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唐初河陇地区经济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河陇地区泛指陇右道内河西、陇右两大军镇所辖地区,古称雍川或凉州。“其人性犹质直……勤于稼穑,多畜牧”(《隋书》卷29,《地理志上》),为唐帝国内重要的亦农亦牧地区。这里的河西走廊,为丝绸商路之要冲,更使这个地区在唐帝国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唐初历届统治者经营,依靠河陇地区人民的辛勤劳动,至天宝年间,“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卷216)唐初河陇地区经济繁荣局面的成因,史家已有所论列,本文拟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天水师范学院教授雍际春主编的《陇右文化论丛》(第二辑)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继2004年12月《陇右文化论丛》(第一辑)出版之后出版的《陇右文化论丛》(第二辑)作为展示陇右文化研究成果的学术园地,正式与2005年12月与读者见面。《陇右文化论丛》(第二辑)共收文章三十六篇,涉及秦文化、历史地理、文化艺术、风俗民情、民族宗教、文物考古、旅游开发七个领域,其中以秦文化、历史地############$理、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居多。秦文化方面,收入王子今等先生的文章,主题以早期秦文化为主。历史地理方面,收入赵逵夫等先生的文章,论题涉及西…  相似文献   

3.
今年年初,苏海洋老师将他的《陇右历史地理论稿》(以下简称《论稿》)一书的样稿拿给我,希望提一些参考意见.时至今日,该书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尽管我的专业也是历史地理,但是作为一个出陕入甘的移民,对甘肃包括陇右的一些历史地理问题并不熟悉.因此,这里发表的一孔之见,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4.
三 魏晋部分 (一) 三国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六、七十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公元220年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全国性动乱,从此军事斗争的中心转入三家之争。天水地区处陇右要塞,为魏、蜀争锋之土。如著名的“街亭”之役、及“六出祁山”都发生在这里。天水之名气,由此发起。但从总的局势看,大抵是以渭水为界。渭水北面及今天水市为曹魏所有,而渭南即长江流域之徽县、两当为蜀汉所有,其间地西和、礼县为胶着状态,时为蜀有,时为魏占.由于陈寿撰《三国志》无《地理志》一门,加之战争动乱,使考证本区辖县困难重重。今据有关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考述。 《晋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汉武置,孝明改为汉阳,晋复为天水”。  相似文献   

5.
陇右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陇右地区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荟萃,多民族在这里相互杂居、和谐相处.中外文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补,既为陇右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又在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进程中使陇右文化得到重塑与改造,使陇右文学具有了开放兼容的优势和多元的文化生态.唐代关陇地区山川雄奇壮阔,民风淳朴刚强,文化积淀深厚,既是全国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时期中原政局异常混乱,河陇地区则相对稳定,汉胡互化深刻进入人们的精神领域。陇右少数民族作家秃发傉檀、沮渠蒙逊、吕光等表现出明显的汉化倾向。同时,陇右汉族作家呈现出明显的胡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本土化,对胡人生活方式的融合接纳和人格气质以及情感心态之变化。多民族文化影响下张骏、李暠的文学创作具有典型的胡化意象,异域风情,杂胡化的尚武气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九曲地区为唐代与吐蕃必争之地,因为它是秦汉长城的外延,安西四镇的后冲,首都长安的屏障,这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良好、地理条件优越。论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诗歌为本位,深入探究《九曲词》中的意象特征在高适诗歌中所起的作用。高适河西诗歌的特点是将诗歌内容置于地域特色之中,从而突显其诗歌地域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课程难度定量模型,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为参照,对人教版、湘教版和鲁教版高中《地理2》中"农业"部分课程难度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人教版与课标的吻合度最好,湘教版和鲁教版偏离课标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陇右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多源中心之一,经济开发活动也开始甚早。但由于历史上各地自然条件、民族结构、政权分割等因素的差异,在开发时间和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形态特征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对各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历史时期陇右地区农牧经济的起源、农业开发、牧业发展、商贸经济的发展及其象征性意义进行论述,阐明陇右地区历史地位的变迁,对当前陇右地区的经济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陇右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传播的通道。唐代陇右东端佛教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与内容。其中高僧辈出,各家宗派学说纷呈。族信奉般若学和《尊胜陀罗尼经》。唐代所建造的石窟、修习者不仅有数量众多的高僧大德,更有秦州军人、大大像更是遍布陇右东部各地。武则天时期泾川大云寺供养舍利及金棺银椁的出现,反映了盛唐陇右东部地区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而孟诜《石函铭》的发现,可证孟诜家族是世代信佛。泾川县发现的《高公佛堂碣》为研究唐武宗会昌灭佛提供了间接物证。  相似文献   

