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机制及其对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与主体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学习策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学习策略教学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学生运用具体学习策略的效能感的培养。因此,学习策略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学习策略的效能感,并指出了四条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对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简介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学习策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学习策略教学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学生运用具体策略的效能感的培养。因此,学习策略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学习策略的效能感,并指出了四条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38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技术探讨了不同学业成绩、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效能和策略选择的差异及其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学业成绩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和策略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②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效能和学习策略运用上显著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女生在学习策略总体、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上显著高于男生;整体而言,男女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无显著差异。③英语学习中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运用呈显著正相关。④中、高效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多种学习策略,但在互助学习上存在不足;而低效能学生策略使用较为单一。总体而言,在学习策略各项上中、高自我效能学生均高于低自我效能学生。  相似文献   

4.
许多研究显示高职学生在运用学习策略方面存在着问题,本文在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诊断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课堂教学渗透学习策略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课堂教学的反复训练和强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此外由于运用学习策略带来的成绩提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使用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自我效能理论以及学习策略理论为基础,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35名东北林业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其所用的英语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各个要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其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同时学生是否对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地选择和使用也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程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260名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英语学习中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男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总体上无明最差异;女生在学习成绩、学习策略总体、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方面明显高于男生;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运用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对学业成绩有明显回归效应,自我效能感可通过影响学习策略来间接影响成绩。  相似文献   

7.
李佑坝  龙绍赟 《教学研究》2006,(5):392-396,419
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法及个人访谈法对来源于高职院校三大类学生的归因倾向、学校环境、兴趣水平、焦虑水平、学习策略水平、动机水平、动机行为、自我效能感水平分别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兴趣水平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成人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效应值最大.成人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水平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习动机既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产生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学习策略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对社会情感策略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613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与自主学习策略的关系。结果如下:(1)613名小学生的总体自我效能感较高;(2)两所学校之间小学生能力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3)在能力自我效能感方面,6年级与4、5年级存在显著差异;(4)小学生在总体自我效能感、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5)小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策略相关显著,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策略的选择、使用。针对中学生中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成绩落后的现象,笔者通过分析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与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议,供中学英语教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19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使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是学习策略使用水平的有力的预测变量,可以解释其44%的方差。因此,在学习策略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应当注重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周坤 《成人教育》2007,(7):35-36
将认知策略的学习和成人的学习特点结合起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阐述认知策略的定义及学习的一般过程,并就成人学习认知策略的特殊性和成人认知策略的学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英语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培训方法,以期促使教师认真思考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培训的必要性,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学习策略训练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目前的外语教学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了学习策略训练的发展、模式和活动设计,以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为例,提出了将策略训练长期、系统地融入日常语言教学中的做法,以期改善大学生网络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外语学习策略训练研究是当今欧美教育界研究热点。文章对国外外语学习策略训练的研究目的,发展过程和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外语教学(SBI)并指出了在策略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法及个人访谈法对来源于高职院校三大类学生的归因倾向、学校环境、兴趣水平、焦虑水平、学习策略水平、动机水平、动机行为、自我效能感水平分别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兴趣水平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策略是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旨在探究外语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培训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然后阐述了策略培训的意义与途径,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外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策略培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中,笔者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二年级学生的英文阅读课堂上开展了元认知策略的讲解与培训,之后得到了学生对元认知策略培训效果的积极反馈。笔者提出的假设是,经过元认知策略培训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会有所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会有所提升,自身阅读的支配力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将学习策略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效果如何还是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准实验法,以自然班为实验对象,对山西师范大学2001级英语专业两个班65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策略分散培训,即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对其逐步补充、训练学习策略。研究发现,学习策略的分散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策略使用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成绩且有明显的延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link betwee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t the class leve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via the serial multiple mediation effect of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strategy in Chinese EFL context with 11,036 eighth graders. Student-reported measures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English self-efficacy, learning strategy and curriculum-based measures of English achievement were collected in fall 2015. Multilevel mediation model revealed that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t the class level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was partially mediated by self-efficacy,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strategy, and serially mediated by self-efficacy and then learning strategy in Chinese EFL context, controlling for SES and gender.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ositiv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an help students to develop English proficiency by fostering their English self-efficacy an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y.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extend our understanding of influential factor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es and hold substanti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s well as tea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