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宋濂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明初宋濂诗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文章认为作为浙东文派的代表人物与明初的朝廷重臣,重视宗经原道与政治教化是宋濂的一贯主张,并形成了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歌创作观念.但他也强调诗歌技巧格律的训练、诗人个体情感的抒发与诗歌审美特征的追求,显示出他诗学思想的复杂丰富内涵.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形成其诗学观念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宋濂的思想以理学为体,注重经世致用,可以代表明初帝王推行的国家意识形态,对明代文学理论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宋濂的文学理论主要由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三部分组成。宋濂认为文之本源是道,文之本质在于明道,明道之途径在于宗经,文之功能在于实用。其创作论首重养气,要求师古但从心出,以五美言诗。雅正中和是宋濂的文学批评标准。文章通过——宋濂身份的变化与其文学理论的关系,洪武朝的政治思想环境与宋濂思想的关系,洪武朝的文章风貌与宋濂文学理论思想的关系——三个维度论述宋濂的文学理论思想与明洪武朝政治文化语境之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重要文臣。元末浮靡纤弱的文坛现状,明初以经学构建一统秩序的政治背景,以及宋濂经学家的身份,决定了他在文学上的经学思维模式。在文学功用论上,他强调明道致用;在文学创作论上,他主张宗经稽古;在文学风格论上,他提倡知言养气。  相似文献   

4.
有清一代,满族不仅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象曹雪芹这样的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典范人物,以《红楼梦》倾倒一代又一代各民族读者,而且留下了丰富的诗学遗产。由诗论、词论、赋论、戏曲论、散文论、小说论、翻译论等构成的绚丽多彩的清代满族诗学,其广度和深度,在我国少数民族诗学史上均属罕见,某些方面甚至攀跃上包括汉族在内的我国古典诗学顶峰。学习研究我国古典诗学,特别是少数民族诗学,不能不充分重视满族诗学,给它以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诗歌艺术表现论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艺表现论亦为王夫之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诗学表现论的要义乃是追求艺术的有机与浑成 ,包括艺术意象的浑成、艺术结构的完整和艺术章法的完好等。王夫之的这种艺术浑成论的诗学观念虽然不以独创性取胜 ,但深刻地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创作经验的全面反思 ,又是对中国古代诗学艺术表现论的系统总结 ,达到了中国传统诗学对诗艺表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认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诗歌艺术表现论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艺表现论亦为王夫之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诗学表现论的要义乃是追求艺术的有机与浑成 ,包括艺术意象的浑成、艺术结构的完整和艺术章法的完好等。王夫之的这种艺术浑成论的诗学观念虽然不以独创性取胜 ,但深刻地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创作经验的全面反思 ,又是对中国古代诗学艺术表现论的系统总结 ,达到了中国传统诗学对诗艺表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认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情景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课题。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诗学则是其集大成。王夫之真正从诗的艺术本体论,从诗学意象和意境的美学高度来论情景,而摈弃前人从诗的格律、句法、章句等角度来论诗歌创作情景问题的传统陋见,从而把情景论提升到中国古代美学和诗学前所未有的高度。王夫之深刻分析了情景相生的各种审美机制,使之成为一种系统完备的诗学理论,把情景论推向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诗学情景论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8.
王士禛对清初反思乃至否定严羽诗学的思潮进行了回应,原因在于王士禛诗学与严羽诗学在诗歌审美论、诗歌创作论及诗歌体悟论方面存在相通性。王士禛在继承严羽诗学思想的同时,也在诗歌取法方面、文艺辩证关系的阐释方面对严羽诗学进行了超越。因此,严羽诗学为王士模诗学的建构增添了传统的力量,而王士禛为严羽诗学的发展和理论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9.
