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舞蹈生态学为视角,通过分析英歌舞与宋江阵、车鼓舞,布马舞与纸马舞、竹马灯、马仔灯两个舞系中各舞种的渊源与相互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民俗舞蹈的传播往往是单向、双向、多向传播多种模式并存;民俗舞蹈间的交融与地缘文化的亲缘性呈正相关,其分异则呈负相关;交流与合作是推进粤闽赣区域文化研究的较佳途径和得力举措。  相似文献   

2.
台湾民间舞蹈称为“艺阵”,以源于闽南的福佬系民间艺阵舞蹈为主体,历经数百年的演化发展,不仅保存闽南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也呈现出台湾本土的风貌。文章介绍台湾福佬系民间艺阵舞蹈的源流、分类、区划与传承概况,并探讨其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英歌舞和花鼓进行舞蹈形态学比较表明,其相似性极低,英歌戏的戏曲和武术表演也不是源自花鼓。萧遥天推论英歌源自花鼓的5个论据及其论证皆不成立。英歌舞的主要渊源是武舞和南拳武技。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6,(3):85-90
宋江是《水浒传》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人物。"家中孝子——郓城押司、江湖好汉——通缉罪犯——梁山头领——朝廷忠臣"的人生轨迹由其性格决定。宋江有四个绰号,是江湖好汉,又是朝廷的忠臣,是"忠"与"义"矛盾的结合体。宋江复杂性格的形成,与他深受儒家和侠家思想影响有关。宋江身上有李白的影子,作者把李白的豪侠精神叠加到了宋江身上。宋江性格的复杂性实质上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作者企图把宋江塑造成一个全忠全孝全义的理想英雄,但自古以来忠孝、忠义往往不能两全。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悲剧结局,实质上也反映了作者思想和情感上的迷惘与痛苦。  相似文献   

5.
宋江是水泊梁山的灵魂,也是《水浒传》中矛盾最多、争议最大的人物。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典型,宋江形象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各种文化都在这个人物身上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在史官笔下,宋江是一个具有"勇悍狂侠"性格的"盗寇"、"剧贼"。在民间文学创作中宋江形象则带上了明显的江湖色彩,是深得好汉们信任、敬仰的"及时雨"。《水浒传》作者在创作时对来自不同层面的文化都有所吸收,同时又根据自己的理想,强化了宋江的忠义品格。不同质的文化的融合、冲突,使宋江形象充满了矛盾,也增加了其文化内涵,因而具有更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有确凿的史料证明"文待诏诸公"就是指文徵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四人,他们"听人说宋江"只能在青年时期。他们是《水浒》研究绕不开的话题,以"等"代替"诸公",将"钱允治等"置换成是与文徵明一起"听人说宋江"的人,这是不能成立的。在文徵明的晚年没有出现可与祝、唐、徐相当的"诸公"。钱允治没有资历、水平、声望和机会能与文徵明共"听人说宋江"。引用钱希言的话不能将"先讲摊头半日"剔除在外。钱希言本意在于强调钱允治听到的是"摊头"而不是"宋江"。郎瑛与高儒记述的《宋江》(即《施耐庵的本》)、《忠义水浒传》在嘉靖之前即已问世。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中人物所作的诗词仅有十首,其中酒后诗有五首,而这之中有四首是宋江所作,这一叙事现象在《水浒传》众多人物的许多相似塑造中显得独特。因为酒后诗是宋江冲破理性樊笼的心理的真实写照,分析这四首酒后诗,能清楚认识宋江的"忠"与"义"的相互关系以及他的人性的发展和其中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8.
牛锐 《少年月刊》2015,(6):10-11
我们对口头禅并不陌生,有的人说话时还经常带有口头禅。"口头禅"最初是佛教禅(chan)宗的用语,演变到现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代名词,仿佛没经大脑就能脱口而出似的。口头禅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一些小说家在塑(su)造人物时也往往让笔下的人物说上一些有特点的口头禅来突出形象。比如《水浒传》中,宋江一句"在下便是宋江!""宋江何德何能……"便显出一种谦卑(qian bei)与礼节;武松的"我武松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表现了他的刚直;而李逵(kui)的"鸟人"之类的口头禅就显得粗鄙(bi)多了。  相似文献   

