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嘉铭 《现代语文》2007,(11):49-51
徐打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作家,是浪漫、神秘、忧郁、傲骨的矛盾体。从创作风格方面而言,徐打继承了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并将其中国化,作为心理学者的徐哥,显然在小说中注入了许多弗洛伊德的观点,更使作品显得神秘莫测;从哲学性格方面而言,是一位立志于追求完美的作家,然而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导致其迷失自我,忧郁、焦虑;从正义人格方面而言,不失为一位拥有民族气节的正义之士,作品中的爱国情感虽隐藏较深,却真实可信。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哥是一颗闪烁的明星。  相似文献   

2.
徐訏被认为是一位现代主义作家,但是与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不同的是,徐訏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更具民族特性。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生的审美关系,探索人性意义的空间,寻找人的生命标准,其目的依然是建立一个和谐理性的世界。通过把西方哲学的外在超越和东方哲学的内在超越结合起来,徐訏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化”的现代主义作品,为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性体验文学范本。  相似文献   

3.
王莹 《文教资料》2012,(32):73-7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乏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作家,徐訏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圣经》的影响下,徐訏小说的语言表达多了温婉与清丽、沉郁与感伤,呈现出"在乐园"——"失乐园"——"复乐园"的叙事结构,基督教教义也使其小说蕴含着博爱与忏悔的内在精神。本文试从徐訏与基督教的渊源、《圣经》文本对徐訏小说的影响、基督教精神对徐訏小说内在精神的影响三个角度对徐訏小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徐訏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创作成就特别突出的作家,文章试图对徐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与概括,使得读者对徐訏研究状况有一个整个认识,从而对徐訏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徐訏伦理思想体现在作品中表现出作者的真性情,在徐訏思想中,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还是一种实践理性精神。徐訏伦理思想中的道德判断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以机缘变幻为动力;道德规范是理性与同一性;职业道德和婚恋美德反映了徐訏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6.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7.
徐訏的小说抒写着心醉神迷的诗性世界,发掘生命深层的神秘体验。诗性浪漫主义是徐訏小说的显著特征,一方面与神或上帝之间进行交流对话进而完成对自我的找寻;一方面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圆融境界对人性中世俗欲望的认识与摈弃而完成自我追求的提升与升华。徐訏从对上帝的崇拜、对彼岸的向往转向对此岸的关怀、对现世的超脱,对人生的深幽与神秘进行着形而上的探索与找寻。  相似文献   

8.
距离把持中的浪漫超越——论徐訏小说中的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徐訏小说创作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距离的视角,研究徐訏小说的创作。文章从徐訏小说的环境设置、人物刻划、情节构思等方面,梳理其小说中的“距离”,并研究徐訏企图在对宗教的沉思中,达到那种独特的“距离”感。论文在对徐訏独特的审美观的分析中,研究其创作的这种“距离”追求,并寻觅徐訏创作的发展和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数量庞大,拥有一批海内外忠实读者,1950年奔赴香港之前的小说更是一次次掀起了内地读者的阅读热潮。徐訏赴港前的小说所以畅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徐訏成功地把握了传播者、接受者、传播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报人、编辑的身份使其对图书市场有一种灵敏的嗅觉,他可以根据接受者的特点把握传播内容,同时,徐訏的大众文艺观也使他可以针对读者进行有效编码,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畅销作家。  相似文献   

10.
施蛰存和徐訏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独树一帜,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色彩的描写,从不同侧面给我们展现了作家的审美特点。本文以《魔道》与《鬼恋》为例,深刻剖析他们作品中以黑色为基调展现出的丰富的色彩性,以及渗透在作品中的不同蕴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施蛰存和徐訏的整体创作。  相似文献   

11.
李婷 《文教资料》2007,(33):19-20
徐訏是一个"距离"意识非常浓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谈到爱情、友情、审美都强调"距离"的重要性。本文以《盲恋》为个案,重点分析徐訏笔下的"美的距离"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爱情是否存在和继续。  相似文献   

12.
平颖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5-107
第一层面徐訏从其生活经历的特定性切入,在城乡之间对“旧地”进行回忆;同时因为徐訏永久伫留在都市的夹缝中,从而具有深重的历史流离感.这种对乡间的深挚情感和对城市的追寻却不得的冲突便成为其作品的主流意识,最后解决的办法只有努力超脱.这也是中国文化人的共有特质.第二层面徐訏以其不疾不徐的叙述模式来将其作品的深层意蕴传达,再现对象与表现情思在作品中达到统一,将那种文化的沧桑在作品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13.
徐訏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不可替代性成就的作家,他的中篇小说《盲恋》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经典作品,现代传奇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其奇异性主要表现在:对奇异人物的塑造,距离美的设置,对传统与古典的突破三个方面。其模糊性表现在:时间模糊,人物模糊,环境模糊,作者所塑造的世界的模糊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徐訏逝世已经八周年了。他是个具有童心、爱心和故国心的爱国作家,值得纪念。 徐訏是位横跨两代的大手笔。今年是他诞辰八十周年,时值海峡三岸文学生机勃勃,交流频繁,硕果累累,尤其值得告慰徐訏在天之灵:您生前的愿望与呐喊,期待与呼唤,于今实现了。安息吧,孤寂的灵魂! 徐訏的小说以1950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下面略加评析。  相似文献   

15.
徐訏是后期浪漫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40年代的浪漫小说承继了早期浪漫派的风格传统,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创造性突围。  相似文献   

16.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代表作家的徐訏却创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严家炎就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最早把徐訏和无名氏作为一个流派——"后期浪漫派"来看待,并认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徐訏是著名的小说家,同时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著有《灯笼集》、《借火集》等九部诗集,试从诗歌创作的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诗歌内容、意象、语言等方面,评析他的乡情诗,从而深切体会徐訏先生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18.
徐訏是著名的小说家,同时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著有《灯笼集》、《借火集》等九部诗集,试从诗歌创作的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诗歌内容、意象、语言等方面,评析他的乡情诗,从而深切体会徐訏先生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19.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学者,其作品以充满浪漫传奇色彩和娴熟运用西方文艺理论而著称。徐訏曾赴法留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在法期间,他创作了成名作《鬼恋》。徐訏的作品中既浸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又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独特技法,最终形成了他创作上中西方和谐共生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思想发展轨迹、小说创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等5个方面论述了香港作家徐訏的创作实践和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