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曾和工友开玩笑说:‘我们出来打工赚钱做什么?回老家盖房子。盖房子做什么?为了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为了生孩子。生了孩子做什么?还和我们一样,出来做农民工。’这不过是一句玩笑话,而从内心来说,我有着更美好的向往:就是要有尊严地活着。"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的藏书(摘自《新华文摘》1996年9期)盛曙丽我们读中学的孩子们在看什么书,又“藏”着一些什么书?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和谁对话?是席绢,还是金庸?是曹雪芹,还是德莱塞?是文化精品,还是地摊杂货?他们与书做了怎样的“朋友”?是“拿来主义”,还是“照盘...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上世纪末央视播出的讲述保守家庭与开放家庭之间联姻故事的韩剧《爱情是什么》还只是“星星之火”.那近两年热播的韩剧已有了“燎原之势”。韩剧何以如此风行?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的话一针见血:“韩流在中国当道七年.是我们的耻辱.因为韩流贩卖的文化内核是儒家文化,他们有什么资格在中国人面前贩卖我们的文化遗产呢?但人家做了.还做得相当成功。”  相似文献   

4.
七月热帖     
殷秦 《网络传播》2006,(8):74-75
青藏铁路——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朝鲜发射6枚导弹——布什就看您的了!上网五味;接到录取通知书,请向老师深深鞠躬!“七一”党员该做些什么想些什么?给孩子请个性家教?善待婚姻;世界杯见证了我们的娱乐观;关于“困难群体”问题的思考;也说齐达内撞人。  相似文献   

5.
人类迄今尚无对感冒有特效的抗病毒药。和我们应该做什么比起来,对付普通感冒,知道哪些是不必做的也许更有价值。然而,一个儿科医生对自己孩子感冒的处理,能应用到他面对的其他病儿身上吗?  相似文献   

6.
教育版面承载的内容很广。意义很重,看起来纷繁,实际最终归结到一点,核心便是“为了孩子”。作为一名教育版面的编辑。思索更多的是做什么样的内容更贴近孩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途径又是什么?经过多年的编辑工作,我觉得“家长”是我们了解孩子,展现孩子世界。  相似文献   

7.
且将平淡孵辉煌高伟杰【吉林】5岁的时候,妈妈曾问我:“长大后你要做什么?”我答:“当大王。…9岁的时候,妈妈又问我:“长大你想干什么?”我答:“当老师。”18岁的时候,没有人再问我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时代安排我们统统去当农民。从此再不敢想当什么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8.
40天内5起针对校园的暴力事件,让原本宁静的读书场所成为个别人报复社会的发泄地。校园何辜,孩子何辜。此类极端行为击穿了社会的心理底线。悲伤之余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电子出版》2006,(3):23-24
一天,几十才开始学电脑的朋友问董师傅,虚拟机是什么?能够为我做哪些事情?和普通物理机相比到底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针对大家的问题。我们请来了系统和虚拟机方面的专职为大家解惑。让专家向大家介绍创如何使用虚拟机的,虚拟机能够为他做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充斥着无数的富人故事,早已忘记了贫穷曾是何等凶恶的魔王。它压碎了无数成年人的脊梁,让他们深陷于无知、绝望,甚或仇恨的渊薮。若孩子生逢这样的家庭,命运又该如何注定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当一群人围坐在会议桌前大谈特谈少儿电视如何制作如何发展时,有一位刚刚涉足这个领域的大学毕业生轻轻嘟嚷了一句:“少儿电视是什么?”众人都笑了。但笑过之后,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或者回答得透彻。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实在是一个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我们明确地知道电视节目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可是,一旦做出来就一定被称之为“少儿电视”吗?给孩子看的,大人不也看吗?孩子知道《七色光》,大人不也知道《七色光》吗?反之,给大人做的,孩子不也知道吗?那么,“少儿电砚”究竟是什么呢?曾经有一部片子,在国内叫得很响,满怀信…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06年第3期发表吴海民的文章《“冬天”里我们能做什么?》。 文章指出,不管你认为报纸面临的是严冬还是春天,报纸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报纸所处的生存环境的变化不可不察。传媒业格局的变化不可不察。理清思路,矫正方向,明确该做什么,是业界同仁尤其是报社老总要做的功课。  相似文献   