11.
陇右地区以炳灵寺、麦积山石窟、南北石窟寺为代表的三大石窟群,约有石窟寺建筑50余处.在佛教文化东传的过程中,古代的艺匠们不断改革与创新,使陇右石窟建筑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形制风格,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艺术财富.由于陇右地区地质地理环境相差较大,地域文化非常丰富,因而受地理、地域文化影响,三大石窟群在窟群、审美标准及艺术形式上面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雍际春教授主编、研究人员集体编写的《陇右文化概论》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陇右文化地域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未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为了发展陇右文化,推进陇右文化的研究,构建陇右文化的学科体系,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集体编写了《陇右文化概论》一书。《陇右文化概论》一书由雍际春教授设计篇目结构并统稿、定稿。第一章专门叙述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意义,重点对陇右文化学科体系和基本研究方法等基本理…  相似文献   

13.
陇右地区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葬、甘谷县毛家坪秦人墓葬遗址、张家川马家塬战国西戎墓葬发掘中秦早期文物不断出土,推动秦早期文学研究高潮跌起。将出土的秦早期车马葬和《诗经·秦风》进行互证研究可以看出秦人“独此一家式”的文化特色,表现为鲜明的尚武特质、发达的礼乐文化和突出的华戎交汇特色。早期秦人在相对边远的地理空间上撒播了中华文明,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地理范围,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陇右文化是天水师范学院惟一的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学术积淀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基础扎实、成果斐然。自2001年12月成立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以来,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被确定为2002~2005年度、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带头人雍际春教授的带动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陇右文化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陇右历史地理、陇右典型文化、陇右民间文学与艺术、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河西走廓的绿洲农业是这个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精华,是本省农业生产条件好、潜力大的地方.最近几年,每年都生产三十多亿斤粮食,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该地区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商品粮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可见,河西农业发展的快慢,对全省农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加快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这里仅就科学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用生态学的观点,谈谈绿洲农业能量流和物质流过程中,如何实现闭路循环,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元七五九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杜甫自华州弃官西行,流寓陇右(古代指陇山以西地区)。其间,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三个月时间,在同谷(今甘肃成县)不足一月。对杜甫陇右行踪游迹,历来注杜诗者各有所据,众说纷纭,近代学者论及时,往往摘引古注,很少亲往实地考察研究,以致讹传错抄,舛误甚多。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实地探访和查阅有关地方志、史料,对杜甫陇右行经地和诗中提及的地名作了初步考察探索,特略述如后,以抛砖引玉,就教于杜诗研究者和文史学者。  相似文献   

17.
成纪辑闻     
一、地理述略今秦安县城北三十里的阳兀川金城里(本地方言读音为“来”,即“里”字),为古代成纪县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成纪县属汉天水郡,始建于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鼎三年).在未建县以前,于秦于汉,均属陇西郡.因其地正处于大陇山(也名关山)西北坡下的陇水(葫芦河)下游河谷地带,气候比较温和,宜于农业生产;且又正处在从关中越过大陇山通往河西走廊到西域的大道(即所谓的“丝绸之路”)上,所以在汉唐以前,其地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杜甫秦州诗研究领域成果不断。已出版的专著,就有李济阻等的《杜甫陇右诗注析》、[1]高天佑的《杜甫陇蜀纪行诗注析》、[2]卜进善的《杜甫在陇右》、[3]天水杜甫研究会编的《杜甫陇右诗注译与评析》、[4]刘雁翔的《杜甫秦州诗别解》[5]等几部。而在这些研究成果之中,刘雁翔教授煌煌五十万言,详注详解杜甫首秦州诗的《杜甫秦州诗  相似文献   

19.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之职,寓居陇右.在这里,初期生活尚可.后来逐渐陷入困顿,年底前移家成都.在陇右生活的五个多月中,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17首诗,不但数量甚丰,而且有些篇章在艺术上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20.
武山水帘洞石窟《拉梢寺摩崖题记》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水帘洞石窟《拉梢寺摩崖题记》镌刻于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即公元559年。题记对研究陇右石窟造像建造时代及北周时期陇右风俗、地理、官职、民族等社会情况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考察.题记书风表现出雄强英武、朴拙浑厚的魏碑风格,峻利刚健的线条和错落有致的结构与北魏龙门造像题记一脉相承.散发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豪放泼辣气息。它上承魏晋,下开隋唐,是书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