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一制度设计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初衷是在诉讼过程中对行政机关随意处分行政职权进行限制,体现的是国家权力制约理论中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行政诉讼法》实施多年来,学界从未停止过对我国能否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争论;实务上对行政诉讼进行调解也不在少数。这就造成了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实践游走在法律框架之外的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规定已经不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调解在行政诉讼中具有客观存在的价值基础。对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彰显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以及域外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比较,阐明了建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进而对建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进行思考,目的在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大量应用,有学者提出了建立行政诉讼的调解制度。但是笔者认为,国外没有可以借鉴的相关经验,同时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理论上不符合行政诉讼的目的,不符合公权力不可处分的理论;在实践中不利于法院的独立和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无端加重了法院负担,使原本脆弱的行政诉讼更加不能令人信服。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不应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行政诉讼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行政诉讼撤诉率高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法官规避"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法律规定,以压促解、以诱促解等造成的。本文在对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及和解制度与国外的相关理论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行政诉讼的改革应当选择和解制度而不是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立行政和解制度已具有了现实和理论的基础,但行政诉讼中的和解不可能是毫无限制的,不能实行民事诉讼中那种完全调解制度,也不能像民事诉讼一样把调解制度作为基本原则来认识,行政诉讼中的和解只应适用几类特殊行政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陷入了两重困境。在理论上,由于“公权不可处分”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相去甚远,其合理性饱受质疑;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已被法院和当事人所规避,其规范性功能已被架空。基于我国行政法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理念的双重考量,建立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除了赔偿案件,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实践中大量的行政案件仍然是以调解方式或者变相调解的方式结案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缺失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随着行政诉讼法修正草案的一次次审议,调解制度有望在我国逐步建立起来。文章以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案件为调研对象,对行政诉讼调解的可操作性和基本法律制度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这对行政纠纷的解决有诸多消极影响,本文在探讨行政调解制度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建立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术界对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依据存在重大分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研究视角过于消极或过于夸张。我国应当采取积极而理性的态度,以服务行政理论作为行政诉讼调解的直接理论依据,并遵循法律下的三权分立原则架构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有限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制度对于转变行政审判理念、实践"和谐诉讼模式",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当前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理论依据与建立调解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对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对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基本涵义入手,阐述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对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类型化是20世纪以来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我国还没有确立行政诉讼类型化,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的贫困化和司法实践的无序化,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方法论上未能从理论和实践相区分的角度认识行政诉讼类型化。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在这种区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来建构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化。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类型是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借鉴国外行政诉讼类型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诉讼的实践,我国的行政诉讼可以依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和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内容不同为标准来进行分类。根据提起诉讼的当事人不同,行政诉讼分为行政相对人诉讼、其他利害关系人诉讼、公益诉讼和机关诉讼。根据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内容不同,行政诉讼分为形成诉讼、给付诉讼和确认诉讼,其中形成诉讼包括撤销诉讼和变更诉讼,给付诉讼包括课予义务诉讼和一般给付诉讼,确认诉讼包括积极的确认诉讼和消极的确认诉讼。  相似文献   

14.
为避免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受行政权侵害,监督行政权行使,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刻不容缓。从行政公益诉讼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我国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原因,如公共利益遭受严重损害;行政公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进而思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等问题,希冀对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创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公益诉讼是现在法学界研究讨论比较多的话题。而行政公益诉讼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所谓无原告,无诉讼,则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就成为重中之重。我国并没有在实际意义上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对其主体范围也不明确,因此研究主体范围问题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指导纲要(2004-2008)>的公布,有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正式提上司法改革的日程.在行政诉讼领域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分析行政诉讼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和缺陷,有利于针对行政诉讼的特点,建立健全行政诉讼案例指导制度,完善行政诉讼立法.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复议是我国法律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公民提供法律救济的基本途径之一。我国的行政复议是在1990年作为行政诉讼的配套制度建立起来的。199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进一步了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使得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权利受到全面保护和救济、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受到全面审查和监督、申请行政复议的手续更加简便,加重了被申请人不履行举证责任时所承担的不利后果,并且提高了复议机关的级别,扩大了当事人对复议机关的选择自由权。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创建行政诉讼制度以来,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总体上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但随着民主政治和法治的进步,要求我们突破原有的范围做出实质性的扩大。为此,有必要借鉴世界上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成熟做法,完善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推进我国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19.
原具体行政行为机关和复议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关系和地位是一个没有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规定也存在缺陷和不足。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机关和复议机关都应参加到行政诉讼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