13.
鲁稚 《全国新书目》2008,(15):34-35
世界上只有1%的孩子可能成为天才,却有99%的父母都在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梦想和努力。只有孩子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发现孩子,培养孩子适合社会的心灵与体魄,并努力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14.
做了多年的童书编辑,一个问题常常萦绕在脑子里,既然阅读是营养生命的最佳方式之一,那么刚刚展开生命进程的宝宝们到底应该读什么书?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童书去营养他们的小小心灵呢?各个童书卖场是我最常光顾的地方,常常看到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牵着孩子或者没带孩子,在铺天盖地的图书中上下逡巡,难以取舍。我们的童书市场看起来的确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5.
王健 《出版参考》2007,(6):45-45
什么叫做路径依赖?比如上海有些孩子就不怎么理解父母。像在座的企业家都比较成功,你们的孩子都羡慕你们能干,但现在上海有些当工人、干部的,由于工资少,被老婆骂倒也算了.有时孩子甚至也这样问:“爸爸.你怎么这么笨啊?”爸爸很惊讶:“耶?你怎么这样说话?”孩子说了:“爸爸.你就是笨。你想想看,今天隔壁老王到我们家来做客.我才知道老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评论》2014,(11):F0004-F0004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什么才是孩子心理真正需要的?年轻的爱侣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夫妻关系中间最大的心理症结又是什么?我们梦寐以求的愉快生活,到底应该如何活?人生的意义何在?知名旅美心理学者、心理治疗专家徐浩渊博士,抛弃说教、甩掉枯燥,用30段真实的人与事白描出每一段生命中无法回避的关系和问题,这里有孩子的焦虑,青年的迷茫,更有华发之年依旧无法释怀的心结,每一段精彩的讲述、细致人心的心理学解释,为每一位阅读者铺展开心灵成长与人性探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成长档案袋     
孩子的成长过程用什么才能准确地记录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当父母的能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即为孩子准备一个“成长档案袋”的话,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有一个无言的证明人了。那么,家长怎样为孩子准备和保管这个成长档案袋呢?我提出以下建议:准备一个(或几个)牛皮大纸袋或几个塑料夹子,分类保存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类资料,这些资料大致可以分为照片类、获奖类、日记类、特色类、家庭大事记、心桥类,所有的档案袋都装在专门的柜子里,以便取用。有些档案袋如果太大,可以分成几个小档案袋,专柜取放。例如照片类档案袋,家长可…  相似文献   

18.
谢文帅 《新闻窗》2013,(4):103-104
语态的改变和镜头向下的误区电视新闻该如何做?这个问题相信都曾经缭绕在每个电视从业者的心头。这个“如何做”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是镜头如何拍?后期如何剪辑?配音和字幕如何调出好效果?等等这些技术层面的追问,目的在于把一条新闻做得“色香味”俱全,务必夺人眼球,令人赏心悦目;第二是该将镜头对准哪里?该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报道的角度和切入点落脚点应该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儒家文化与成功人生。这其中,有很多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词语。但事实上,我们若认真加以研究这些词语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或者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因此,我所讲的第一个话题是:什么叫儒家文化?第二个话题是:什么叫成功人生?我在讲到儒家文化与成功人生的时候,我还有一个副标题——如何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即在现实生活当中,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是不要让人讨厌,从而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所谓成功人生,首先,得做到不让人讨厌;其次,得受人欢迎。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之路,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做?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兴媒体发展热潮,无论是传统媒体的过来人,还是新媒体的新手、新面孔,在你、我、他的周围已经越来越多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玩家和高手。他们是如何“玩转”新媒体的,他们在冲浪新媒体的探索中有什么心得体会、经验做法?且看三位“网络技术达人”的自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