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正在被我校教师积极地探索并实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实践,积累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玲 《青海教育》2006,(11):44-45
学生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用原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构建新知的过程。数学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在开放式教学中自主探索,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探索规律来获得新知。  相似文献   

3.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4.
规律探索课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课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其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历规律探索的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结构,并且从中体会数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尝试探索课时常会出现一些认识的偏差,下面便是一节比较典型的规律探索课——小学三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笔者试着来分析本课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才能上好这类课,使学生在“真”实践的过程中有“真”体悟,真正提升其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要突出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围绕知识本质展开数学活动,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对知识的本源有所认识和感受,才能真正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理解。"角的度量"这节课历来是小学几何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不但要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而且要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  相似文献   

6.
数学目标教学实施程序徐文华“目标教学”是指按着一定规律,通过目标实施的过程,达到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目标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发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可以说,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而探索与创新又与疑问分不开。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新知识的发生或发展处,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探索欲望和兴趣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的开始,我首先出示用铅丝做成的小圆圈如图1课前让学生也自制了一个小铁丝圆圈:想一想,怎样来测量它的周长学生议论、比划、摆弄、设想………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各个知识领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体会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在人类明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采用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逐步发展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9.
徐影梅  陈喻 《贵州教育》2009,(24):25-27
教材分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增强自主探索规律的自觉意识,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强调了过程目标,尤其在过程目标中要求让学生“经历”特定的数学活动,获得初步的经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知识形成的规律,发现对象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而“体验式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2.
潘瑞玲 《山东教育》2005,(13):44-44
复习课难上,六年级总复习课更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感受。复习课的教学首先要关注的是复习过程能否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复习课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二要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对数学而言,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因此,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极好机会。如概念的形成过程往往通过学生熟知的一些生产、生活的实例、实物、模型等,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对象的共同点,分析、对比、归纳、抽象概括出对象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数学的概念、性质和定理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在概念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该注意把握好数学思想的渗透时机,寻找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渗透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理解与鼓励学生改变头脑中原有观念的过程。基于此,笔者觉得只有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探索到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真实性的内涵。近期,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简单的搭配”(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一课,颇觉受益匪浅,下面是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它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揭示教材的“知识、技能”发生发展规律与其思维方向;二是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活动的方法、步骤,获得对数学事实的体验.本文就如何制定课堂教学目标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邓厚波 《广西教育》2013,(34):75-76
在保留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新的数学教学观突出了过程性的要求,包含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对学习过程的描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加强对“过程化”的实践探索,纠正过于注重结果的倾向,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建构知识”,将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分析、归纳过程充分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获得发展和提升,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惠萍 《甘肃教育》2020,(2):125-125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查漏补缺,使之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并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课型之一。它不是简单的知识回忆和巩固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从学生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更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关注更多的是新授课的教学,单元"整理与复习"课却受到冷落,很多教师都把复习课上成了简单的练习课,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学生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教学,由传统地“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到更多地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探索、创造“做数学”,是现代数学教学观对数学教师的新要求。今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下称《课标》)中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走进新课程,贴近新《课标》,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牢固记忆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获得比较完全的认识。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本文拟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自己经历的教学案例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探索能力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过程中,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数学学科的基本成分,是数学教学的基础,还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决不是以学会概念为终极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生成、建构数学概念,更是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全面的发展。“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笔者在优质课竞赛中执教这节课,在研磨的过程中我们对数学概念教学思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下面将我们的认识与实践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