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雅琳 《小火炬》2012,(Z2):38-39
说起"见饭愁"话就长了。"见饭愁"大名叫"小白",是青青草原上的一只小白羊。它一见到香甜可口的饭菜就撅起了嘴巴。因此,它的家人就给它起了个绰号,叫做"见饭愁"。全家总动员起来了。羊妈妈用万般宠爱的口气对"见饭愁"说:"小白,你能把这碗饭吃了,我就让你玩电脑,玩个痛快!""哇!太爽了!""见饭愁"喊道。可是,"见饭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就笑了个够,大家笑得真是千姿百态。牛老师先给我们出了个字谜:头上翠竹生,大上一撇真高兴。这可难不倒我们,我们脱口而出:是‘笑'!她笑着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数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科学,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又有几个人曾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不过是公式、概念的熟悉和重复不断的练习运用,在这样的机械重复中,人们怎么能感受到快乐,又何谈魅力?尤其是在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像我们这样的平行班,学生对于数学可以说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上数学课愁,考数学更愁,最后到了"无为无感"的最高境界——接受现实了,反正我学不会数学!  相似文献   

4.
<正>古代文人,其愁甚多。有去国离乡之愁,有相思离别之愁,有仕途失意之愁,有伤春悲秋之愁。然而同是一个"愁"字,各人有各人的表现手法,从"愁"字在唐宋词中的着笔来看,我们可以领略古人运笔之高妙!愁,作为一种思想情态,在词人笔下,常常以具体的事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2011,(8):52
愁,本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情绪。古代诗人却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将愁变成可以量化的东西,使之形象可感,构成奇妙的意境。一、"愁"的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笔下的"愁"是"三千丈"的白发、万里长江,写出了"愁"的长度。南唐后主李煜更语出新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愁"比"白发三千丈"更为深远广阔,不可见的愁绪化为流不尽、淌不完的滔滔江水,不仅有长度,还有动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水与"愁"的关系,从这一组意象(水)与内容(愁)的完美结合上,简略地论述了文体形式对内容的表达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无论是写作还是欣赏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贴切与否都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其词作受到历代文史学家所推崇,其本人更被后人推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但其言愁词在其作品中却占了很大比重,词中愁之真、愁之切使读者不忍卒读。文章试从辛弃疾之国破之愁、失意之愁和离思之愁三个方面对其言愁词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8.
诗言志,词言愁。词是由各种各样的"愁"堆砌起来的。以"愁"为切入点和学习点,能直达词的内核。选修教材开放性很强,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选择和开发空间。选择写"愁"的经典单篇,可以举一反三;选择以"愁"为标准重组篇目,更贴近学生的理解实际;选择以"愁"为延伸内容,拓展空间可以大到无限。  相似文献   

9.
<正>小小少年,也有烦恼;人到初三,愁事缠身。——题记说来你也许不信,我从来没有这样愁过。真的!第一愁是学业之愁。刚入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直到初二上学期,班级排名也没有出过"前十",用班主任老师的话说,我们是"重点培养对象",是"上示范高中、考名牌大学的好苗子"。也许真的应了"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从初二下学期开始,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雅致清秀,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的愁以靖康之耻为界分成两个大部分,分析前后期的愁词,从中得出结论:前期的愁词表现为离别相思之愁,后期的愁词表现为家国之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1.
陈辉 《语文天地》2008,(4):38-39
愁,是人之常"情"之一,它是人生种种不如意生活境况的直接反映。从古至今,有关抒写忧愁之情的语句数不胜数,它们从各个角度对愁作了具体而形象地描述。这里我们试以古诗词中部分直接抒写愁情的语句为例,对前人的愁情及其言愁艺术作一全面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好多时候,我们都愁,愁成长,愁生活,也愁真爱,可到头来,也只能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吧!成天嚼着海誓咀着山盟的我们,到底在悲伤些什么?当我们愁生活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所拥有的,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呢?小时候,我们总愁父母对我们不好,成天到晚逼我们做不喜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赵馨 《考试周刊》2008,(52):35-35
一提起语文,很多学生头脑中马上会出现"作文"二字,也正是这两个字令千千万万的学子望而生畏,他们写起文章来往往是应了一幅对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情愁理愁物愁景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是"写不出来"。好不容易"憋"出来了,却与众人雷同,如刻画人物的肖像,总是"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或"苹果般的圆脸",写高兴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相似文献   

1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每读到朱老先生的这两句诗,我便思考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哪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这样一幅描写学生作文时愁苦情状的对联,上联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是: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眉批是:写不出来。如何为作文教学注入"活水",这一直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致力探索的课题,笔者在这点上也做了些尝试,取得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15.
愁的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在我看来,"愁"并不是一件多么遥远的事情,"愁"的滋味自然也是众人都尝过的。只是,"愁"的滋味太浓,拙劣的文笔无法捕捉到那涩涩的感觉。"芦叶满汀州,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青春赋予我们太多,也让我们失去太多。"愁"的滋味并非虚无缥缈。时光荏苒,光阴流逝,想要抓住一切,却什  相似文献   

16.
张令仪是生活在康乾时期的一位重要女词人,由于其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坎坷跌宕的人生经历,使得她的词作中充满了对于闺阁女性之"愁"的书写。其咏"愁"词主要可分为伤春悲秋的闲愁、怀人寄远的离愁、索居穷巷的苦愁、丧夫失子的哀愁、怜爱游子的心愁这五类,这些咏"愁"词的书写,具有典型意义和特征,是较富有代表性的闺阁词。并且,在艺术表现上,张令仪几经品咂,将"愁"作各种意象的比拟,独具特色,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希望把工作和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到务实高效,那就要做事时首先有个好心情。俗话讲:"人逢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似乎上面这句话与这篇文章的主题干系不大,但有一条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让我们每天都要有个好心情。让人们把笑意时刻写在脸上,笑在心里,每时每刻都发自心中肺腑的喜悦与高兴。那样做起事情来都会心情愉悦,工作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相似文献   

18.
沈鸿 《文学教育(上)》2008,(21):104-106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我们总会被作者那浓浓的秋愁情结浸染。愁是秋天的灵魂,一个愁字,折腾着一代代文人,成为一种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在众多的秋愁意象中,鸿雁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我们总会被作者那浓浓的秋愁情结浸染。愁是秋天的灵魂,一个愁字,折腾着一代代文人,成为一种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在众多的秋愁意象中,鸿雁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思妇闺怨诗指以书写闺阁中女子怨愁的诗,往往借助"楼"这种意象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思妇闺怨诗词中的"楼"为思妇情感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意象示现的角度上,"楼"与"愁""思"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其次在意象造型上,对人物形象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最后"楼"具有沿袭作用,本身流露出一种感伤意识。"楼"入诗词所形成的感伤情怀,及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是值得我们好好体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