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夏蓓 《中国档案》2015,(9):17-17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并施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屠城暴行,30万同胞惨遭日军屠杀。日军在进行大规模屠杀的同时,还不断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奴役、迫害南京平民。不仅到处奸淫掳掠,还对交通、工厂、医院、学校等进行破坏,南京平民在日军暴行下艰难度日,南京城成为一座死城、血城。南京大屠杀案成为20世纪人类文明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不断被发掘、整理与出版。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大屠杀期间滞留南京的西方国家人士从第三者角度所著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从加害者角度所著的《东史郎日记》。这 3 部日记被译成中文出版后,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以日记这种文体,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下了侵华日军对南京人民所犯下的这种反人类、非人道的累累暴行。人们在审视这些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时可能要问,有没有中国人自己记录下的日军暴行日记?如能发现当时中国人自己所写的日军在南京所犯暴行记录…  相似文献   

3.
《档案与史学》2014,(12):F0003-F0004
本期“影像”展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有的照片还印有日本军方“不许可”发表字样,这是日军制造暴行的铁证。  相似文献   

4.
本多胜一是第一个全面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记者。他采写的《中国之行》(1971年)引起强烈反响,也招致右翼势力的猛烈攻击。右翼势力曾经以假血书相威胁,骂他是卖国贼,要他小心自己的脑袋。 即使如此,本多并未胆怯。1983、1984、1987年,连续三次,均在日军进入南京的11—12月,沿日军攻入南京的路线,采访了大屠杀的幸存者,在《朝日期刊》连载了《通往南京之路》,为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本多胜一是成员之一)编纂的《南京事件实地调查报告书》撰写了《南京事件中国人生存者证言》。  相似文献   

5.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后,对手无寸铁的民众与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疯狂的血腥屠杀,伴之以抢劫、强奸、焚烧。日军的恐怖暴行延续了六周,南京成了一座人间的活地狱。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时,实行了严密的新闻封锁,严禁任何中外记者入境与采访。南京城里,日本随  相似文献   

6.
宋旭华 《中国出版》2014,(19):69-69
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无数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一起,日本政府受制于右翼势力对南京大屠杀矢口否认,这亟须中国历史学者发掘最直接、最有效的证据,《东南日报》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7.
侵华日军第十八师团尽管未直接参加进攻南京城的作战,但在日军向南京方向进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南京大屠杀初期,该师团一部在南京地区驻扎长达五天,其相关罪责已经战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战犯谷寿夫的起诉书和判决书认定。该部在南京城外西善桥地区单独驻扎数日,其在此期间的暴行有明确佐证。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一位资深的驻东京中国记者告诉我:他的一位日本朋友曾向他透露,今年1月下旬,舆论(尤其是中国舆论)对右翼团体在大阪国际和平会议中心举行否定南京大屠杀集会的强烈反响,使右翼分子们暗暗“窃喜”,原因是他们的猖獗活动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重视”。面对众多的中国媒体,右翼分子们大有“身价倍增”之感。 在日本,右翼的名声很坏,一  相似文献   

9.
江沂 《山西档案》2005,(3):54-54
有关1937年12月南京那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研究成果已经很多,或是对罪行的揭露,或是对历史的反思,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住日本右翼势力对累累罪行的否认。面对如此无耻的行径,近年来史学家们又开始转向对史料的发掘,通过公布彼时彼刻亲历的记录,用篇篇带血的控诉对右翼势力进行批驳,收到了掷地有声的效果。近年公布的《魏特琳日记》、《程瑞芳日记》就是从浩瀚史料中挖掘出来的。日记作在大屠杀期间用沉重的笔。逐日记述了亲见的日军暴行,成为“历史事实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全国上下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由沈秋农编著的《日军常熟暴行录》一书出版了.它如实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常熟的种种暴行,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从一个县的丰富资料“窥一斑而知全豹”,看清日军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日军常熟暴行录》的问世,得到了史学界的重视和好评,也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史志档案工作者的担当、执著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1.
《曼彻斯特卫报》驻华记者田伯烈(Harold John Timperley,1898-1954)编撰的《日军在华暴行》最先揭示了南京大屠杀内幕,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田伯烈在抗战初期即秘密加入国民党国际宣传处,开始了由记者而从政的生涯。他怎样发生的这个转变?他的《日军在华暴行》是国民党的策划还是他个人的行为?他后来离开国民党政府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和史料试图诠释这段历史悬疑。  相似文献   

