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动态     
重庆展出236件中国抗战大后方名人手迹7月7日下午,为隆重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74周年、抗战胜利66周年,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助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建设,重庆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2.
按照《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以下简称《纲要》)要求,经重庆市委宣传部批准,2012年12月,重庆市档案馆挂牌成立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以下简称历史档案中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大后方人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抗战历史文化。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建设明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敬业 《四川档案》2005,(3):9-11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向占据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强大攻击。第二天(10日)下午7时许,日本投降的消息,经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证实后,传到重庆市面,顿时,整个重庆沸腾了,长时期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蹂躏、轰炸之苦的重庆各界各阶层人民,纷纷拥向街头,以种种方式宣泄、张扬着他们压抑已久的苦闷和心绪,彻夜狂欢,拉开了重庆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重庆图情研究》2010,(1):50-50
抗战文献是中华民族抗战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从衰落到振兴的一个伟大转折点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重庆市制定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该规划纲要中八大任务之一是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料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抗战大后方民歌民谣专题研究背景党的十七大以后,在中央有关领导和相关部委及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市委适时提出开发传承抗战文化、服务祖国统一的重大任务.重庆市委宣传部编制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9年6月,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五次全委会,把实施这一工程写入了《重庆市委全委会决定》之中,从而使此项工程成为写入《决定》的"第一个文化工程",作为建设长江上游文化中心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2010年5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按照《纲要》要求,将以重庆图书馆前身——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抗战历史文化遗址)为载体,联合重庆市有关高校、图书馆等单位,建设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  相似文献   

7.
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的构建凝结了对中国抗战历史文献与文化长远发展战略的深入思考,对于抗战文献共建共享制度、抗战文献利益平衡机制、抗战文献合作开发模式等相关管理规范制度具有借鉴价值,对于抗战历史文献建设体系、抗战历史资源保护体系、抗战历史文化研究平台、抗战历史名城发展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抗战前期重庆文化团体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重庆因其特殊的地位。聚集了众多的化团体,为陪都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史料系社会部致重庆市政府之《为拟订(重庆市各化团体督导国民月会暂行办法)》之附件,它反映了抗战前期重庆各化团体的概况,包括全国性化团体、重庆市化团体、报刊通讯社、书局、戏院等,对研究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化有一定参考作用,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9.
通过重庆市现存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的普查,对比已有的研究成果,简要概述了重庆市现存的抗战大后方出版文献的范围、类型、数量及种类分布,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陕西档案》2012,(3):20-20
近日。重庆市副市长吴刚对重庆市档案局馆、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璧山县政府联合举办,壁山县档案局承办的“重庆: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系列展”给予充分肯定。吴刚指出,举办晏阳初展览很有意义,市档案局馆为重现历史、借鉴史实、助推城乡统筹做了一件大好事,希望市档案局馆继续研究、发掘历史档案中有价值的资料,多办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好展览。  相似文献   

11.
8月15日,由重庆市璧山县委宣传部主办、璧山县档案馆承办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展"在县体育馆开展。重庆市档案局(馆)长况由志、副局(馆)长潘樱、璧山县委常委、副县长何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晋、县人大副主任吴建卿、县政协副主席刘正忠出席开展仪式。展览共两个专题,一是中国抗战大后方名人手迹,以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抗战历  相似文献   

12.
视野     
《陕西档案》2012,(3):20-21
重庆鼓励档案部门"多办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好展览"近日,重庆市副市长吴刚对重庆市档案局馆、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璧山县政府联合举办,璧山县档案局承办的"重庆:晏阳初与华西实验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系列展"给予充分肯定。吴刚指出,举办晏阳初展览很有意义,市档案局馆为重现历史、借鉴史实、助推城乡统筹做了一件大好事,希望市档案局馆继续研究、发掘历史档案中有价值的资料,多办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好展览。  相似文献   

13.
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研究,是抗日战争史、中国新闻史、抗战大后方区域史的重要组成。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新闻史,学界对当时国民政府管辖下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瞩目不足。经过对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的仔细研究,文章认为抗战大后方的新闻史研究从历史、时代、学理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庆图情研究》2010,(3):F0003-F0003
65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了最终胜利的一刻;65年后,2010年8月15日,重庆图书馆推出馆藏抗战漫画展,并开放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陈列室,以此来纪念这一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8月15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日,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今年年初就开始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活动在8月15日前后达到了高潮。在声势浩大的各种纪念活动中,影像以其不可辩驳的记录史实的功能“领衔主演”,各类图片展、珍贵画册、图文书以直接言说的方式,揭露了日军侵华罪行,再现了全民抗战的烽火岁月,大力弘扬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杨光育 《云南档案》2014,(12):21-21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力宣传抗战事迹,弘扬抗战精神,缅怀抗战先烈,《云南档案》编辑部特向社会各界征集抗战时期的纪念文章。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唐肇新称:“目前建川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太岳《新华日报》日本投降号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这张首次现身的重庆《新华日报55抗战胜利号外价值远远超过前者。”笔者在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库房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民国报纸,天长日久,对有关抗战胜利的报纸号外也就关注,尤其是1945年8月19H下午4点出版的《新华日报55抗战胜利号外。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9月,全国各大卫视相继推出了纪念抗战胜利的专题片、纪录片。深圳卫视推出的8集纪实专题片《赤子功勋——华侨抗战纪实》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中国纪录片领域国家级国际性大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赤子功勋》在几百部抗战70周年特别节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国家级大奖"金红棉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20.
王金声是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的一名理事,据业内人士所言,收藏近现代文化名人的墨迹、信札,他是国内拔尖的.为了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今年秋季,他把珍藏多年的《中国抗战大画史》《抗战建国大画史》《昭和七年上海派遣军纪念写真帖》《支那事变写真帖》及抗战铜墨盒等文物捐献给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他觉得,这些见证抗战胜利的文物放在博物馆远比藏在家里意义重大,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它们了解历史,警示后人勿忘国耻!《新民晚报》专门报道了王金声的这一义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