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明确指出了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本质特征。然而。在中国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明显存在两种误区,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我们常说的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等含义。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廖曦 《教师》2013,(20):65-65
一、得宠与失宠之间:反思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轻视人文教育的矫正。课改之前,我们往往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  相似文献   

4.
让人文之光照耀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界纷纷攘攘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2001年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则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足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由于深受科学主义思潮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明显地存在着重“工具”、轻“人文”的现象。鉴于此,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性的内容,要用人文精神的光辉照耀语文。  相似文献   

5.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桂林 《云南教育》2004,(16):31-3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虽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定论,但如何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少教师仍难以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回避了“语言训练”的提法,于是乎不少教师对“语言训练”讳莫如深,不敢提及。课堂上难以见到扎实的语句训练,阅读教学又陷入了“空洞情感”、“假性感悟”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换句话说.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范蔚 《今日教育》2008,(2):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只有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才能教好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究竟怎样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仍然有困惑与纷争——落实“工具性”,是不是一定就是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足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总算为语文的性质找到了一个两全的归属。仔细探究一下,我们发现,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决定了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抓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突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本文拟以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几种类型的句子训练为例,对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两性”统一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金秒 《河北教育》2004,(10):35-36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二是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的是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也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源于语文的交际和实用功能,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认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赖以沟通的语言工具,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同时,语文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关注语文文本所负载的价值取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尹景花 《河北教育》2003,(11):38-3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工具生的基础上,也应  相似文献   

18.
冯雷激 《教育现代化》2005,(11):110-110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同时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同时也给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教育者在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时候应知识与情感并重,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和谐互长。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定位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此.语文教学要实施“两手抓”的教学方法.即一手抓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一手抓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