12.
肖筠 《兰台内外》2014,(5):14-15
正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获取在华利益、进而霸占中国,借保护侨民为由悍然攻占济南,大肆屠杀我无辜军民。当日,面对强行闯入南京国民政府驻济南交涉公署的日军,南京国民政府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忍无可忍,用日语斥责日军暴行,被凶残的日军割去耳鼻、挖去双眼和舌头。最终,蔡公时与16位随员一同遇害,其就义过程极为惨烈。"济南惨案"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之前制造的现代国际史上最令人发指的惨案。多年追随孙中山革命蔡公时,1881年5月1日生于江西九江,是当地名门望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5天以后,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报》首先向世界公众披露了这一暴行。报道这一惊人消息的人,是该报驻中国特派记者特尔曼·坦丁(又译名为蒂尔曼·坦丁)。 坦丁当时正在南京,亲眼看到日军对数百名被俘的中国军人进行屠杀。俘虏们每50人被编为一个小队,用绳子缚着双手。日军用机关枪连续扫射。枪杀完一队之后再押过来一队。日本军官一边枪杀俘虏一边大声狂笑。在一天之内,坦丁3次目击了集体屠杀惨景。 日军惨无人道的屠杀,使坦丁感到震惊和愤慨,  相似文献   

14.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位于南京中山陵园灵谷寺东(原西洼子村),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之一,也是中山陵园中唯一反映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遗迹. 最初修建的“无主孤魂墓”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同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后,兵分三路,攻向南京.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城后,为用武力迫使“中国畏服”,妄图达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的,竟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搜捕、屠杀市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传媒最早发表的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评论文章,是1937年12月25日《武汉日报》发表的短评《惨痛的一页》,与1937年12月28日《大公报》(汉口版)发表的社评《为匹夫匹妇复仇》,义正词严、充满感情,对日军暴行进行严峻的声讨,对南京难民进行正义的声援,对事件作出刻骨铭心的总结,向国际发出悲愤的控诉与强烈的呼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出版单位:江苏省出版总社制作单位:江苏省出版总社电子音像出版部责任编辑:王左银内容简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多媒体光盘是一部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优秀电子出版物。该光盘以1937年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主题,深刻地揭露了日军屠杀30万南京同胞的野蛮暴行,通篇弘扬爱国主义的主弦律,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于大量日军暴行及南京同胞的悲惨遭遇之中;同时,用铁的事实,维护了历史的尊严,驳斥了少数日本右派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并进而否认侵略战争的阴谋。该光盘分为“南京沦陷”、“血肉屠杀”、“烧掠奸淫”“掩埋尸体”、…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屠杀始于1937年12月13日,持续六周,中国官方统计死亡人数为30万人,而日军残杀、虐待南京军民的手段更是令人发指.南京大屠杀不只是两个民族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它时刻敲打着我们,向我们发问:到底是什么让人性的邪恶面在这六周内完全失去了控制?到底是什么让侵华日军对自己的同类做出如此惨绝人寰的暴行?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在线公司副总裁莱昂西斯先生投拍的,记述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纪录片《南京》,近日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举行首映,放映数日场场爆满,并引起美国各大媒体关注。(《新京报》1月27日)面对这部有助于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杀这场“被遗忘的大屠杀”真相的纪录片,面对这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右翼分子松村俊夫所著《南京大屠杀大疑问》一书,从强奸产生的混血儿这一角度,对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强奸中国妇女的暴行从犯罪规模上进行狡辩、抵赖.  相似文献   

20.
邵琼 《湖北档案》2000,(3):42-43
新年伊始,日本右翼势力在日本大阪府和大阪市政府的默许下,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召开所谓"20世纪--'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集会",公然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说成是什么"20世纪最大的谎言",赤裸裸地否定日军侵华暴行,这一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