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这是一本探讨新闻策划的书,它是由沧州晚报社会新闻部主任、高级编辑李建荣所著的《新闻可以这样做》(2007年12月,光明日报出版社)。书中既有新闻策划的丰富实践,又有理论的探索与总结;既有新闻故事的感人述说,更有新闻工作者的爱心与真情。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所有都市类报纸侧重的主题。民生的内容极其广泛,从何处入手,找什么角度,掌握怎样的尺度?做到既为百姓说话,推动解决问题,又要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办报者绞尽脑汁的事。民生新闻在哪里?我们服务的平台怎么搭建?社区成为我们的首选。搭建为民服务的平台《葫芦岛晚报》开设了社区新闻版,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社区新闻部。几年来,竭力践行"服务民生"的办报宗旨,意在报纸与社区居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记者长年在社区中采访,一方面与社区干部和居民面对面,另一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社区建设,地方都市报也纷纷随之增设"社区新闻"版面,将新闻的触角伸向大街小巷和平民百姓。在新闻报道中展现社区面貌,为社区居民服务,从而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和可读性。2009年,《秦皇岛晚报》成立"社区新闻部",将海港区10个街道办事处,近80个社区的新闻采写任务分派给10位记者。每位记者负责联系"自己的"街道,  相似文献   

4.
在济南市城区,居民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有困难就找社区记者。"这里所说的"社区记者",特指生活日报社区新闻部的年轻记者。这帮年轻记者全是近5年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自2007年开始,他们深入70多个社区,组织了连接政府与市民的"社区对话"一百多场,为市民办实事一千多件,惠及市民  相似文献   

5.
社区新闻往往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新闻价值不大,受关注程度不高。其实,社区新闻不仅可以与社会新闻一样引起轰动效应,而且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温润广大读者的幸福生活。一、驻扎社区办公,挖掘新闻素材为社区版面写稿,如果仅靠通讯员来稿办社区版面,那么不是把社区版面办成晚报中的"日报",就是办成了"老头老太太版"。在各个社区"芝麻绿豆"的十分类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必须从建设和谐社区开始. 邢台日报把搞好"社区新闻"的报道作为运用舆论力量配合"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开设了社区新闻专版和"社区故事"专栏,并举办了"共建和谐社区"征文大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学生,实习是正式进入新闻行业的真实演练。《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的实习,让我感触良多。在南都广州新闻部跟着突发组的老师采写社会新闻,我不仅学会了怎样摆脱规矩的新闻路数,找准角度将新闻写得好看,并且对新闻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由报道部门文教新闻部和编辑部门生活专刊部通力合作、35篇稿件构成的"开放日里话就医"新闻策划系列报道,虽然只是众多民生新闻策划中的一个,也并不宏大,但通过剖析这一策划实例,我们找寻到了之前那个问题的思考答案:民生关怀应成为新闻策划的切入点,也是新闻策划的本原与终极目的。而这,也正是《大连日报》"民生时政报道观"的有力体现。  相似文献   

9.
社会新闻没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却涉及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彩,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其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就在于社会新闻在发挥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审美和教育功能中熔铸了浓浓的真情。真情,是鲜活的社会新闻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7):74-80
本文以美国社区报的发展变迁为线索探讨了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流变,选取了不同阶段代表性学者和新闻从业者的社区新闻观进行分析。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大体发展脉络是:早期乡镇报人有办报的思想但没有报道本地新闻的思想;上世纪30年代注重本地社会生活报道成为乡镇报纸共识;自1950年代郊区城镇报和大城市邻里社区报获得大发展,"社区新闻"概念应运而生,社区报纸与社区发展关联起来;1990年代至今,社区新闻思想走向深化,社区报纸的责任意识凸显。  相似文献   

11.
社区新闻是社会新闻的延伸,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新闻资源集中的地方。一年多来,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台开展的"城市第一线"栏目用事实证明,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最生动的语言来自基层,社区新闻是个"富矿",社区新闻是一片亟待完全开发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2.
张刚 《青年记者》2003,(5):23-23,27
从2000年7月至今,笔者一直致力于社区新闻报道,根据近三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跑社区“六字诀”。认准一个“苦”字跑社区比较辛苦,这已是新闻记者同行之间的共识。不管有无新闻,社区记者先熟悉社区、深入社区,走千巷进万家。2001年以来,《齐鲁晚报》的社区新闻记者,一直都是骑着自行车,揣一张济南市地图,跑遍了济南的大街小巷。为了增强社区新闻在济南市的影响力,社区新闻部又策划了《冬夜,他们更需要关怀》等多个系列报道,更进一步贴近了市民。  相似文献   

13.
早在多年以前美国ABC前新闻部主任普文·弗兰克就说过:"采访是我们这一行的基本手段,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如果说记者是新闻殿堂里的无冕之王,那么采访便应是王之宝座前托起王足的红地毯。不经过这里,王之宝座便是可望而不可及。不善言谈之人依然可以成为优秀的作家,而不善采访之人却不会成为优秀的记  相似文献   

14.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这项活动不仅使记者受益匪浅,社会反响也很强烈。本人现结合《新疆日报》地州新闻部的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新疆日报》地州新闻部是专门跑地州的部门,下基层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从过去的"三贴近"到现在的"走转改",我们经过了一个认识升华的过程。本人是一名老记者,常年在南北疆奔波。"三贴近"提出的时候,本人还认为那是针对中央媒体的,是  相似文献   

15.
社区新闻,是当今传统媒体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社区新闻被视为一个"杂家",其范畴一直杂糅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之中,报道篇幅一般不大。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内容为王"、"做深度报道",这些措施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应对冲击的共识。那么社区新闻,能否深度化呢?笔者试以新安晚报5月份的"高龄妈妈"这一社区报道为例,分析社区新闻如何在角度和策划上创新,做出独特、深度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信息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新、快、活"是各新闻媒体所普遍追求的,尊重听众的收听习惯,吸引听众收听兴趣,充分发挥广播的快捷、音响等优势,已成为新闻部每名记者的追求。口播新闻应强化新闻的现场感,更好地发挥广播新闻快捷的优势,满足听众在早间生活快节奏的状态中乐于相伴广播新闻,对所关心关注信息预知先知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社区新闻的出现,标志着新闻传播区域进一步细化,从国际、国内、本埠直接"挺进"到社会组织的"腹地",比近10年来沿用的"市井新闻"更加微观,也更为贴近传播主体和受众。打一个比方,社区新闻的传播就像一台"微创手术",通过社区这个"小切口",让受众探视到社会万象。  相似文献   

18.
我2010年毕业进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已近3年。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不曾预料到的困难和烦恼。入门阶段:学会了"走程序",却疲于应付刚来报社的时候,我们几个新记者都分到了热线新闻部,有专门的老师带着跑新闻,回来模仿着写。我没有学过新闻学,毕业后也没想到去找些专业书籍看看,对新闻要素一知半解,所以头一两个月的学习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而且跟着去采访看什么都新鲜,  相似文献   

19.
社区新闻是以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社区生活、社区人物等为主要内容,新近在社区内发生或与社区相关联而发生的新闻。社区新闻的特征一是题材的广泛性。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就是说,它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  相似文献   

20.
王哲 《传媒观察》2004,(8):57-58
什么样的社会新闻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呢?面对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社会新闻自身发展的动力何在呢?在长期从事社会新闻稿件的采编与社会新闻部日常工作管理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党报的社会新闻要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最关键之处是必须始终坚持提高社会新闻的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