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想争取教育信息的最大成效,保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就必须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心理投入是心理沟通的前提,可以产生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其教育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心理激励是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从内心世界强化学生的动机,使他们朝着集体组织目标方向发展。心理平衡是心理沟通的最终目的,可以使班集体中每个成员因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而产生一种舒畅欢快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心理矛盾的解决,避免心理冲突和离心趋势。  相似文献   

2.
论体育与人的文化心理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是两个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体育的产生、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发展起着有益作用.反过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人的文化心理需求推动着体育的发展,针对这一矛盾统一体,论述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人的文化心理发展的关系,揭示体育产生、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心理焦虑的产生,对于人的生活会产生多种负面影响。对于心理条件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在生活中任何对其身心构成威胁的情况或者事故以及在学习中面临的压力和人际关系出现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小学生心理焦虑的产生。总结目前小学生产生心理焦虑的诸多原因,包括学校方面和家庭方面,以及小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同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个人对于解决小学生心理焦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一名学生过激言论产生的原因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其因心理自卑和要强而产生对外的心理防御过激。通过各种方法沟通干预后,该生心理防御降低,认知改善并形成认同。最后,对高校辅导员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心理的生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心理由创新才能、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三要素构成,创新心理的产生是在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构建创新心理的并产生创新心理机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根据创新心理生成和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当前电视受众心理的基本特征是:一、认知心理,受众需要通过电视媒体感知周围环境、认识生活。二、认同心理,受众认同感的产生,来自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三、参与心理,受众需要通过电视媒体体现主体意识,进行表达与互动。四、娱乐心理,受众需要通过电视媒体丰富生活内容,消遣娱乐。电视栏目应当主动适应变化、适应受众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会产生挫折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等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如何排除这些心理干扰,以良好的心理状况选择职业,同时接受社会的挑选,是大学毕业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 投机心理。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学生每时每刻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需要,当他们的需要与学校的要求相违背,并且认为实现这种需要不会受到惩罚或可能性较小时,投机心理就产生了。在投机心理的支配下,学生就出现了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进入城市会面临某些心理不适问题,具体表现在居住变化、经济压力、就业不足与保障不力等导致的心理不安、焦虑与抵触失衡心理,以及社会交往产生的封闭自卑心理、城市认同感欠缺与市民意识缺失等。心理不适问题的产生既与城市体制性因素以及城市居民的偏见与歧视有关,也与失地农民自身人力资本不足、农村传统文化的持续影响有关。应该从物质层面做好就业与保障工作、从社会文化层面扭转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以及从个体心理层面构建心理调适机制来实现失地农民心理适应。  相似文献   

10.
探寻痴迷邪教法轮功的深层心理根源,是认清邪教本质、抵制邪教的重要理论环节.文章从三方面展开一是揭示痴迷心理产生的神经生理基础,即利用心理暗示方法和封建迷信内容诱导练习者,对其实施深层心理和生理的精神控制;二是揭示其产生的社会心理根源,即对至上权威的封建迷信心理;三是揭示其产生的个性心理根源,即个性人格中的某些偏颇和弱点.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探究学生高考后的焦虑、孤独、自卑、内疚等心理困扰的表现形成及其产生原因的同时,提出加强心理干预的若干对策与措施,充分认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明确心理干预主体,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两千多年来,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国内外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教育理论和方法,又含有深刻的、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本文主要从智育心理思想、德育心理思想、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和教师心理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郑冬青 《考试周刊》2011,(26):82-84
在新课程形势下,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数学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培养学生的悦纳心理、求知心理、顽强心理,才能使学生产生自豪心理。本文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一、创设悦纳心理,启迪学生有效思维;二、创设求知心理,激活学生主动思维;三、创设顽强心理,深化学生探索思维;四、创设自豪心理,激励学生乐于思维。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慨念,即,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当人们对外界事物持肯定态度时,就会产生爱、满意、愉快、尊敬等心理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憎恨、不满意、不愉快,甚至痛苦、愤怒的心理体验。这些情感因素会对教学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知识的教育依赖于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就业体制的改革,大中专学生就业已从传统的“统包统分”向“自主就业”方向转换,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中专学生就业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本文对大中专学生就业心理冲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就业心理教育与就业心理测评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小侠 《教育探索》2006,(12):101-102
择业心理是职业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代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诸如心理困惑、偏差和障碍,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职业心理教育才能解决,家长、学校、政府和全社会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嫉妒心理是青少年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带来的危害是消极的。本文剖析了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克服嫉妒心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育评价中被评的偏差心理是影响评价效果的重要因素。偏差心理有迎合、防卫、应付、敏感、饰、焦虑等表现形式。这些心理偏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此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9.
徐传友 《考试周刊》2012,(2):177-177
成人中专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表现就是"逆反心理"。我从多年的心理教育工作出发,进行了多次心理测试,深入研究了职校生的逆反心理问题,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呈现出持续攀升的趋势。为更好理解青少年的心理处境,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心理动机进行分析,从个体发展的核心任务展开,分析内在心理冲突形成的外部条件,而后分析了心理冲突产生对自我身体攻击性产生的原因,以及最终自杀行为发生的心理过程。以期深入理解青少年自杀行为背后的心理冲突,更好地共情处于严重心理冲突中的青少年,为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提升青少年自杀识别、预防与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