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语文的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学具有很大的弹性区间,大学语文的教学承担着语文素养教育和提高大学生审美水平、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人文素质等艰巨的任务。大学语文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胜任。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这一宗旨体现出《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在净化社会环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具性"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人文性"重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学者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探究,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大学语文》教材编选作品蕴含的人文情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经典文选的智慧之光驱散生活的迷茫,打开心灵的纠结,坚定真善美的价值观。最后,我们统计并分析商洛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检验并分析案例教学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下,我们正处在科技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时代,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大学语文在线课程,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等措施来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课教学的功能定位应从工具性转向人文性、审美性,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素质。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创新学习平台,构建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趋势,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可视为切入点,通过发挥其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的作用,实现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军事院校课程教学体系中,大学语文是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的一门重要的人文类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集智育、美育、德育于一身,通过培养军校学员的语言素养、人文素质,起到陶养学员情操、提高学员人文素养、积聚鼓舞学员战斗精神的作用。当前,在全社会兴起"国学热"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使军事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成为传扬国学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载体,是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人文素养对大学生而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从广义上讲,这种素养指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在当今社会,无论文科学生还是理工科学生,假如不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那么将会给他未来的人生路途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是高校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其中,大学语文教学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大学语文作为我国综合性高等院校一门公共基础课,其实它的功效有多重,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它的基础性、工具性,认为学习大学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它的审美性,认为…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教学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校基础课程的大学语文,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直观教学、“传授———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等四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裕丹 《教育与职业》2006,(20):145-146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直观教学、“传授-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等方面论述了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处境尴尬:定位不明;教材建设混乱;教学不受重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注意: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重视教材编选;坚持工具性、人文性和美育性的和谐统一;坚持以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为主的素质教学观。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传播人文精神;处理好课堂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坚持因势利导,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是一门集文学性、趣味性、审美性、工具性于一体的公共课程,开设此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及对汉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现今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不重视,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张静雯 《文教资料》2011,(29):32-34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高职大学语文应明确课程定位、改革教学内容,并从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等方面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王思丽 《文教资料》2009,(23):57-59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受学生、教材、教法、教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陷入困境中.要改变这种局面,学校首先要认识到<大学语文>的"有用"性,选编适宜高职学生发展的教材,提高教师的素质.针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普遍缺失,教师要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在资源,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今天的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其文学性。语文教学必须摆脱教条化倾向,赋予语文教学新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试从人文素质本身和时代的需要入手,结合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是侧重人文素质、语文素养的基础性、通识类教育课程,需要充分挖掘教师、学生、学校潜在的课程资源,通过与时俱进改进课程实施策略和路径,构建聚焦于素质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富有内生动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形成显隐两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同频共振,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既非纯工具意义和纯基础意义上的语文,也非纯人文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语文,而是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人文性是提高,是求善;审美性是升华,是求美。大学语文要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人格修养,也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突出语文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同时也应兼顾人文性与应用性。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母语的运用能力。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遴选大学语文教材,并主动开发大学语文课程资源,这样才可以保持这门课程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张淑梅 《考试周刊》2008,(49):22-22
大学语文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且尤其注重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课程。诗词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味,培养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的竞争是激烈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既能为学生更深地了解和掌握母语提供机会,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大学语文不再是简单的工具性语文,而应朝着人文性语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