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技教育组织机构,各中小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强化自主创新、推进学校创新教育发展、促进校园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学生树立发明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发明创新能力、造就发明创意之星,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2013,(9):64-64
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技教育组织机构,各中小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强化自主创新、推进学校创新教育发展、促进校园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学生树立发明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发明创新能力、造就发明创意之星,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香港发明协会、湖南省科普领导小组、湖南省科技厅等单位和部门的指导下,《发明与创新》杂志社、全国创新教育活动组委会共同举办"第3届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单位、科技教育机构、各中小学校: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强化自主创新,推进学校创新教育发展,培养学生发明创新能力,造就发明创意之星,中国首家发明创新专业期刊、全国优秀期刊——《发明与创新》杂志社、全国创新教育活动组委会共同举办了第3届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  相似文献   

4.
万石小学     
《科学大众》2013,(2):181
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小学是一所办学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的百年老校。多年来,坚持贯彻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面落实《江苏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方案》,把全方位实施科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把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持续发展科学教育,精心培育特色品牌;不断丰盈教育内涵,全面提升办学品位。近年来,我校依托地域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科学素养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在课堂内外强化科技教育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进一步普及青少年科技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又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环境,有利于激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不仅是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现代科学发展对未来创新人才的需求。学校要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拥有科学的生活态度、科学探索的精神,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科技馆核心功能是教育,是国家公益性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作为非正式科学教育重要场馆,对于全面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发挥科技馆教育作用,培养公众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于浩 《科学大众》2014,(3):27+52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补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把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作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主要行动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2006年2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制定了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纲要》突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精神,字里行间闪耀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9.
在“十一五”开局之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这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实现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科技创新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明确为政府行为;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对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和进一步明确。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也加大了对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先后下发多个相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该文以思政课堂的内涵为出发点,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七个方面分析了思政课堂对高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影响,以推进学生思想素质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科协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建机制、促活动、强素质"工作思路,积极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着力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品牌,积极探索科技教育工作新模式,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实践,已基本形成"一个中  相似文献   

13.
扫描式探杖     
项圣婴 《世界发明》2003,26(9):40-40
开栏语人类社会为什么能从远古原始状态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文明?就在于人类具有其他生物种类所没有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发明能力。人的创造潜能从少年儿童起就逐渐地展现了出来。而校园这个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乐园,也是他们获得创新精神与创造实践能力的园地。《世界发明》中的《校园发明》专栏则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展示他们创造发明才能的金色园地。在这个园地中,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创造性活动,来展示你对他人、社会和大自然的关爱;展示你在创新过程中战胜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示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方法;展示你体验与掌握前人获得实践经验的过程与方法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本期刊登的上海闽航中学学生的发明,是无数青少年校园发明中一枝鲜艳的花朵,愿更多智慧的花朵在《校园发明》中开放。来吧——同学们,让《校园发明》和你一起攀登人类智慧的珠穆朗玛的吧!上海闽航中学校长项政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七条明确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更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  相似文献   

15.
一百年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走过了她辉煌的历程,作为江苏省模范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省锡中一直走在教育的前列,科技创新教育则是该校的特色教育。省锡中人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珍视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入最新科学信息,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关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必须读满两本科技杂志,类似于《科学大众》、《奥秘》、《我们爱科学》等,学生的兴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13,(7):19-20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农业部发挥"大联合、大协作"优势,整合资源,创新工作,共同组织实施2013年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专项行动。一、背景农村劳动力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力量。目前,我国农村女  相似文献   

17.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以来,石家庄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发展举措、工作方法,用执着的工作精神,强力推进,狠抓落实;实施大联合,搞好大协作;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形成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良好局面,有力地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增强公众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对新时期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后文简称《纲要》),是提高我市公民科学素养、建设"四个襄阳"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迫切要求。襄阳市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紧扣时代发展大势,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是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学校精心规划,努力探索和实践科学教育,弘扬科学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名片。立足课程,注重科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成立兴趣小组,编写校本课程,如《机器人技术与设计》《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网络道德与文化》《物理、技术与生活》《化学应用进校园》等。建立课题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渗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0.
韩玲  顾俊凯 《科教文汇》2011,(22):35-35,63
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新的发明、发现,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及新的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贯彻创新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