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1989年,我们公司成立宣传科,让我去当宣传科长。说是科长,其实就我这个“光杆司令”。23年的军人生活使我养成了服从命令的习惯。虽然脱掉军装已有10年之久,但在对待工作调动上,仍然没说过一个“不”字。我因家贫,入伍前没有上过学,在部队靠自学搞了个中专。凭经验写个总结,作个工作计划还可以,写新闻则是一窍不通。不通也得写,任务压在身上没有办法。前两年我是按照写总结的路子写新闻的,一篇稿一  相似文献   

2.
“写好稿,迎国庆”,“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上海的十年巨变,反映总路綫和大跃进的光輝成就,向伟大的建国十周年献礼”,这是我們上海台新聞編輯部全体編輯、記者大战九月的奋斗目标。經过同志們的积极努力,我們这次报道任务是胜利地完成了。三十多篇专題报道。从各方面反映上海十年来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內容丰富多彩,同时也注意了充分发揮广播特点。这批稿件播出以后,受到了听众的普遍欢迎,不少听众还来信要求广播。  相似文献   

3.
“会游泳的站前排!”在抗洪抢险的紧急关头,这是一句叫人听了一愣的话。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听到的是“共产党员站前排”。然而,处置不同情况,需要作不同决策。让会游泳的人承担水中救人任务,体现的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为科学精神叫好,就是提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科学、相信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自觉用理智战胜愚昧,用清醒克服冲动;用巧干代替蛮干。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因情况紧急而乱指挥,因生死攸关而头脑发热,因强调一点而忽视其它。愿科学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前进![附二]编辑感言 为科学…  相似文献   

4.
4月4日新华社新聞稿上刊载的徐中尼同志写的通訊:“一个共产党员的额外收入”,是一篇值得推荐的好稿。这篇稿件受到了报紙的欢迎,人民日报專门组织了討論。是可取的是这篇稿件及时地說明了党組織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来解决人民內部矛盾所受到的非常生动具体的效果。当前这样的主题是迫切需要的。特別关于思想教育的过程写得很生动、很深刻、很有說服力,这样,也就为实际工作提供了一个榜样。我  相似文献   

5.
说起来很惭愧,自己写了近3年的新闻稿件,还没有上过头条,也没有几篇“重头稿”。恩来想去悟出了一点道理,其中最深的一点体会就是:看好“路”才能写好稿。看好“路”,无论对于初学新闻者还是“老新闻’”都至关重要。这“路”指的是“新闻宣传动向”、“两头”精神,如果把握不住这条“路”就很难出好稿。报纸是党和国家的喉舌耳目,是宣传国家大政方针的主要舆论阵地和窗口,所以吃透“两头”精神,掌握动向,看好“路”是每个通讯员最基本的素质。记得我初学新闻时,因上稿心切,自己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埋头写稿上,很少看“…  相似文献   

6.
《商山红莲——优秀女共产党员徐升莲的无私奉献》一稿,在《陕西日报》1990年7月14日一版头条发表后,有的打电话,有的来信,有的面谈,言说:“徐升莲的事迹感人”、“通讯写活了”、“主人公立起来了”;一些老同行还说“此稿写法上有突破”。我清楚地知道,这些赞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记者的劳动的尊重和爱护而说的,不能在赞扬声中失去自知之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采写此稿  相似文献   

7.
“我原先写长稿多,用得少;近年来写短稿多,也用得少。”有的通讯员问我:“这是什么原因呢?”联系看稿情况,我认为,稿件刊用与否,关键是质量,不论长稿短稿都是一样。我翻了一些不用的稿件,粗略分析这些稿件不用的原因,归纳为10个字: 一曰“偏”。偏离方向,问题抓不准,缺乏针对性、指导性。二曰“旧”。稿件所反映的内容陈旧,老套。三曰“空”。内容空泛,言之无物,华而不实。四曰“平”。写得平淡,可读性差。  相似文献   

8.
在基层连队,许多报道员对写小稿不感兴趣,认为“豆腐块”显示不了自己的才华。实际上,只要言简意赅,立意高,角度新,小稿也能反映大主题。前年夏天,南京遭到特大洪灾,我部官兵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当我整理采访记录时,初稿写了一千多字,但后来考虑到此稿时效性强,于是反复推敲,写成了两篇“萝卜条”发出。一周后,  相似文献   