9.
关于宋江为什么要招安的问题,学界存在着"忠君爱国说"、"追求功名说"等不同的解读.其实,<水浒传>对宋江的性情和喜好进行了具体而微地呈现,这为探究宋江坚持招安的深层次心理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宋江讲究生活的品位、向往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倾幕美貌的女性、喜欢文雅的情感表达方式,主流社会特别是上流社会那种精致、丰富、文质彬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对宋江有巨大的诱惑力.宋江坚持要招安,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于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艳羡,当然这种艳羡背后寓含了宋江对主流文化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0.
宋江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造就了梁山的辉煌,但也由于宋江坚持招安使梁山队伍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对宋江的重要性研究者有共识,但关于宋江这个人物的性格历来多争议,从忠孝仁义的角度来看,宋江的孝、仁、义都只停留在表面,忠才是宋江思想里的坚持,这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宋江作为《水浒传》的主人公,当前对其研究不可谓不详。但对于水浒故事流传过程中就已经产生的宋江字"公明",以及到了《水浒传》才赋予宋江"面黑"的介绍一直以来缺少应有的关注。实际上,《水浒传》的作者是按照瘟神的意蕴塑造宋江这一人物形象,这也是《水浒传》开始便铺张扬厉叙写瘟疫的原因所在。如此,宋江字"公明"以及"面黑"的介绍便得到合理的解释。另外,这也可以从小说的结构布局、创作意图两个方面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水浒传>宋江性格的"忠"、"孝"和"义"的不同侧面描写中,说明作者主观上极力要把宋江写成既"义胆包天"又"忠孝两全"的理想人物,客观上却成了迂腐、猥琐可笑的"伪君子".这就从正反两面说明了宋江性格艺术创造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宋江是《水浒传》的灵魂人物,对其看似不合理的宁愿坐牢也不落草、不顾众人反对竭力促成招安等行为,读者向来有见仁见智的解读。但若从"孝、义、忠"这一儒家知识分子的入世准则入手去分析宋江,他的所作所为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及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根据泉州当地闽南文化资源,从闽南民系与文化、闽南名胜、闽南建筑、闽南先贤等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教材与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资源有机结合,渗透闽南文化的传承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究,效果明显,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你们见过闽南的老房子吗?红墙碧瓦、曲甍如浪,飘逸着闽南文化的风采。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房子越来越少,"闽南古民居"也正在逐渐被世人所忽略和遗忘。  相似文献   

16.
宋江的悲剧是政治悲剧,同时也是婚姻悲剧。首先宋江对于女性的态度并非排斥,杀惜、杀刘高之妻不能说明宋江对于女性的一般态度;其次宋江与李师师等人的交往及其行为也证明了宋江是"食色"的凡人,而非超人;宋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婚姻方面有着自己的理想,即"封妻荫子",作为妻子的角色,在宋江来看,当符合儒家伦理规范。宋江之死,在宣告政治命运终结的同时,也意味着其婚姻悲剧的酿成。  相似文献   

17.
侗族的历史悠久,侗族的舞蹈源远流长,侗族人们的生活与歌舞关系紧密,无论大大小小的节日、庆典、祭祀活动都要举行歌舞仪式,"多耶"是侗族的一种歌舞形式,也是侗族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歌舞,本文主要从"多耶"的起源、功能、特点及发展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闽南文化负载词折射出闽南地区特有的文化气质,因此成为泉州外宣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以举例说明、横向对比的方式,尝试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来指导闽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文化词语英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编者推荐:卒章"这帅旗攻打官军可用,在招安之后还可以用",含义很丰富。此文可变格用于以"反对投降"为主旨的材料作文:补充宋江接受招安的材料。也可变格用于以"注重策略"为主旨的材料作文:补充宋江讲究斗争策略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闽南族群源于中原,成于闽南,走向世界。闽南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和"、"礼"、"义"、"易",打造"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山海交融"的精神,弘扬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包容力、统合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