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论引导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是集合性的公众意见.网络的兴起为公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也为舆论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但是,由于网络的隐匿性,网友的情绪化,网络舆论在表达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有些问题被误读,有些问题被忽视.无论是误读还是忽视,都不利于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只有对以上存在的重点问题有所了解,才能在引导网络舆论时做到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舆论是集合性的公众意见.网络的兴起为公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也为舆论的牛成和发展提供了最人的可能.但是,由于网络的隐匿性,网友的情绪化,网络舆论在表达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有些问题被误读,有些问题被忽视.无论是误读还是忽视,都不利于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只有对以上存在的重点问题有所了解,才能在引导网络舆论时做到更有针对性.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3.
微博舆论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①“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舆论是多数人对于某一事件有效的公共意见.”②“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③……尽管“舆论”一词的定义在学界和新闻实践中尚众说纷纭,但无论从哪种意义看,微博无疑都是当前中国社会舆论重要的呈现形态.  相似文献   

4.
舆论的生成和传播本身,就是通过排斥和压制不同意见而实现其影响的.而被压制和排斥的意见和观点往往在舆论不断形成和扩大的过程中被最终销声或湮灭.这样的情况被称作"沉寂化效应".而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那种被压制或排斥了的意见,有时候却又并不是根本错误的意见."沉寂化效应"很多时候常常对那些处于强大舆论相反地位的对象形成一定程度的打击和伤害.而在一个高度民主化的社会,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任何言论都应该有自由发表的权利,尤其是那些一时处于弱势的观点,更不能轻易被人为的摒弃和排斥.本文就舆论"沉寂化效应"的实际意义及其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问题,尤其是"沉寂化效应"的产生的社会弊害和对某些个人的伤害问题,进行了一些具体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舆论是文化的温床,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甘惜分在<新闻学辞典>中这样定义舆论:"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现代社会中,被称为"舆论机构"或"舆论工具"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表达意见的载体,自然承担起思想舆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茜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07-108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结合微博的自身特点分析自媒体时代下意见领袖的特点.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培养和引导意见领袖的方法,以更好地通过微博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形成信息传播中的主流意见,正确的引导舆论,放大主流意见的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舆论是公众对于社会生活中业已存在和新近发生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等移动传播设备的普及改变了舆论形成的机制,也改变了舆论引导与舆论表达之间的博弈关系。如何顺应时代的变迁,更新舆论引导观念,提高舆论引导艺术,实现两者间的良性互动,既是社会公共事务治理者及其主流价值传播者的责任,也是每个舆论参与者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对舆论引导主体引导能力的多维观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引导的效果和成败与舆论主体的引导能力密切相关.舆论引导主体包括主政者和意识形态主管部门、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相关社会组织及意见颁袖,在舆论引导中它们既有共同的能力要素,又有特殊的能力要素.舆论引导主体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利益博弃,但应该也完全可能形成互动共振的合力,这样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舆论引导主体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舆论即公众的意见,指多数人对某种事态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倾向性一致的意见。新闻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引导人们、引导社会走向的倾向性、影响力,是近几年来新闻工作中经常强调的一个命题。从我国社会实践看.新闻事业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那么,在新闻舆论导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具有争议的社会问题的一致性意见。这种一致性意见对公共问题的存在和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人们的行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社会和时势的晴雨表,也是实现社会调控的一种重要的制约力量。运用舆论可以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理学中舆论的功能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在舆论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社会公众通过大众传媒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借助新闻媒体表达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愿望.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舆论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作为一种公众意见,舆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实行的监督.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借助大众传媒形成关于某个问题的舆论,得以表达公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对国家、社会事物实行监督.注释:  相似文献   

13.
好的舆论环境与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舆论,本为"舆人之论",现指"公众的言论、意见和态度". 舆论是观察社会动向的晴雨表,是维系整个社会运行的内在纽带之一.在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具体舆论有机地构成了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舆论就是公众对现实社会和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所表达的共同意见,客观上,舆论对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事件的动态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我们正行进在一个文明和开放的信息社会建设历程中,人们获得的舆论影响甚至舆论的形成大部分与新闻媒介相关。学者认为,媒体既是社会舆论的聚合体,充分反映舆论,同时,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舆论,使公众意见得到同化和催化,形成社会发展的积极动力。所以说,积极的舆论引导是社会之福,反之则可能危害社会和谐,阻碍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舆论包括舆论的主体(公众)、舆论的客体(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问题)、舆论的本体(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等要素。在此次哈尔滨市停水事件中,哈尔滨市的市民始终是舆论的主体,本次停水事件是舆论的客体,哈尔滨的市民对此次停水危机事件的各种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则是舆论的本体。  相似文献   

16.
刘泽宇 《青年记者》2016,(21):43-44
一 公民话语权问题与“舆论”及“公民”的概念息息相关.其中,“舆论”贯穿整个人类的文明社会进程,但一般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18世纪的西方.1762年,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首次将“公众”和“意见”两词联合起来,创造出了“public opinion”一词,直译而来即“公众意见”,他把意见从个人思想拓展为社会公众的集体思想,将个人利益上升至集合的社会利益.而“公民”“公众”则是舆论的主体,所谓公众,即是由社会中占大多数的具有独立自我意识的人组成的“公民大众”.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说,其重要标识就是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拥有自由平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简言之,民众发出自我的声音才能成为“公民”“公众”,发出的意见的集合才能称为“舆论”.  相似文献   

17.
樊巍 《青年记者》2004,(5):51-51
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即公众的意见。意见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舆论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体的集中,组织和扩散才能反映公众对事物的评价。形成有效的影响力量。因此,虽然舆论不只存在于大众媒体中,但舆论监督通常意味的是新闻媒体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传播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公共事务进行评论、批评,表达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卢毅刚 《今传媒》2011,(7):11-12
在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公众的公共事务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公共意见表达的数量和途径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导致农村社区中产生的舆论意见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话题。此时,大众传媒在农村的舆论生成及舆论引导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怎样发挥好其作用都是值得审慎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受众对政府处理问题态度、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受众对媒介满意程度、民族宗教差异态度等方面,分析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受众对一些社会问题存在的态度及他们对媒介表达意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郑曦 《报刊之友》2013,(3):31-32
摘要:网络舆论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网民借此发表对公共事务态度和意见的舆论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危机事件都借助于网络舆论迅速传播,这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通过对“钱云会”事件截止2011年1月3日发展的两个阶段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钱云会”事件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危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徐莹 《新闻采编》2009,(3):33-35
在古代汉语中,"舆"即"车","舆人"即是车夫,引申为普通老百姓,"舆论"是"舆人之论",便是指普通老百姓的议论。现代新闻学把舆论定义为"自然存在的公众的集合性意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度,持续一定的时间"(陈力丹)。社会生活中的人的多数自发地对社会事件、人物形成的意见和评价的集中表达,这就是舆论。舆论的主体是老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