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得到了较好的转变,但由于教师对教材理解、把握程度不同等原因,不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水平和教学目标的把握水平存存差异。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存在着为活动而活动,追求数学课堂表面形式上的热闹氛围,实际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处理好学生活动过程与总结提炼结论的关系。学生从事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基础,是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概括的前提,学生必须在各种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感悟与体验,形成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数学课堂教学密切相关,是实现数学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数学课外活动存在着一些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数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课外的自由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未能给予适当指导,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没有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知识和学习课堂上不便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使宝贵的课外活动低效运行。另一方面,数学课外活动是教师规定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实际上是强制性的变相的课堂教学延伸,它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对“自主探究”的教学做了许多有效的尝试,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通过大量的案例剖析,发现教师在探究活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或困惑,致使课堂探究活动缺乏有效性,走入了探究活动的误区。所以,要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对"自主探究"的教学做了许多有效的尝试,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通过大量的案例剖析,发现教师在探究活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或困惑,致使课堂探究活动缺乏有效性,走入了探究活动的误区.所以,要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都是围绕问题展开和实施的,因此课堂教学问题是否问得巧、问得妙,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何处发问,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一"、问"在情境设疑处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通过对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更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正确把握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发展性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教师的主导活动才会服从于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方法,最终达成教与学和谐统一.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和谐有效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全面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问题"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纽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把握提问要点,拓展提问的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即教师利用教学媒介,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如果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难以实现。以小学数学为例,以"交流"为主要研究点,对数学课堂中开展"交流"活动的必要性、多种"交流"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开展以及开展数学"交流"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和重点,想象力的培养是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把握,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氛围。本文主要从空间想象力、数据想象力和猜想能力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需要通过正确的路径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把握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思维方式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看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要优化做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优化听与说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优化想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11.
对韩国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概述和分析,发现韩国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课堂连贯系统、教师重构课程、重视数学内容、关注学生差异、学生参与活动等特点.对中国实施数学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恰当把握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的平衡,多环节重视教师素质,避免教学二分法分析"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这对研究中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老师讲的例题都听懂了,也熟记了概念和定理,但课后就是不会解与例题同类型或稍加变化的题目。分析原因,主要是在教学中没能展开思维活动,只重视“结果”的教学,而忽视“过程”的教学,错失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极好机会。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暴露数学思维活动过程,把教科书中看不到的数学发现、数学创造、数学真实应用的思维活动再现给学生。”华罗庚教授说得好: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的饭,还要看一看做饭的过程,把知识的传授当作一个过程,一个既暴露概念形成,定理发现、发展,又暴露教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数学教学就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以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一、从情境创设上培养思考能力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启发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实质上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教和共勉。一、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标准》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5.
<正>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所学所知进行反馈,教师由此展开教学,奠定数学教育的大厦。可见,课堂反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握课堂反馈,组织恰当的课堂反馈,这是笔者在教学中探索的问题。一、把握时机,优化切入点反馈作为课堂教学的要素,贯穿始终,便于教师获得学生的一手资料,从而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反馈随时随地发生,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答案,一味按照自己的预设步骤来做,这显然背  相似文献   

16.
潘莹莹 《成才之路》2009,(35):I0006-I000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懈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韦明 《教育教学论坛》2012,(29):226+224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我们对生成应如何把握?现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与学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数学课堂互动的本质是数学思维的互动,有了思维的互动,才有互动的课堂。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互动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学生则相对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这样的互动往往存在某种"失真"现象,即为了互动而互动,不能真正地起到引  相似文献   

19.
高群 《考试周刊》2010,(15):95-95
任务型活动的提出为英语交际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又一个理论基础,为英语交际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拓宽了英语交际活动的渠道。本文就如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设计意图.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突破自我来活化任务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营造展开数学认知活动的氛围,又要创设多种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全面地参与数学探索活动,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