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末位淘汰制定义的界定入手,通过对末位淘汰制原理及其理论依据的分析,阐述了高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高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初步构想和设计思路,以期为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尽一点力。  相似文献   

2.
一、“末位淘汰制”的文献解读何为“末位淘汰制”呢?文献中对“末位淘汰制”的所谓定义实在太多,其中只有韩德强的定义似乎更符合定义的范畴: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1]纵观所有查到的关于“末位淘汰制”的定义,均有着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实行“末位淘汰制”须有一定的标准,如果离开了这一点,那么“末位淘汰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找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末位淘汰制定义的界定入手,通过对末位淘汰制原理及其理论依据的分析,阐述了高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高校实行末位淘汰的初步构想和设计思路,以期为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尽一点力.  相似文献   

4.
一、“末位淘汰制”的文献解读,何为“末位淘汰制”呢?文献中对“末位淘汰制”的所谓定义实在太多,其中只有韩德强的定义似乎更符合定义的范畴: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来,部分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又在酝酿对中小学教职工实行“末位淘汰”管理。一时间,校园里议论纷纷.教职工们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为什么?教职工们认为.在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不具现实性,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6.
2001年第9期《中小学管理》刊出的张庆军《分在“增值”人在“贬值”》一文,对在教师聘任中实行的“末位淘汰制”给予了否定。而我认为,分在“增值”、人在“贬值”的根本原因不是“末位淘汰制”不好,而是实施时操作不当。张老师在文章中所描述的“末位淘汰制”的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一些大学准备在学生考试方面实行“末位淘汰制”,引起了一定的争论。该制度的精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要求。“末位淘汰制”规定,每年约有2%的学生将因考得不好而被淘汰“出局”(被判定为不及格)。二是对教师的要求。实行“末位淘汰制”后,将杜绝考试100%的通过率,原则上各门课程的不及格率将控制在1%至10%,如果出现某门课学生全部及格的现象,学校将会追究老师的责任。以上的措施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学生的学习质量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已经严重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末位淘汰制”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是否可行作为思维出发点,通过对市场经济下“末位淘汰制”在教育管理的运用中是否具有重要意义进行了思考,同时又对该项管理制度实用学校条件等因素进行了考证,最后确证了学校教育管理中实行“末住淘汰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末位淘汰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刺激广大职工创造出更好的业绩。近年来,“末位淘汰制”也引入了教育部门,并被许多学校大张旗鼓地运用着,但依笔者浅见,这种在企业管理中很见成效的办法,在教育行业是不适用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有着不同于企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育的效果不是短期所能显现的,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的行业,它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以显现出效果来。像现在许多学校实行的“末位淘汰制”那样,一年考评一次,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部分教师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步子不大慢慢走”,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懒散病”的滋生和蔓延,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没有被“淘汰”之虞,一些教师才稳坐“安乐椅”,没有一点危机感。 2001年3月起,我县教育系统进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末位淘汰制”。为使幼儿园在当前激烈竞争中立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