,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①如何理解这一句话,历来分歧颇大。但笔者认为,以往关于孔子人性思想的讨论至少有两大缺陷。其一,停留于静态的文本层面考察,未能从历史的角度来探寻孔子人性论与孔子以前人性观念之间的思想渊源关系。这使得我们对孔子人性内涵的理解有空穴来风之感。其二,只依孔子之“仁去理解孔子的人性论,而未能从“礼”去理解孔子的人性论。这使我们无法从结构层次上完整地把握孔子人性论的内涵。本文则将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孔子性论同以往人性观念的思想渊源关系;从仁和礼相结合的关系层面来…  相似文献   

12.
杨广收  周平 《现代语文》2006,(11):89-89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吉行的记录,共20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是人们了解儒家化的重要资料。作为“四书”之一,它又是儒家教育的主要教科书。建国前,《论语》都是以整本书的形式进入教育领域的;或被列入精读书目,或被列入略读书目;建国后,《论语》是以选的形式进入语教科书的。这就会产生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选和选多少的问题:二是对选如何安排的问艇。  相似文献   

13.
孔子聚徒授业,长期执掌杏坛,其教育理念是"仁且智"。"仁"和"智"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仁"为"智"提供了方向,"智"为"仁"提供了理论上的担保与支撑。在孔子看来,人要"成人"必须做到"仁"、"智"的统一。同时,孔子在如何实现"仁且智"的教育理念上也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撑。这些在今天看来,仍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面分析和透视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其核心理念可以归结为;"仁爱"。"仁爱"教育理论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精华。继承孔子仁爱思想的合理精华,重新剖析"仁爱"思想的现实表现,努力实践"爱"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和提升当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重视他们的个性差异,因为成功的教育只能是个性化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笔者从事教育工作30年,深深地体会到这一教育思想的正确性。本文就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如何稳定队伍;二是如何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以增强工作效能;三是如何将积极的工作投入转化为突出的工作成果以提升队伍地位,谋求队伍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对此,笔者以自身多年的辅导员工作心得和辅导员管理工作实践,结合相关理论对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仁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学的理论基石。孔子仁学是对社会人生的观照,要求"人"参与社会、关心天下,求得"我"与"他者"和谐一致。仁的发现原本是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的结果,而礼的价值也正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实施的过程,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三大难题是:人口问题;三农问题;环境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国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努力建立起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的问题,即人的价值和人性论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也必须在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在近代古今中西之争中,康有为把孔子扮演成改制的圣人,说孔学与新学无本质区别,西方的那些新思想许多东西在孔学中都包括了。但事实上,西学本质上不同于孔学,康有为的思想也不同于孔子的思想。康有为是以复兴、宏扬孔学为旗号,宣传自己的新思想。弄清康有为与孔子关于人的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对于了解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等分角"、"倍立方"及"化圆为方"问题是世界三大几何难题,数学家们很早就以解析几何的形式给出了不解的证明,而后来的数学家及数学爱好却以几何作图的变换形式给出了解的答案。三大几何难题的不解与解的问题,其本质反映出了人们对数与形及其变换的认识问题。这种不解与解的科学探索也正说明数学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说明在数与形之间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并得以完善的脚步还不能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