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幼儿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妈妈、爸爸都围绕着他转。不少家长对子女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使孩子处在一种特殊的地位。有的甚至变成家里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我们班有个叫小刚的小朋友,在家里每天早晨吃的是麦乳精加鸡蛋,中午无荤不下饭。到了幼儿园以后,家里唯恐他吃不饱,中途还给他送点心。爸爸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从来不批评。久而久之,孩子只听好话,稍不如意就骂人、打人,十分任性。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伤了大人间  相似文献   

2.
<正>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爱心具有教育效应,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更多的爱。一、树立信心,爱藏心间幼儿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进入幼儿园后,人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会产生陌生和恐惧的心理,从而哭的哭、闹的闹、跑的跑,这就需要教师扮演起孩子父母的角色,把孩子依恋父母的任务担当起来,喜欢和热爱每一位孩子。要知道,热爱孩子  相似文献   

3.
赵华英 《文教资料》2006,(30):145-146
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尤其在学前阶级,音乐教育更能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本文试图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指引幼儿的音乐教育,以此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4.
彭钰 《甘肃教育》2011,(14):38-38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丰富的生活.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条件。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见识,开阔幼儿视野。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好玩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应当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不断地动手操作探索、动脑思考,才能使幼儿去感知生活中的知识并获得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有经验的幼儿老师看来,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应当是幼儿的心理,因为那是一座永远挖不尽的宝藏。研究幼儿的心理,教者所能感受到的永远是温暖的阳光,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便能由经验通达智慧。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历程中,一个个稚气十足的孩子走进幼儿园,三年后又带着沉甸甸的收获与对成长的期待走出幼儿园,在这其中幼儿教师往往会收获欣喜与快乐。这些欣喜与快乐既来自与幼儿相处时光中的点点滴滴,更来自在保教过程中逐步读懂幼儿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幼儿文学课程需要突破单一的文学视野,且应更多地从学习者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性出发,定位于幼儿文学与幼儿发展的结合上。幼儿文学课程的构建需要把握住文学是“人学”的特征,与心理学、教育学有机结合,从幼儿的发展需要来选择内容,从学习者的需要来设计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幼儿之间常因各种原因发生冲突,但幼儿间的冲突大多是在没有成人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解决的。冲突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加快了幼儿的社会化进程,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成人不要急于干预,而应多细心观察,必要时可放手让幼儿自主解决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9.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质,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0.
遵循幼儿智力发展的身心发育规律,注重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运用,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安全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陆媚妮 《成才之路》2021,(11):68-69
学前时期是幼儿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寓教于乐,让幼儿快乐学习,因材施教,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还应开展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家长都很注意培养自己的孩子 ,希望孩子聪明、能干 ,长大后能有所作为。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 ,幼儿文学能起到如下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文学能培养孩子高尚的思想品德 ,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古人云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我们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四有”和“四面向”的开拓型人才 ,必须使他们从小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需要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其中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幼儿文学的教育作用 ,实际上就是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认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的实际心理表现中,既存在着依恋心理,又存在着依赖心理,正确区分这两种心理,懂得这两种心理对幼儿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这对于家长掌握幼儿的心理,有效地对幼儿施加影响是很有意义的。幼儿依恋是指幼儿对某个或某些抚养者所表现出的特别亲近、难以离舍的情绪。具体表现为:幼儿愿意和依恋对象亲近;和依恋对象在一起时,幼儿有愉快情  相似文献   

14.
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熟悉。  相似文献   

15.
一幼儿文学的阅读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根据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成人给他们创作或选择作品时,考虑较多的是他们的接受能力。于是作家创作时强调趣味性,要求作品浅显、生动;家长、教师们重视教育作用,让具有明确教化作用的作品伴随幼儿的左右。由此,成人常常忽略了一些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人为地为幼儿  相似文献   

16.
幼儿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受到成人的尊重。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灵性,有助于幼儿的智力、个性、社会性与心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卑感,在幼儿心里起着不小的作用,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瑞士心理学家克拉帕雷德在儿童的《自卑感》一书中指出,孩子正因为有了自卑才成长起来,他们模仿大人想成为父辈那样的人,有着发展自我的意愿,这种自卑感和由此引发的自我发展的愿望,往往是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动力。本文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重点谈了消除幼儿自卑感,增强其自信心这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要想更好地处理幼儿自主性和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矛盾,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幼儿自主性,激励幼儿创造性,探讨师幼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  相似文献   

20.
幼儿语言、幼儿行为在内的诸多与幼儿相关的因素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而心理现象都是有着一定规律的,只要教师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