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有关郭沫若伦理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个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研究者往往偏重于他从个性主义向集体主义的转换,而其个性主义本身还有待解析。在当代语境中,其集体主义需要去伪存真;作为后者的具体形态,人民本位观具有更丰富的现实意蕴。对其爱国主义的研究,经常混同于政治伦理,而且前者可能演化为民粹主义。研究界对其人道主义一度失语,但后者构成了其人民本位的深层蕴涵。如上研究已有一定积淀,但仍有必要在现象学的本质直观中予以解蔽。  相似文献   

2.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他从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出发,写出了一出现代社会封建家庭中人的悲剧。全剧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和情感追求,都按着自己的思想、欲望和生活方式在思想和行动,都想逃脱悲剧的魔掌,主宰自己的命运,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但他们  相似文献   

3.
曹禺的讽刺显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这是儒家的中庸思想、鲁迅的讽刺艺术以及作家的个性气质与美学追求等因素的合力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对他的美学思想的探讨是十分重要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选取了卢卡奇思想理论中的三个关键词:物化、总体性和美学人道主义,对其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个性问题也就是人的自由创造精神问题。对人的个性的研究和探讨从古希腊一直延续到当代。以解释学的眼光来探究个性问题,是个性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着)立足于个性与理解之间的内在关联(系)研究个性,(奠基)开始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特别是他的天才论美学思想基础之上的;施莱尔马赫在康德天才论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普遍(的)个性解释学理论,为后来的哲学解释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曹禺是作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他的现实主义的戏剧艺术,不仅凝结着他的创作个性,他的艺术独创和贡献,形成了他的诗化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而且比较集中地体现着中国话剧艺术的宝贵传统。本文所要阐述的,是曹禺诗化现实主义的成因,主要美学特征及其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乃至世界近代戏剧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曹禺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勇于探索的民主主义剧作家,他的戏剧强烈而集中地表达了“五四”新学的主题,呼唤出被压迫的心声,以个性解放的革命民主主义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在《雷雨》和《日出》中,对蘩漪和白露这类知识妇女的悲剧命运和出路的探索可看出曹禺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成就及局限。  相似文献   

8.
贯穿于苏轼诗书画理论中的传神论美学思想,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为他拓宽了前人的形神论涵义,兼容形似与神似乏关系,以传神为最高艺术审美理想。其物化传神、赋形传神、常理传神、象外传神、韵味传神、个性传神等思想尤其具有理论价值,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美的本质与理想。  相似文献   

9.
人道主义是周作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反抗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周作人以中西化冲突为历史背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学与人的关系入手,提出对于中国学具有原创性的人的学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他的人道主义学思想体系,这就为中国学的现代化打下了第一块坚实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徐志摩思想发展做分期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其思想发展的源流,透过芜杂的来源和表象,发掘其异常清晰的思想发展脉络,指出这位极富浪漫气质的理想主义者的主导思想既丰富,又明确、单纯的特点,他所“接受”与“内化”的诸多思想元素都是其自由主义、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内核对同质因子吸附的结果,加之以对其人格发展的系统考察,得以总结和解释其由“真”、“爱”、“自由”构建的“美”的理想主义的思想主线,理解他“艺术家为美的原则牺牲”的一生,从而把握这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的思想个性所塑造的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1.
曹操是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而在历代文学形象中却多被看作枭雄与小人的共同体。通过曹操的散文,我们可以探寻曹操真实的形象,并从多方面、多层次公允地评判并还原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过去学者或者说曹操思想属于儒家,或者认为他崇尚法家,还有说是杂家的,不一而足。我们从曹操思想性格的一贯表现、反映其心性思想倾向的诗文、对于儒法礼教的深刻认识、思想方式和习惯与道家相近等方面重新加以探讨,指出其思想性格更多道学文化影响的因素,这与其青少年直至而立之后在道学氛围浓厚的家乡接受教育密切相关,这种教育训练了他的思想方式与认知习惯,使其富有智慧,以致在混乱的世界可以做到"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以后治国虽杂用儒、法家的一些观念,乃政治统治权术而已,并非真正属于他个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周朴园是一个具有丰富、复杂的心理情感的人物形象,过去人们更多关注其显在表征,也往往遮蔽、过滤掉了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个性特征的隐在的心理情感内容,有必要从个体生命的心路历程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阐释,以逼近其本相。在周朴园的心灵情感世界中有一种情结即对侍萍的爱恋、怀念,这种情结郁积于其心灵深处,成为影响甚至决定周朴园行为的潜意识,从而也使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对周朴园的这种情结以及由此而生的潜意识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清楚、更真切、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曹禺为我们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淮生的《红楼梦新论稿》带着“话题意识”去追索《红楼梦》中的“话题价值”,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文本研究与综合研究,分析了古代著名思想家与文学家对于曹雪芹思想以及《红楼梦》的影响;揭示了《红楼梦》中“意淫”、“情痴”、“诗意”三大重要关目的文化意蕴和美学内涵,并对《红楼梦》的艺术创作和人物形象塑造进行了文化阐释,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以诗人的才情秉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营造而成的心灵之诗。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十分推崇《庄子》一书,他将自己对《庄子》的解读运用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之中,这在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曹雪芹的笔下,《庄子》与贾宝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左右了贾宝玉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其性格的形成,还基本上主导了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对曹操情有独钟,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一反传统的通说定论,给了曹操很高的评价。毛泽东不仅肯定曹操推动历史的伟大作用,而且赞赏他在政治、文学方面的杰出才能,尤其对曹操诗歌更加偏爱,并且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17.
马蹄疾是位又平凡又非凡的学者.他38年给后世留下500万字的文化遗产.马蹄疾一生治学非常认真,他不追逐新潮理论.他在鲁迅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史料收集考证.锲而不舍,顽强拼搏,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治学是他的主要特点.他一生向往理想的学术环境,在苦难与艰辛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18.
钟乃元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2):28-33,64
晚唐桂林诗人曹唐,在道教神仙谱系的基础上,以神话化的艺术思维、诗性的语言来构筑另一个层次分明、体系完备、缥缈空灵、有血有肉、更为生动的神仙世界。曹唐以此来建构他才情缥缈的诗人身份,希望借此进入仕途。神仙世界的想象与诗人身份的建构,折射出曹唐糅合仙、道、儒思想,以仙道为体,以儒为用,事功名与崇神仙一体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9.
"鬼才"李贺的诗歌中充斥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其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彰显,使得其诗歌成为唐代诗文中最有个性特点的创作。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和对群体生命生存的关注,这些在其功名诗、神鬼诗、爱情诗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孔子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主义,他一生的人实践与人主义思想倾向说明他关注的对象是人与人类社会;尤其是他的“仁”,率先在世界上将“人”作为一个类概念来进行运思,产生了极其丰富的“人”学思想,其中所体现的人关怀与人精神,成为中国传统化中最为光辉的人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