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丹在央视读经典、谈<心得>,突然蹿红,并引发国人读经热潮,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于丹读经典,人们读于丹.一些"沙发土豆"、"鱼丸",将于丹的读解奉为真经.到底是不是真经?十博士和朱维铮先生等人已经有过不同的见解了.而这些正在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中汹涌的意见似乎更"热"了于丹.  相似文献   

2.
1968年春天.外交部翻译范承祚陪同阿尔巴尼亚大使赴天津访问.那年头,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是每个人每天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在被参观单位集体"读语录"、"唱东方红"、"呼万寿无疆",阿大使也挥动小红书和中国同志一起参与.但给毛主席像三鞠躬时,人家说什么也不干.  相似文献   

3.
董岩 《今传媒》2007,(6):4-8
撒贝宁,1976年生于广东湛江,从小在军营长大.1984-1991年在武汉洞庭街小学、红领巾小学读小学.1991-1994年在武汉一中读中学,1994-1998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读书.1998年至今,为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同时继续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深造,获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曾撰文指出:"引导包含着指导,引导作用实际上也就是指导作用.指导性是新闻宣传的灵魂.但是发挥这种指导作用,前提是要人家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 刊登在<浙江日报>2003年5月28日一版上的评论<人·自然·经济·文明>,就是一篇讲究宣传艺术,让人"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的好评论.  相似文献   

5.
结合通化农业学校图书馆的自身特点,我们开展了中专生"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人"问卷调查.具体作法,一是设计问卷,由中专、职业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根据中专生特点和心理活动设计出两部分问卷.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媒体上读到不少"孩子们为什么怕读鲁迅"的言论,分析为"时代距离太远",我想这不会是主要原因.这给人提供了一个信息:是对教材的反思.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章是一流的.但不一定适合上教材,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别说是中学生,甚至大学,都不可能一时半刻理解得了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陈尚忠 《今传媒》2007,(1):55-55
新闻贵"新",怎样做才能为了保住新闻的"新",既抢时间又防差错,这是一个不少人看似解决实际并未解决好的问题.近读一篇回忆周恩来总理处理一次新闻事故的文章,从中既看到了在什么情况下因抢时间会产生差错,又明确了怎样做才能既抢时间又防差错.现将其摘要录之于后,以飨未见读者.  相似文献   

8.
捅"窗纸"     
世上有些事情的症结聪明人往往不肯将其点穿,只是一味地在周围兜圈子.此时倘有人直截说出来,就显得特别可贵.比如,对于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假新闻,许多人说来说去,无非就事论事,隔靴搔痒而已.近日读唐远清的<对新闻打假者的困惑的辨析与反思>(刊于<新闻记者>2009年第2期).觉得终于有人来捅"窗纸"了.现在,我们就唐文所论,来看看纸窗内的物事.转载媒体无需承担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只要提起百岁老人"双桥老太太",稍微上点儿年岁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在中医正骨方面,她以医德高尚、医术高超而享誉京城.  相似文献   

10.
牧岭 《北京档案》2000,(9):10-11
读<史记>的档案局长 沈局长是那种内敛平实的人.这可能跟他丰富的阅历有关.年青时,他跟着"上山下乡"族,把青春抛洒给了祖国东北大地.之后他又当了几年中学和大学老师.  相似文献   

11.
华佳 《出版广角》2016,(18):66-68
"壹读"视频与"一条"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自媒体的典型代表,短视频广告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虽然基于移动互联时代的共同背景,"壹读"视频与"一条"视频在发展经历、创始人特征、业界影响力以及内容特征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是在短视频广告上二者有着不同的目标受众与产品定位,并影响各自的商业模式、内容创造方式以及视频形式风格等.  相似文献   

12.
对于"书",大约没有别的文字会像汉字这样用一"读"字约定得如此准确、有力和明白. 上学,叫"读书".尽管也有叫"念书"的,那原意不过是说"读书"要"念",所谓"书声朗朗"而已.  相似文献   

13.
在各大卫视纷纷以真人秀、唱歌节目展开综艺大战的时候,黑龙江卫视一档"读信"节目悄然走红荧屏.张国立、何冰、归亚蕾、王耀庆、蒋勤勤、林更新等多位明星加盟,以"见字如面"的方式读懂中国历史和中国人的智慧和心灵.原本私密的家书、情书、与友人书,不但极富个人特色与历史带入感,而且打开了认知历史、认知名人的另一扇充满意外感的窗口.  相似文献   

14.
最近从<燕赵都市报>上看到一篇<未上天先自焚(肩题)合肥市一架自造飞机滑行时被烧毁(主题)>的报道.这则消息说的是一飞机爱好者用汽车和摩托车配件,花了一个月时间,自造了一架重达200多公斤的简易飞机在滑行时起火,被烧得面目全非的事.消息虽然新闻要素齐全,交代的十分清楚,文字语法上也没有多大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读了之后,让人总觉得心里不舒服.笔者认为,问题就出在肩题"未上天先自焚"这一句上.虽然作者在制作这一标题时费了点心思,写得也比较新颖幽默,然而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情味",没有"幽默"到地方上.  相似文献   

15.
张政烺先生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馆任职,他遍读馆藏书籍,并在版本目录学方面取得了极高的学术成绩。他被人誉为"活字典",而且有求必应,为社会各界解决过许多疑难咨询问题。他是"懂得书"的图书馆员的杰出代表,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这一图书馆员精神的伟大履践者。  相似文献   

16.
"速读"诠释     
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读的意思. 今年,三秦都市报在代社长兼总编辑薛晓燕的大力倡导下,首次将报低的内容结构确定为"速读+专题+专刊",而且将速读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求报纸具有"速读的特点"和"专题的品质".一句话,这是办报纸的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17.
编校工作中"宏观"与"微观"的思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出版、印刷技术的革新,当今大多数图书、杂志的出版都趋向于采用"编校合一"的体制.相对于传统的"编校分离",在"编校合一"形势下,已经淡化了编辑和校对的区别,编校人员无论在稿件的编辑加工,还是在稿件的"三校一读"过程中,都需要用审稿的眼光审视手中的稿件.  相似文献   

18.
1920年2月,在法国的蒙特尼一栋简易平房里,一对中国新人举行的简朴婚礼别开生面:新人诵读的是恋爱期间所写的诗集《向蔡同盟》,结婚照为二人同读一本打开的《资本论》.之所以称之"向蔡同盟",指的是当年蔡和森、向警予与旧式婚姻决裂、追求自由婚姻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9.
想起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最近读了一本书--老作家韶华所著的<说假话年代>.这本书记叙了作者在"文革"前后耳闻目睹的种种令人心颤的真实--说假话、做假事,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使我们的党和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京城"鼠族"寄居地下室 2007年国庆,读大二的李蒙第一次到北京.在他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不是天安门广场.不是西单、王府井,不是他流连过的各种美味,而是那几天在地下室住着的日子. 李蒙没有想到,如今已成"北漂"的他,真的与地下室朝夕相伴. 22岁的李蒙如今是北京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每天下班后.他就回到那个被他称为"家"的狭小房间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