9.
多年的新闻实践使我们看到:不同时段的成就报道,它们的主题是不同的,如七一前后,国庆前后,岁末年初,或者某个重大会议前后发出的一系列成就报道,它们选取的素材不尽相同,即使有相同的但反映的主题肯定是不同的,当然同一时段发出的众多篇数的成就报道,它们揭示的主题则必须相同,这就是我们说的成就报道要反映共性。因为所有的成就报道,都不会是只为了成就而去说成就的,报道成就都是要揭示取得成就的原因。而揭示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为了宣传群众,是因为“新闻事业的作用根本上在于统一思想或统一舆论”。由此,每一时期的成就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以往写稿子很少流泪,但这次流了,流了很多。我们是含着泪写完长篇通讯《把整个生命献给崇高的事业——记优秀共产党员、著名谷子专家李东辉》的。对于这篇5000多字的稿子,《人民日报》是“慷慨”的,不仅给了它头版头条的位置,还配发了《学习李东辉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评论员文章。不少人读后认为稿子写得感人。其实是李东辉的事迹本身太感人了。用不着象以往写人物那样苦苦挖掘、提炼、升华,用不着搜寻带有强烈修饰效果的词句,只要用朴素的语言把他的事迹如实写出来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7,(3)
笔俗而叙事著文/赵德铭近几年,我相继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杂文稿子,因自己是初学写杂文稿,尚不大入门,所以与那些杂文高手相比起来,自己那些所谓“作品”,只能算作“小学生作文”。但为了与诸多文友交流,我在此谈谈自己是如何学写杂文稿的。第一,要多写“枣核”社...  相似文献   

12.
沈阳晚报編輯部为制止长风,正在开展一个精編精写的活动,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一、从抓思想入手,提高认識。首先教育全编輯部工作人員充分认識提倡短新聞的政治意义,不能只从业务技术角度来看待这一問题,以提高大家写短新聞的自党性。其次,具体解决一些思想认識問題。如开始时有人担心“短稿是否能够充分反映問題”、“短稿多了反映在报紙版面上会零碎”等等,总之  相似文献   

13.
某大报一位副总编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一天他接到一位通讯员的来稿,在署名部位写着本报记者,但后边却空着三个格子,再写上本报通讯员×××。他解释说,这反映了我们一些编采人员作风不正。通讯员害怕他写的稿子发表不了,只好这样做,意思是谁处理我的稿子就把名字写在前边,算是“合写”。说完他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写了几年稿,也见报几十篇.但回头一看,在报纸“重要位置”的不多,好稿几乎没有.每当看到别人采写的新闻登在报纸的显著位置,有的还频频获奖,心里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我以“沙里迈”的笔名,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杂文、杂谈等言论稿二十余篇。有人问我“哪来这么多的言论题目”,我的体会是“体察生活写言论,生活多彩感奋多。”我写的言论稿,涉猎的范围较广,其中有一半是写农村生活的。这是因为,我家祖居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1984年前,我家还承包六亩多地。我既在机关爬稿纸上的“格子”,又要早晚在田间的阡陌上爬那绿色田“格子”。这样,我对广大农民的心理、愿望和要求就相当熟悉。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新闻?新闻前辈有言在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上新闻基础课时,老师一再强调:除了是“新近发生的”外,它还必须是“新鲜的、有价值的事实”,才能成为媒体采用的新闻。而今,这个定义遇到了挑战。这就是不少地方给宣传干部和下属单位下达的“指标新闻”:某个部门要在某级以上新闻媒体上稿多少篇,全县一年必须上稿多少篇。为了保证上稿总数的完成,还把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个人,制定了奖惩措施。 重视宣传、特别是重视对外宣传,应该说是好事情。把一个地方的优势和特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及先进人物的事迹…  相似文献   

17.
一些通讯员私下抱怨,你们要求我们写短稿,可是你们自己的稿件却越写越长。 翻开报纸一看,这话还真有道理,君不见,但凡数千上万字的稿件,无不是“本报记者”的杰作,难怪通讯员们会有这样的意见了! 记者写稿,天经地义,而且一般情况下,记者参与采访和写作的,大都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新闻,往往需要作突出的反映。实事求是地说,要对字数进行一刀切也是不现实的,对于重大事件的写真、英雄事迹的描述,便需要一定的篇幅作保证。但除此以外,是不是也存在记者和通讯员在用稿问题上宽严有别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自来水没有压力就上不了高楼”。我们当记者、通讯员的,怎样攀登新闻业务的新台阶?也需要自己寻求一种内在的推动力。从当前新闻行业竞争和报纸发展对提高稿件质量的要求来看,这种推动力就是“写好稿、登好稿”力争上游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几年许多单位的领导愈来愈重视新闻宣传,使得一些通讯员思想上、工作上产生不少压力。单位领导要求他们上稿“多多益善”,报纸要要求他们多写好稿,使他们不知如何才好。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结合实际,经过认真思考,认为通讯员在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方能适应和掌握通讯报道的主动权。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宣传与新闻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我们党宣传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能把宣传与新闻画等号。因此,不是任何事实、任何工作都能写成稿件登报纸;何  相似文献   

20.
军人典型在新时期的意义 军人典型呈现了军人在军事生活中特有的精神状态,也折射出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所共同具有的精神特征。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军涌现出一代代优秀人物和先进典型,从张思德、董存瑞到黄继光、邱少云,从雷锋、苏宁到李国安、李向群,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这些优秀典型是一种精神承载,而军人典型报道,其实质是一种精神生产。“雷锋精神”、“好八连精神”教育了我们整个民族,教育了我们几代人;这些高尚的精神,其影响力和辐射力恒久不衰,穿越时空,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