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专家说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作为阅读教学“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山脚没有绚丽的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太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其实如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所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笔者以为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功夫,第一课时还是有“潜彩”可挖的。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山脚没有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工夫,第一课时还是有精彩可挖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山脚没有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工夫,第一课时还是有精彩可挖的。张目——究题眼。题眼,即题目的重点词。众所周知,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内容;有的点明文章的主旨;有的揭示文章的线索……毫无疑问,教师巧造势,妙设计,让学生在课始解题:初读、体会、质疑、猜测、品读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阅读欲。如我在讲授《特殊的葬礼》一课时,我揭题…  相似文献   

4.
近日,我利用校本培训时间重温了新课标,感触颇深.现就课标中阐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理念,结合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困惑: 工作以来,只要稍稍聚焦一下阅读教学,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各类竞赛课、展示课,甚至名师的观摩课都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但凡语文教师都特别青睐第二课时.有人把语文教学第一、二、三课时分别说成是山脚、山腰和山顶.而语文课上,只有扎扎实实地上好第一课时,才能为后面的精读课文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课时堪称阅读教学的"山脚".但因为是"山脚",它关注的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如山脚,第二课时如山腰,第三课时则是山顶。山顶自然风光无限,山腰也是春光烂漫.如何让不被大家看好的山脚也能风光迷人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8.
"文眼"是指一篇作品中极具表现力、能统摄整篇作品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厘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也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它具有综合性、精悍性、普遍性、唯一性等特征,在教材文本和阅读教学中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尤其是阅读教学,教者常因教学内容太杂、知识太多而不知不觉陷入烦琐分析的泥潭,思维凌乱、轻重难分。思想如钻子,必须钉在一点挤下去才有力。扣住文眼的"点"进行教学就能有效避免教学的烦琐。所谓"纲举目张",文眼就是文本的"纲"所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捕捉文眼,引领学生将文本梳理成纲;其次要着力品味文眼,通过文眼映照篇章;最后要巧妙对文眼进行反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活化语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课文的文眼,并带领学生解读这些文眼,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中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眼",通常是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点明文章主旨的关键词句。它或是一句高度概括的句子,或是一段深含哲理的话,或是表达深刻感受的语言。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巧用"文眼",充分发挥其妙用,是为阅读教学增效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3.
文眼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眼解读文本,能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线路,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文眼的位置、探析文眼的表达作用、理解文眼的根性追求、探究文眼的运用价值,让学生掌握文本解读的主要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在诗歌中,"文眼"就是"诗眼"."诗眼"是诗歌的主旨所在,是诗中最精采的词句.正如清朝的刘熙载在《艺概》里所说的."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传统的第一课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审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划分段落等。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的结果往往过于单调,对于教师而言,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任全部放在第二、第三课时讲解有点困难,学生也早就对这样枯燥乏味的方式了如指掌都,毫无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根基,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要著,因为它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是实施教学的总导引。基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应以"文"为解读核心,从"文题""重点文句""文味""文眼""文脉"入手,提供一种解读借鉴,引发学生的文本解读思维。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散文大多设有"文眼"."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采、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因此,在散文教学中应紧扣"文眼",以它为纲把握全篇.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是许多教师上公开课同避的话题.原因很简单,多年来第一课时往往呈现出"三个一"的老面孔,读一读课文,画一画词语,说一说大意.这同一副面孔不免使学生生厌,也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那么,如何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文眼"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课眼",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教学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学《桂花雨》一课,教师可通过复活"文眼"语言,再现"文眼"意境,拓展"文眼"诗意等手段,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涵。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有章可循的.如果违背阅读规律,则会在"入文"及"出文"中出现"浅阅读"、"自由阅读"等偏失,使阅读教学误入歧途,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