戴良的诗学观点散见于其序、跋、记或书信中,涉及到诗之本体、功能、发展及创作路径等方面,粗成体系,可成一家。他既对元代诗文进行了总结、评价,又与宋濂、刘基等一起扮演了明初文坛开拓者的角色,在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士稹对清初反思乃至否定严羽诗学的思潮进行了回应,原因在于王士稹诗学与严羽诗学在诗歌审美论、诗歌创作论及诗歌体悟论方面存在相通性.王士稹在继承严羽诗学思想的同时,也在诗歌取法方面、文艺辩证关系的阐释方面对严羽诗学进行了超越.因此,严羽诗学为王士稹诗学的建构增添了传统的力量,而王士稹为严羽诗学的发展和理论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在其古典诗学的发展历程中,都提出了"味"论这一重要的诗学范畴,并存在着不少联系与区别。本文试从钟嵘的《诗品》和婆罗多的《舞论》对比分析入手,来找寻中印两国早期古典诗学"味"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更好地探究两国古典诗学"味"论之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比较诗学与文学发生论的关系可以从世界文学发展的总的逻辑进程来加以考察。比较诗学的发生理论主要包含诗歌、宇宙、听众和诗人四个基本要素。在比较诗学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产生过模仿主义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表现主义理论和客观主义理论四大基本理论。以往的研究,大都是从文学的发生出发来探讨诗学的发生。论者认为。比较诗学与文学发生论的关系亦可以从诗学的立场而予以反向的审视。从比较诗学产生发展的角度,考察一般的文学发生论,可以拓宽和加深我们对文学发生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受重视的文学形式,因此,对诗的研究历来极受重视,《中国诗学思想史》即是一本对中国传统诗学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著作。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诗歌的含跨时代上起先秦,下至晚清,诗学思想与一般社会文化思想联系最为紧密,形成了贯穿两千多年的诗学思想演化史。其他如赋论中衰,词论、戏曲论、小说论晚起,皆不能贯穿始终;文论则常会相当多的非纯文学理论,因而,从某种角度说,《中国诗学思想史》可视为以诗学思想为线索的中国文学思想史。 将传统诗学思想与一般文化学术思…  相似文献   

14.
叶燮的《原诗》是一部有较严密理论体系的诗学著作,分《内篇》和《外篇》。“批评论”是其《外篇》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历代诗学和历代诗歌的批评。它和“正变论”、“本质论”和“创作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是对宋至明代以来诗学理论发展的一个总结,更为后世诗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毛诗序》与钟嵘《诗品序》在诗歌感物论、六义论、诗体论、诗教论等方面的相关论述,探讨了《诗品序》之于《毛诗序》论断的借用与回避、发挥与偏离,从中发现两者在基本诗学观念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而阐发诗学观念"自觉"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诗学"自觉"的多重历史动因,以期可以管窥魏晋南北朝诗学之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代诗学的主体论和文化论模式发展概况和基本理论内容进行回顾 ,并揭示它们与意识形态诗学的内在关系 ;在此基础上 ,对诗学的主体论和文化论模式的贡献和局限进行检讨 ,并进而对整个意识形态诗学和批评进行反思 ,指出 50年间意识形态诗学的发展既有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不能忘记的教训。从今后的发展来讲 ,中国意识形态诗学理论与批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摆脱对西方理论的简单搬用和依赖状态 ,而寻求自己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学意象论中的超象之思的源头应追溯到老庄,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哲学家和诗学家的本体论思辨,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唐代以后,对诗学超象的探究可谓渐入佳境。司空图的“四外说”:“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提出,表现了一个诗学家超象之思的睿智和逼近诗学真理的诗思,对中国古典诗学意象论趋向成熟,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味”论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中最富民族特色的重要方法。在诗味论的发展过程中,不少诗论家以其卓越的理论创见为定诗学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使诗味论不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钟嵘提出的“滋味”说从创作论、鉴赏论和批语论角度对诗味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诗学批评史来看,金代诗学的几种批评形式出现了一些重要新变。诗话相对冷落,却体现出远离宋人诗话、独立发展的倾向;论诗诗逐渐兴盛,以七绝为主流形式,元好问、王若虚的论诗绝句是论诗诗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影响深远;《中州集》等选本及其相关的诗人传记,完善了选本这一批评方式,发展了评传这一新型方式。金代诗学批评形式的这些新变推动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柳诗在宋代的接受与宋代的诗学思想有着紧密关联,诗学思想与人格境界之"平淡"追求,深深的影响了柳宗元诗歌在宋代的传播过程。宋代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主要从"陶柳"诗风异同论、"韩柳"诗风不同论、柳诗深得"骚学"论等三条路径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