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的儒家著作中《论语》和《学记》里,记录着很多富有生命力的现实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结合儒家思想,对我国高中阶段语文教育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次的问题式教学探讨。一、儒学中的教学理念儒学,即儒家学说。儒家著作中,以《论语》与《学记》最为突出,在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语》选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既不像散文、诗歌教学那样受学生重视,也不像小说、杂文教学那样受学生青睐,但其重要作用是勿庸置疑的.这是大多数学生所未认识到的。这也就增加了我们《论语》选读教学的难度。总结自己《论语》选读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把握好《论语》选读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抓住《论语》选读教学的切入点,搞好《论语》选读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一、背景及设计理念2006年11月,语文版《<论语>选读》作为选修教材全面进入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在对《论语》近十几年的学习中,广大的一线教师虽然也尝试着对《<论语>选读》进行多种解读的教学实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比较习惯"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对如何开展有序、有味、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涉及得并不多,对《论语》在现代语境下的价值重构更是避重就轻,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让学生体验探究"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教育理念直到如今也值得学习。本文从《论语》中探索其蕴含的教育和学习之法,尝试解决“建筑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的建筑物理知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在今天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价值,其中的一些教育理念是超前的,非常符合当前的教育教学要求。学习《论语》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获得更多直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周红阳 《教学月刊》2007,(10):37-41
在落实《课标》教学理念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选修"课程的出现对我国的中学教学而言,应该是横空出世的"新生事物"。于是内容多样的"选修"教材便应时而生,而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凭借《论语》历史悠久而非常独特的文化经典中的"经典"之深刻影响,又值当今"《论语》热""持续高温"的大背景,自然更多地赢得了师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论语)选读》作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正如《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所指出的:“选修课教学首先要有合宜的定位。它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选修课,不追求系统和深度;也不同于中学的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可见,《论语》的教学可以从多个层面人手,但不管从文字还是文章学的层面入手,最终都是要落实在文化的层面的。那么,如何通过《(论语)选读》的教学实现《论语》文化意义,个人以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论语》与背景的关系,一是《论语》与接受者的关系,才能较好地实现这种教学指向。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一位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读《论语》,得智慧,明事理,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读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过程中,师生们的良好反应,又是明证。  相似文献   

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记录了一场发生在孔子与其四位弟子就志向而展开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悉数体现。本文旨在分析孔门弟子教育叙事中对教学场景、教学语言、教育方法三方面的记录,探析孔子教学过程中体现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等教育理念,同时结合孔子的治国理念,探究孔门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教学思想及其实践走向中的异化、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与我国传统教学思想中的某些观念之间存在高度的契合,许多理念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语》中就鲜活地存在着。然而,《论语》的教学思想却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失落乃至走向了异化。在改革的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教学思想,应有的态度是真正去了解与发现,避免因“无知”与“错位”而产生不自信甚至自弃,并进而不断丰富本民族的教学思想,完善本民族的教学实践,形成本民族的教学气质。  相似文献   

11.
“孝”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中占有重要位置。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一书,对“孝”作了多方面的阐释。文章通过研读《论语》中有关孝悌的篇章,从“孝”的理论内涵、实践方式和功用价值三方面来探讨《论语》所展示的孝道思想,体会孔子孝道言论中所蕴含的独特理念与智慧。  相似文献   

12.
实施《论语》文化教育发展战略,教师品读《论语》,感受孔子儒学的基本精神。学习与教师修养有关的论语名句,注重教师的精神追求,并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论语》的教育教学思想,从而引导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孔子的仁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我校发起了把儒家经典之作《论语》带入课堂的活动。随后,我校全体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对《论语》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我校初中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秉承我校一贯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分享资源,确定了教学校本教材《论语选读》上的六字原则,即求新、求短、求实。一、求新教师先上网查有关《论语》的教学视频,并在十几万条结果中进行多次筛选和比对,选中了山东文化  相似文献   

14.
某种程度上讲,主要记录孔子言行思想的《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当前课改极力推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论语》中的很多句子里都能找到相关的印证。譬如:"因材施教",譬如:"有教无类"等等。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掌握教材文本中的有关孔子典籍的相关知识,还要深入运用孔子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加强这一儒家巨人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论语》作为孔子教学实录来看,这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艺术等可以说是异常丰富的,在新课标业已颁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大力提倡的今天,重读《论语》,我们不仅再次为这位生活在2500年前的圣人所折服,《论语》中所记孔予施教情形,多处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教学策略的运用,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一、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课程需要对话教学 对话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古已有之。儒家经典《论语》就是用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从《论语》中可看出,当时的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者可以自由言论,学生甚至可以反驳老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试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视角探讨《论语》教学在语文课中承担的角色以及《论语》选读的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语文味,寻找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既能体现选修内容的侧重点,又能守住语文教学之根本。一、教师视角:寻找需要"教"的契合点在实际课堂教学《〈论语〉选读》时,教师总在"文  相似文献   

18.
于丹将《论语心得》搬上百家讲坛,继而高中教学和高考考纲中也添加了《〈论语〉选读》,我们对于《论语》这一部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仿佛越来越熟悉,一些大家的解读也有意带着我们往简单易懂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哲学教学中,教师引用儒家经典《论语》,可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高效性的目标。如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引用《论语》,就收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在北京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被列为整本书阅读的必读之作。而整本书的《论语》阅读不同于之前的节选《论语》几段语录阅读,或者《论语》的选本阅读,或者是泛泛的儒家思想的学习。对中学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有三个最主要的挑战:一是《论语》的非系统性,二是整本书体量大,三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很难记住大量零散的知识点。这使得学生很难对《论语》所承载的思想有整体的了解。面对这些挑战,为了梳理《论语》内在的文化体系,更好地传承《论语》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