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明娅 《科教文汇》2009,(14):40-40
《中国小说欣赏》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个选修模块。本模块教材内容涉及了十八部小说,由于远离高考多年,小说的教学难度很大是可想而知的。笔者认为,教学时抓住教材的解读与重构,是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金子靖 《科教文汇》2007,(7X):156-156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叶永烈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撰写的“科学文艺”条目,以1904年荒江钓叟在《绣像小说》里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最早作品。他所持准的科学幻想小说定义是,“通过小说来描绘奇特的科学幻想,寄寓深刻的主题思想”,并且标举“科学”、“幻想”、“小说”三要素。这其中有可议之处:首先,“寓意深刻”不可作为文体的判断标准;其次,所谓“科学幻想”,叶氏要求它所描绘的“幻想是科学的,而不是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4.
唐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208-208,73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对后代的书籍分类和学术流别的考察具有深远的影响。《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古代综合性图书分类史志目录,它对我国古代目录学影响深远,对古籍考证、辨伪意义重大。本文从小说类文献目录这一角度,对《汉志》与《隋志》试作一个比较,从中看出二者的变化,以及小说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歧路灯》作者李绿园的小说观的分析,阐述了士人对小说的态度。同时,通过对古代小说特别是《歧路灯》中士人形象的分析,论述了小说文体的发展为士人形象地展现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士人从而得到了更全面、真实地表现。  相似文献   

6.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许小红 《科教文汇》2007,(12Z):172-173
战国后期,出现了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颇具小说趣味的史传文学作品,如《晏子春秋》。它的出现,不但透露出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预示着两种文体从包蕴到分流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晚清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与《儒林外史》、《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并列为四大讽刺小说,从上世纪初流传迄今,脍炙人口。《官场现形记》形象描绘出一幅封建官场百丑图,栩栩如生,曲妍尽态,呼之欲出,诙谐讽刺的现实主义特色贯穿全书。  相似文献   

10.
战国后期,出现了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颇具小说趣味的史传文学作品,如《晏子春秋》。它的出现,不但透露出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预示着两种文体从包蕴到分流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1.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细节描写是司马迁在人物传记中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一部成功的小说要塑造出形象丰满、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细节描写,因为重视细节描写是小说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史记》对当代的小说家及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3档案     
《世界发明》2006,(3):14-14
守望者 重读J.D.塞林格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再次感受到了这部圣经之作影响的无远弗界。它是塞林格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小石头,就是那个《父亲进城》的小说作者,他叫石钟山。那《父亲进城》不久,就被人改编成电视剧,叫做《激情燃烧的岁月》,直到现在,不少电视台还在播放它。我和“小石头”认识的时候,他还不满20岁。他个头不高,长得虽然瘦小,却很结实,所以,从那时候我就管他叫“小石头”了。 21年前的“小石头”,爱幻想,爱写诗,诗句很特别,有人说怪怪的。用现在的话应叫做“前卫”或者“新潮”。  相似文献   

14.
<正>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女主角是一个来自南方的女孩子,大学毕业,而且长相不错,在一家外资企业摸爬滚打几年,一个小菜鸟历练成了一名"中产",并且钓得金龟婿,有了理想的归宿。应该说,这是一本职场发达指南,也是一本催人上进的革命浪漫主义小说,在畅销书励志爬行榜上,应该仅次于老罗的《我的奋斗》和石康的《奋斗》。  相似文献   

15.
苏芳 《科教文汇》2013,(35):50-50,52
1973年,美国著名女性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凭借小说《乐观者的女儿》获得普利策奖。《乐观者的女儿》中麦凯尔瓦法官的乐观主义精神,热爱自然的主题以及小说中过去与现实时空交错的浪漫主义写法,使这部小说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郭静楠 《科教文汇》2009,(17):269-269
“私小说”是产生于日本大正末期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武。三浦哲郎的芥川文学奖获奖作品《忍川》是一部充满“私小说”风格的短篇小说。本文将以《忍川》为例,浅谈日本“私小说”的特征,带领读者了解日本“私小说”之美。  相似文献   

17.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秘密的奇迹》中,主人公赫拉迪克的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构建出一个双重时间的迷宫,通过运用弗洛伊德《释梦》中的理论方法来解读这些梦境,能够得出小说中蕴含的思想实质,从而探讨这篇小说所要传达的意义与作者本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神话谜苑     
夏建松 《知识窗》2007,(11):34-34,60
她面目秀媚又冷酷 清代作家刘鹗所写的著名小说《老残游记》中所记载着那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9.
范菁菁 《科教文汇》2007,(8X):175-175
《扎根》和《平原》得以比较的前提是相似的民间立场。然而这两部小说精神内蕴却差异极大。文章试图从小说语言的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0.
李涛 《科教文汇》2012,(4):67-68
昆德拉和余华是两位可以进行对话交流的作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活着》这两部小说都在探寻存在的本质,关怀人的生存价值,思考人生的悖谬、苦难和悲剧性.两部小说提出了一些尘世中让人颇感迷惑的命题,人的存在的矛盾状况和生命的荒诞和宿命是两部小说共同关注的命题,其中“轻与重”的关系、生命之轻、现实的无可选择性和人对苦难的承受力等成为两位作家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